论赛博交际——CP与固聊
今天和结交了两个月的CP分了,感慨颇多。故尝试写此文,作为对这种新型社交关系“赛博交友”的感想与思考。本文所谓的“处CP”等都是指通过社交平台一对一交友,仅进行线上的、局限于两人的交际关系。
起因是在今年3月初的时候,具体的日期我也记不清了。当时我打开了某APP,本来只是想看一下同人画,结果他向我推送了“处CP”的内容,出于好奇我就点进了相关的话题。
这也是一个UGC的平台,以同人文、同人图、COS、橡皮章、粘土人等亚文化内容为主。这里的处CP帖子也是各个用户自己发的,并没有看到相关的bot,或者中介平台。
这让我稍稍放心一些。
事实上,我并非第一次了解这种交友形式。在2017年前后,我在熟悉的中V圈也与一位网友处CP,记忆里还使用了情头,一直持续了将近一年,后面没有太多共同话题,变平平淡淡地减少联系了,所谓的CP关系也就走向了终结。
今年我随意浏览了几个帖子,注意到了一位发帖者。是一位17岁的女性,主要是她提及了玩原神想找人带,以及喜欢初音未来。我抱着交友的态度和她结交。她的空闲时间似乎很多,一天到晚都能回复我,而我也时间充足,我们聊天聊了很多。
她玩原神,喜欢鸣神组,似乎也在尝试写雷电影和八重神子的东西,但是没有给我看。她还涉猎一些别的亚文化的圈子,不过我不了解。
我隔三差五也在原神里带她,她操作比较笨拙——不过我完全不介意。带她找宝箱,打周本。她并不经常老烦我,而且每一次也很客气,也很礼貌,说了很多“请”“求”“谢谢”之类的字眼。
她是氪佬,她的雷电将军满命,薙刀满精,但是是用的二星三星的没有强化、词条随意的圣遗物。她说她不在乎数值,我也尊重她。
关于日V,其实她了解的还没有我了解的多(我了解的其实已经很少了),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初音未来而已。我又给她稍作科普,她也同样很礼貌。
我注意到她还是中学生,尚未高考。故而我也不太敢耽误她太多时间。
到了四月份,她说她有期中考试。随后几天没有上线,再之后突然给我发了一段道歉——虽然并没有说明原因。然而我想问时,却发现已经被清列了。她原本用的鸣神组头像也被改成了其它的东西。
我不愿意揣测,可是又忍不住揣测。或许是她期中考试没有考好而自责,也或许是被家长管制……
到这个时候,我在春山外群简要分享了这个故事。花间称这种关系为“赛博交友”。
这种关系区别于传统的男女朋友,因为基本不谈情说爱,而且许多人在交友时挂上了“不涉三”的标签,希望将关系仅限于网友——而非真实的男女朋友甚至谈婚论嫁。一般情况下也不发照片,也不视频,顶多是连麦语音聊。这样也比较好地维护了自己的隐私。
这种关系既不是传统的男女朋友,也稍微区别于一般的网友。因为一般的网友可能只聊某一方面的东西——虽然我在冰数据和春山外什么都聊。
换情头、签名也是常见操作,不过我今年都没有尝试。
————————
到了五月份,我又在APP上浏览找CP的话题了。这次我比之前更为谨慎,仔细翻选帖子。我在回避年龄差——或许中学生确实是“小了点”,还要忙于高考的课业。
第二次结识的是一位年龄差比较小的,仅比我小一岁。
她是四川人,毕业后在江苏工作;而我是江苏人,正在四川上学。起初我们各自聊了家乡的东西。
但是我们的兴趣交集还是太小。她弄过cosplay,去过漫展,这二者我也只是浅尝即止,我cosplay都是许多年前的故事了,并且我也没给自己拍过片。其次是她喜欢诸如布袋戏等亚文化,而我基本不了解。我了解的虚拟歌手、原神,她也不了解。
也就一两个星期,我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于是就这样淡去,我也不关心。
————————
第三位同样是在“找CP”的话题里找到的,年龄差两岁,她恰好也接触过中V和原神。我也恰好满足她需要的条件,并且她也是将CP和固聊笼而统之地陈述。
本来还是每天可以聊上几句的,互相分享旅行的风景图和美食图。但是七月份以来她找了实习工作,就忙了起来。
我现在也不清楚为什么她忽然就和我“分了”。群友说什么羡慕我去厦门玩不带她,我觉得没必要这样揣测。毕竟我和她相识也就两个月,顶多是就近面个基,怎么可能去外地玩好几天?
也许是认为我烦到她了?也许是吧。但是她和我的交流中并没有说明这一点。
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突然而然地清列了。
我既不生气,也不懊恼,只能觉得“无语”。
因为我的旅行并不只是和她一个人分享,我还和其他人分享,包括同样是在中V认识的网友,和三次元的同学。同学自然是祝福、夸赞等等。而中V网友,有的同样是祝福和夸赞,有的和我聊了一小会自己的旅行,有的抱怨自己工作繁忙。当然,也有的敷衍几句,或者不理我。我也无所谓,并且不会继续分享。但是不至于有人因为我分享旅程而清列拉黑。
——————————
所以我就在思考这个突如其来的“分手”,难道所谓的CP,还不如中V的小伙伴们关系好吗?
有些也不只是小伙伴,有的是认识了许多年一同成长的。有的和我多次合作或同staff,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的或许扩列了各个工种,等待着有机会约稿。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因为分享旅游景色的照片而清列拉黑的。
也就是说,反而和这些朋友,有了更多的一层关系。
以上是一个层面。坐在赶往宾馆的路上,我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因为在中V的交际是一个交际“网”,而不只是单纯的两个人与人的交际“线”。社团关系、约稿关系、合作关系、亲友关系结成一张大网。网状的拓扑关系让“分”“绝交”更难。
试想一下,在圈内,A给已经扩列并且聊过许久天的B分享旅游风景照,B就因此而清列拉黑A,到时候A私聊或者小群里吐槽一番。想必和A、B同时有社团/朋友/约稿/合作关系的CDEF…肯定很尴尬。(当然,这种尴尬时不时还是会碰到。)
或许又有人说我这是在鼓吹“关系”,比如B得罪了A相当于同时得罪了A的亲友C。我并非推崇这样,但是作为观察者,这种事情还是屡见不鲜的。
寻求CP或固聊,或许是三次元交际的补充甚至替代。我在不少帖子里看到诸如“社恐”“朋友少”“想有共同话题”“内向”的字样,我推测其在三次元交际并非通达。而且我本人也是,在三次元难以找到有亚文化共同话题的亲戚、同学,故而不得不在网上交际这方面的友人。
故而,这一赛博交际关系又和手游、虚拟主播、虚拟歌手、漫画动漫、三“坑”、COSPLAY等亚文化密切相关。(或许是我的观察偏差,因为是在亚文化APP上浏览帖子的。)
赛博交友,双方没有其它的牵挂和联系,故而“说分就分”。我的交际圈没有别人认识她,想必她的交际圈也是如此。
处CP、找固聊,就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人际关系,尤其如我之前三个案例中的情况。发帖自我介绍+提出对对方的期望,聊天尽量回避曝照、开麦、视频,不涉三不以婚姻为目的,尽量不打扰对方……故而我称之为赛博交友。其优点就是自主选择性(譬如大学舍友、同学很多是被安排的,不是自己选择的),以及隐私保障性。即便是结束关系,也不存在“闹翻”“财产纠纷”“共同好友左右为难”等等。缺点同样显而易见,容易“三分钟兴趣”和“说走就走”。无可奈何,我竟然在半年之内有了三个“CP”。
我觉得,CP、固聊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交际关系,还是值得观察和讨论的。甚至值得使用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手段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