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宋风云 第五章 第二节 十年冤家胜负决

2022-06-28 10:12 作者:浅蓝色的幻想  | 我要投稿

(接上文)

四月十四日,卢循本人的舰队到达秦淮河口,建康全面戒严。令琅琊王司马德文屯建康城,刘裕屯驻石头城,刘义隆(刘裕第三子)当时也与咨议参军刘粹屯驻京口,全面进行防备。

这里有必要对于建康城进行一个说明了,建康城是一座城,而建康是一系列城池的总称。我们若以建康城为中心,可以看到北面是玄武湖,东北面是钟山,西面是石头城,西南与南面分别为西州城及东府城。西州城再往西是长江,往南是秦淮河,秦淮河以下最重要的据点叫新亭,同时长江中还有两个小洲——蔡洲、白鹭洲,它们分别在新亭的西边与西南边。

具体的情况更加复杂,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资料。

因而有了这样的论断——刘裕手下对刘裕分析说:卢循如果从新亭登陆,那么确实要打一场硬仗,如果卢循按兵不动,那么大事便可以定下了(指取得胜利)。

让卢循在原地呆着几天不去攻击,这怕不是比让一头猪不要乱跑还要难的多。

 

建康周围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实则来说不难。

从何讲起?

卢循认为,自己兵锋临近建康,那边的高级官员孟昶就闻风自杀了。这说明什么?那边人心不稳嘛!依我看来,这建康城是指日可破。还不如好好休整一下再发起攻击,还可以少折损些人马。

要是大费周章地度过秦淮河,抢下新亭,围攻西州、东府,再包围建康,从它的南门杀进去,一直打到北边的皇宫,才把刘裕等人揪出来……真傻。

徐道覆一再劝阻,称此时就应该乘胜进军,卢循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改。

徐道覆很是失望,自叹:我终为卢公所误啊!

叛军刚欲从新亭登陆,现在又回到了蔡洲上。

刘裕大喜,转而抓紧修城,与秦淮河边再添加了查浦、药园、廷尉三个堡垒。结果施工队刚刚修好,卢循便出兵了。

卢循的耐心被消磨完了,他等了这么久,没看见对面崩溃,反倒看见对面一片热火朝天干土木工程的景象。完了,被骗了。出兵!一定要把这三个小堡垒拿下来!

卢循在秦淮河南岸设伏,派老弱军队向白石渡进兵,声言主攻方向就是白石渡。刘裕没有上当,他依然派参军沈林子、徐赤特防守南岸,切断查浦周边的道路,并且再三嘱托,千万不可以贸然出战。

刘裕对沈林子很是信任:“石头城固已险要,但秦淮河边上固若金汤才是制胜的关键,我相信你可以守住。”

于是,二十九日,当卢循带着大军来攻时,沈林子一退再退,坚决不与其主力接战。沈林子将大部队守在河边,少部分去骚扰卢循,在秦淮河南岸坚壁清野。

所以当卢循兴致勃勃地攻下查浦垒的时候,他失望了。这是什么啊!一座空寨子,人早就撤光了!愤怒之极的卢循焚烧了查浦寨子,一路逼近秦淮河边的张侯桥。

沈林子死守桥头与渡口,但不出战。

徐赤特可看不下去了,他要求出战,退敌于关口之前。

沈林子制止:“贼人声称去白石却屡次来秦淮河边挑战,他肯定在此有重兵集结,不可贸然出战,先等后援。”

徐赤特不听。结果他就麻烦了,他带着人出战,被卢循近乎全歼,只身一人逃了回来。

一同麻烦的还有守在后边的沈林子。卢循大军一拥而上,追着徐赤特跑。沈林子与参军刘钟依靠河中的木栅栏死战,这才将卢循击退。刘裕派来的朱龄石部队及时赶到,加固了秦淮河边的防守。

一战过后,先把徐赤特找出来斩了,叫他败坏士气。当沈林子正在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时,他发现卢循在撤军。

卢循换地方了,既然此处不留人,那就换一处去碰碰运气!他向北开进到丹阳郡,想要去那里找突破口。

可惜不行,刘裕的防守与卢循的进攻是同步的,刘裕力求的是做到卢循的每一次进攻,都会碰到最硬的一颗钉子。

在这样的战术下,卢循疲于奔命。

围困建康的这几天,卢循没有抢到足够的粮食,心中便暗生了退军之意。他和徐道覆说:“师老矣,不如还寻阳。”七月份,卢循从蔡洲返回寻阳,意图“力取荆州,聚天下三分之二,徐更与建康争衡”。

熟悉的剧本,老旧的套路。回忆当年,桓玄不就是沿着这条路回去的吗?刘裕对此可谓是得心应手,他一面安排王仲德、蒯恩等人追击卢循等贼寇。自己也大造舰船,命人建与卢循船等高的战舰。战舰修好之后,刘裕再次发布命令:

孙处,沈田子,率此舟师,直捣番禺!

众将表示反对。有战舰不去长江上打卢循,反而走弯路到番禺,不会分散战斗力吗?

对此,刘裕信誓旦旦地下保证:大军于十二月之前,必然将卢循的老巢给端了,让他们无援可依!

 

将视线转回长江上的卢循。卢循自己早有了底牌,他悄悄令人进入蜀川,和当时的割据势力谯纵一同出击荆州。谯纵更从北面找了一个实力强硬的后援——后秦。后秦王姚兴令之前逃过来的桓谦和苟林率兵两万直击荆州。

四股势力交错相杂,卢循看来是势必要在荆州大搞一场风暴了。

此时在风暴中央的,是荆州江陵府的最高长官刘裕之弟刘道规。当初他令王镇之、檀道济、到彦之等率兵入建康救援。可是路上正走到一半,事情坏了。

王镇之等人在路上走到一半,劈头盖脸正遇上苟林的后秦大军,两军打到一半,卢循援军又到了。大敌压迫之下,王镇之决定当一回好汉——好汉不吃眼前亏,直接撤回了江陵。

卢循等人厚赏了苟林,高度赞扬了后秦在帮助自己的问题上坚持合作而并非敌对的态度,希望双方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有进一步合作……接着卢循命令苟林屯兵江津,桓谦又率领着两万余兵力占据枝江。

在贼军的威胁之下,江陵人心大震。

刘道规却是十分的轻松。首先,襄阳方面的援军已经到来了,兵力是绝对够的。其次,他通过探子得知江陵的百姓对于卢循很是害怕,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经与卢循串通好,想打个里应外合,但是有碍于城门紧闭,又不敢明目张胆地行动。因此他索性打开城门,让群众自己决定去留。这门一开,城中反倒安定了下来,大家说不去,在城中留着生活。谁要是出去,那就摆明了自己是贼奸,要与卢循通风报信去的!

刘道规主动出击,他让雍州刺史鲁宗之在城中留守,自己率领本地的军队出战桓谦。

大家都说不行,鲁宗之不远千里从襄阳过来救援,没人知道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万一你让他守城,他反而还来背刺你一下,这可怎么办呢?

刘道规对于这种没有脑子的话很是反感:鲁宗之远道而来救援,他哪有什么心思搞这种阴险玩意儿!总之,我信得过他。我此去不过几日,城必然守得住,敌人也会被打败!

刘道规说完便出战了。

刘道规在枝江与桓谦对阵,檀道济明显是压抑了许久,向桓谦的大营冲锋过去。后面援兵接上,桓谦自知不敌,乘小船逃走了。

刘道规手下的一个士兵在远处发箭,精准射中了桓谦。

桓谦抢救无效,死了。

刘道规立马进攻还在江津的苟林,苟林听闻桓谦死讯,立马跑路了(服了,这么怂的吗)。刘道规手下将领刘遵没有给他活下去的机会,他一刀下去,苟林立马毙命。

两贼皆破,刘道规果然没有料错!

战后打扫战场,刘道规从苟林与桓谦的营寨里搜出了一大堆书信。这些都是江陵的人民给桓谦写的投诚信。

刘道规手头上拿的不是纸,已经是一条条的人命了。相信此时一大群人也正在刘道规背后瑟瑟发抖,脸色苍白。

刘道规处理的方式很有宽大气度。他看都没看,直接烧了。

正值危难之秋,没必要深究到底、自添麻烦。宽大服人,才是正道。

刘道规笑着将鲁宗之送出了城,表示自己已经打退了卢循的前锋二将,不必要你的援兵了……上天和他开了个玩笑,鲁宗之刚走远,刚好是追他不好,不追也不好的时候,卢循亲自领兵来侵犯江陵!

没法再叫援军了,硬着头皮上吧……当时刘遵刚刚把苟林给干掉,又接到新命令,说是去豫章口打游击。刘道规自己也率军出战,江陵的人民为报刘道规的焚书之恩,都到他手下来参军。但杂牌军毕竟还是杂牌军,在徐道覆亲自进行攻击下,刘道规抵挡不住,竟向后退去。

然而此时,徐道覆军中却发生大的骚乱!原来是刘遵从深山老林里跳出来,直接把徐道覆军队断作两截。完了,徐道覆打头失尾,打尾失头,完全自顾不暇,帮忙退回湓口,留下了几万具贼军的尸体。

江陵危机解除。

 

落水狗当然要痛打。刘裕连忙亲率大军,与刘藩、檀韶等将领沿江而上平叛,留刘毅监督政事(这个决定大有玄机),马上赶到了战争前线的南陵,之后又前进到大雷。

在大雷,刘裕实打实的碰到卢循了。刘裕登船远眺,只见好一个大军,舳舻相接,搞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有些怕,刘裕说不要慌,他自有秘诀。

刘裕下令进攻。两边都豁出去了,死命向前冲击。刘裕和卢循都想拿下这场战役的胜利,都死顶在前线不肯后退。就在这个时候,卢循的士兵突然大喊起来:

火!

没错,这就是破敌的办法。刘裕先令步骑几百人去长江西岸,定时准备纵火。结果风势又对晋军极其有利(看来卢循天命已尽)。于是长江上那是个满江红。卢循、徐道覆再次大惊,又以丢下几万具尸体的代价,好不容易又逃回了老巢寻阳,自己在水中立栅栏,以期抵御晋军。

刘裕笑了,栅栏算个垃圾。他再次督兵进攻,他以必胜的决心说道:“之前在覆舟山攻打桓玄,我们的旗杆折了;如今又折了一次,那不是我军必胜的标志吗?”

刘裕率领部众直接冲了上去,在前线亲自督兵,以求与卢循一决死战。卢循任凭自己怎么去下命令,自己的手下大多还是弃船逃走。据史料记载,卢循此战将自己的家底全都输光了,淹死、被阵斩的人有数万人,被收编的有几千人。

刘裕觉得卢循估计再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于是很宽心的就退回雷池,再由刘藩、孟怀玉等人继续追击卢循、徐道覆,自己在提交工作报告之后就回到建康了。

 

平定卢循


卢循在路上继续招募士兵,又得到几千人,打算退回番禺。然而卢循一到城下,傻了,番禺早已插上了晋军的旗帜!

还记得之前刘裕的一道任命吗?孙处以及沈田子乘船走海路,那可是直接杀到番禺城下的。晋军到城下时天是雾茫茫一片,晋军从四面攻城,直到城被攻破,城里的叛军方才反应过来:城失守了。

完了,跑吧。

晋军阵斩城内守将,攻(我看不像)下了番禺。又四处出击,分别击败卢循在岭南的各个据点。还与刘藩、孟怀玉配合攻克了始兴,把徐道覆一刀干掉。

杀得正顺利,又闻探子报告说,卢循正准备以自己最后的兵力攻打番禺,正与城内守军相持。好家伙,沈田子马上调转方向,与晋军孙楚部里外夹击,再次大破卢循。

卢循见大势已去,直接乘船南下。沈田子继续追击,在苍梧(今广西梧州)、郁林(今广西桂平)、合浦(今广西北海)三次击败卢循。卢循只好再次卷铺盖南下,一路到了交州的龙编(今越南海防)。

卢循心想:自己已经将东晋海岸线都跑过一遍了,现在跑到这么南的地方,总没有人来追自己了吧。

很可惜,交州虽然很南,这里还是东晋的领土。镇守这里的交州刺史杜慧度,也是个狠人。当初几十年前,交州九真郡的太守李逊叛乱,杜慧度的父亲杜瑗当即发兵讨伐李逊,平定叛乱。道路杜慧度这里,杜氏已经几十年镇守交州,杜慧度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将门之后。

杜慧度对于卢循这个不速之客显然不太欢迎。卢循刚刚进入交州境内,杜慧度就带着本地的军队与卢循交战。

卢循这边有多少人呢?他手下剩余的三千人和李逊同族李脱赞助的五千人,总共八千人。从人数上看,卢循还是稍有优势。

但卢循真的是一生被火给克制。杜慧度没有正面接战,依然玩起了火攻,还让人在岸边向卢循的船上放箭,把火往卢循本人身上引。

卢循败了。跑吗?这边还不是东晋的最南端,龙编以南还有日南郡。甚至再往南走还可以出国,逃到盘踞在中南半岛南边的林邑、扶南国。

但这次,他不想跑了。

卢循的死很有喜剧气息。他先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再召集自己的妾,问她们:“你们有谁愿意随我一起死吗?”

很多人都说:“雀鼠贪生,就死实难。”

卢循把这些不想死的人都杀掉了。最后他纵身一跃,沉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到了天亮的时候,杜慧度将卢循的尸首捞起,传首建康。

 

建康城内,王侯公卿们一片欢呼。

义熙七年(411)二月,威胁晋王朝十余年的海贼终于平定。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刘宋风云 第五章 第二节 十年冤家胜负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