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君神《风俗通》
鲍君神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 【原文】 有于田得麇者,其主未敢取也。 商车十余乘,经泽中行,望见此麇著绳,因持去。 念其不事,持一鲍鱼置其处。 有顷其主往, 不见所得麇, 反见鲍鱼, 泽中非人道路, 怪其如是, 大以为神。 转相告语, 治病求福, 多有效验。 因为起祀舍。众巫数十,帷帐钟鼓。 方数百里,皆来祷祀,号鲍君神。 其后数年, 鲍鱼主来, 历祠下寻问其故, 曰: “此我鱼也, 当有何神?” 上堂取之, 遂从此坏。 【今译】 有个人在野外捉到一只獐子(有于田得麇者),没敢立即把它牵回家,只把它拴在那里,拴好后自己便离去、走了。 恰好有经商的车队,一行十余辆(商车十余乘),路过这片沼泽地(经泽中行)。 他们远远望见了这只獐拴着绳子在沼泽地中(望见此麇著绳),就将它牵了去(因持去)。 但是又于心不安,转念一想这样做又不甚妥当(念其不事),便拿了一条鲍鱼放在拴獐子地方的原处(持一鲍鱼置其处),作为补偿。 不一会儿的功夫(有顷),捉獐的人返回来(其主往),没见到獐子(不见所得麇),而见到一条鲍鱼(反见鲍鱼),异常惊讶,心想:“这沼泽地里人迹罕至(泽中非人道路),獐子转眼间变成鲍鱼,发生如此奇怪的变化(怪其如是),肯定是神无疑了(大以为神)。” 这件事,辗转相告(转相告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风传开来,不少人到此(鲍鱼这里)求福治病,居然多有效验。 因此,人们将鲍鱼奉若神明,为鲍鱼又盖起一座祭祀庙(因为起祀舍),庙中巫祝多达数十人(众巫数十),在这里拉起了帷帐,神帐高挂,敲起了钟鼓,钟鼓齐鸣,香火缭绕,善男信女鱼贯而来,十分热闹。 方圆几百里内的人们(方数百里),都来这里祈祷(皆来祷祀),上香祷告,尊称鲍君神(号鲍君神)。 几年过后(其后数年),放鲍鱼的那个人又经过这里(鲍鱼主来),来到寺庙里,问明事情的原委(历祠下寻问其故),不觉哑然失笑,说:“这鲍鱼是我放的(此我鱼也),哪有什么鲍君神呢(当有何神)?” 说罢,上堂抓起鲍鱼(上堂取之),扬长而去。 自此以后,断了香火,祭祀庙很快破败了(遂从此坏)。 【赏析】 本则寓言是在说明,愚昧可以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