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地理等级考考前最后提醒与押题 A+护体大家加油!
2022年上海地理等级考即将开考,分享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的临考提醒,额,感觉时间有点来不及了,以下为正文内容:
延续历年来的命题风格,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注重人地关系本身,让学生充满喜悦感与成就感,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相信在今年的命题中,考点上仍然会75%以上重复历年真题的考点;
1.自然地理要素组合之下的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每年基本上是6-12分形式呈现,比如自然要素中:温度差异、水分差异、太阳辐射差异;人文地理要素中的:农业分布差异,产业结构差异,贸易特征差异等;
这些在主观题设问中也是较难的考点。
建议温度、水分差异两种,尤其是关注产业结构差异。
2.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每年都在4-10分区间,其中固定必考的4-6分为生态环境影响,基本上连续5年的考点,几乎接近于必考内容;
除此之外今年大概率的会呈现社会、经济的影响,疫情形势如此艰难的上海,国内外背景之下经济停滞的大环境,国内部分产业同质化、城市雷同;国际部分:粮食安全,国际贸易成本剧增等;
3.限定范围的措施题:
每年1-2个题目,大概6-10分之间,基本上灾害措施为每年必考,今年尤为关注疫情之下的灾害和3s技术应用下的灾害,尤其是新教材考点中的灾害,比如城市雨涝、赤潮、风暴潮、地面沉降等;
除此之外措施题在资源开发中考察更多,今年概率应该是最高的,有可能是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也有可能是以资源为背景产业开发,资源开发来综合展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比较好的命题点。
4.半开放评价分析类题型:
大概6-8分,可以说基本上6分是固定考察的,考虑到设问形势的灵活性,大概率会有8分的题型,所以重点训练总结和整体性得分的训练。
基本上4选1,前文有呈现,应该是延续设置在评价产业发展合理性或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尤其是以都市农业为代表农业类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性概率更高;
5.描述特征类的送分题:
每年4-8分,地理位置特征仍然是关注的焦点,除了地形特征、资源分布特征,还有图表分析特征,基本上是每年都会有图表分析,不过只要相对细心就能作对。务必留意细节,切记切记,尤其是除了定量分析,还要着重定性分析;
6.水资源与气候特征:
每年4-12分,这两类基本上每年必考点,虽然很基础,但确实很重要,不过一般作为背景基础考察。
7.地域分异规律判定:
这些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今年雪线的概率更更高,除此之外,非地带性考察关注非地带性农业或非地带性植被,尤其是注意区分垂直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之间的差异;
8.全球变暖与国际生态环境问题的大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之下,极端的气象灾害,以及由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分布格局的影响,尤其是某些沿海地区自然景观发生变化,应该是重点。
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国卷中做了重点考察,区域之间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应该也应该有所有涉猎,比如跨区域的流域协作与开发,就是较好的命题点。
9.新型题型呈现:
描述地理形态的演变过程,由于综合性较强,考察又全面,大概率会有4分以上的考题,需谨慎;。
10.一带一路合作
一带一路之下的大背景,是历年来选择世界地理命题的重要方向,基本上每年都以此为依据,考察中外产业合作或贸易合作的意义,概率也较高,尤其是今年的背景之下,应着重关注对外贸易中的风险问题,产权交易问题,产业外溢背景下企业走出去可能碰到的机遇与调整,还有更重要的能源安全领域。

除此之外,对于热点及话题部分,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即可,案例本身并不重要,热点本身也很难以命中原题,所以,掌握教材基础的考点更为行稳至远:
比如:上海特殊疫情的突发情况,对于疫情对上海社会经济的影响,城市治理、城市蔬菜产业供应链,应该是相对重要的内容;
由于疫情引发的今年农业春耕难的话题,可以考察的领域就更为广泛;由于俄乌冲突引起能源价格变动,粮食价格变动,进而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与化肥价格上涨,进而农资价格上涨,尤其是化肥价格上涨,再由于去年夏涝与秋汛,农田积水,春耕推迟等,灾害防治,以及灾害影响,都可能会涉及;
生态安全的角度,比如近些年来,藏羚羊归来,尤其是新教材中及国内对于生态安全的关注,也是相对重要的考点;当然反面案例广西红树林的减少,也是需要引起谨慎借鉴。
海洋资源开发,笔者认为珠江三角洲咸潮问题,涉及到城市用水,流域开发,咸潮,赤潮,风暴潮,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等,可考范围甚广。
中外合作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彼此之间的一带一路共建,涉及到能源安全领域、生态共治、电商合作、亚欧大陆桥、资源开发等,对于未在等级考呈现的区域,应该予以谨慎关注。
产业发展问题,全产业链的视角下,南美洲灾害,导致咖啡价格上涨,咖啡产业在国内,云南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云南咖啡在咖啡产业链中的尴尬地位及未来的调整方向,是可以关注的重点内容。
区域合作背景之下,涉及到区域合作发展,比如以交通为背景,涉及到中国与东南亚区域协调发展的考点,也是值得参考。
地理背景问题的考察,可能涉及到国内大市场建设,国内产业同质化之下,如何实现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比如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够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从教材到模板,从模板到思路,从框架思路的分析再回归到教材的语言表述上来,循环往复,直到谙熟于心,才能够自信从容的步入考场。

1.重点增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引导产城融合
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人口吸引力,健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突出特色差异,避免城市同构化;
大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做优产业集群;
中小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发挥成本优势;增强产业转移能力;推动制造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
城市协同发展的背景(问题);
城市协同发展给区域带来的影响;
如何促进区域间城市协同(一体化)发展
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
大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整体性理念考察
整体性原理
差异性原理
可持续发展原理(原则)
生命共同体原理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原理
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因,影响与措施;
3.城市体系与城市群
城市群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如何完善城市体系
如何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
4.生态安全与生态环境
生态问题:比如湿地问题;
环境问题:比如世界环境日;
生态环境影响(必考)
生态产品的表现形式
如何发挥生态价值
如何保障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区的以以有哪些?
5.海洋资源开发
近海区域生态环境与灾害问题
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开发的原则
评价开发某一海洋资源的可行性
评价与某一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合理性(注意逻辑分)

需要重点关注知识点:
耕地资源减少原因、影响与措施
粮食安全/食用油安全、人地协调角度分析农作物推广的有利影响
农业区位变化/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都市农业
北美某河流的流域开发/东南亚流域协作/统一管理机构下的生态补偿机制/京杭运河跨流域调水原因、意义
城市一体化意义及措施/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影响
海南岛海洋资源开发/风暴潮成因、措施/海上风力发电/港口枢纽意义
某一环产业链背景下的产业集聚与扩散(产业转移原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因、影响及措施/枯竭型区域转型措施/评价产业发展合理性
贸易特征/贸易的意义/贸易的合理性/贸易结构差异的原因
青藏高原/黄河流域生态缓解问题/生态安全的意义/生态安全的治理措施/自然保护区意义
内外力角度之下地貌的演变特征
自然地理要素解释区域特征差异的原因/某一区域更干旱/某一区域降水量更丰富
灾害中的赤潮/地面沉降/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海气角度解释)
能源开发/石油资源进入中晚期/中国与俄罗斯或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项目
洋流的影响因素/厄尔尼诺的整体性特征描述
地理位置特征及意义

基于新教材重点关注对象:
模块1.自然资源开发
1.资源特征
2.资源区位评价(利弊分析)→评价产业结构
3.资源开发措施
4.资源背景下区域差异分析
5.区域差异背景下原因类题目怎么写?
模块2.生态安全
1.内外力作用下地貌塑造过程
2.生态安全的定义
3.国家公园建设的意义(经济、社会、生态)
4.如何保障生物多样性?
5.某一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6.分别分析陆上生物与水中生物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7.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
模块3.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核心要素有哪些?
2如何分析水资源差异→水文特征差异分析
3.评价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4.评价太阳能区位差异?→新能源区位条件有哪些?新能源开发意义
5.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6.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影响及措施
模块4.城市职能
1.如何对比分析城市辐射差异
2.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有哪些?
3.城市化建设意义有哪些?
4.城市一体化发展意义有哪些
5.城市一体化对于大市场与大循环有哪些意义?
模块5.产业协同
1.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产业区位条件
4.举例:全产业链背景下咖啡云南产业怎么发展
模块6.枯竭型区域转型
1.资源依赖型区域该如何转型?
2.鲁尔区转型借鉴意义
3.产业转移的原因或影响
4.如何运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优势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模块7.生态治理
1.荒漠化成因、影响及措施
2.水土流失与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案例)
3.湿地的功能及防灾减灾成效有哪些?
4.如何从水循环角度描写盐碱化的成因
5.土地休耕制度如何改善盐碱化
6.盐碱化治理对于粮食及食用油安全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7.城市化建设怎么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8.影响类题目-生态环境影响怎么写?
9.人地协调大背景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性怎么写?
模块8.一带一路建设
1.中巴贸易
2.中非泰达经贸合作区贸易
3.中国与西亚五国合作30周年
4.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怎么写?
5.产能合作大背景下评价中外贸易合理性。
模块9.地貌演变过程
1.内力作用有哪些?
2.外力作用怎么影响石漠化与水土流失
3.内外力作用下某一特殊地貌的成因
4.地貌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建设?
5.地貌如何影响地域文化
6.独特地貌背景下某一特殊建筑物及服饰特征怎么描述?
模块10.水资源
1.从印度洋环流借鉴罗斯环流的成因并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洋流的影响
2.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
3.水循环角度分析地下水下降的原因
4.全球背景下冰川价值有哪些?
5.全球变化对区域气候、灾害、农业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6.水资源与经济建设关系是怎么样的?
7.新旧教材流域开发背景下该如何表述
8.措施题怎么写?
模块11.灾害治理
1.台风及寒潮成因
2.赤潮与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危害
3.极端天气之下,疫情防控的上海该采取哪些措施“
4.3S背景下怎么应从技术的角度应对城市雨涝与洪涝
5.滑坡、泥石流来看怎么从知识点题练到模板?
6.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分析分析它们对原因、影响、措施题的表述?
模块12.交通与城市建设
1.国家意志层面下交通意义的战略高度怎么写?
2.交通如何促进区域发展?
3.交通建设是如何缩小区域差异的?
4.港口的区位及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