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扫雷车如何作战?


地雷,和水雷一样是我们老祖先的发明。基本是与黑火药的发明同步产生。因此地雷和水雷可以谁说在宋元时代就已经用于实战。在现代化的烈性炸药发明后,配合轻巧的机械或者电子装置,地雷的品种和作战能力同步提高,成为现代战争中让人挠头的武器系统。除了极少数的高度智能化地雷,绝大多数现代地雷布设后是不会自行移动的。也就是说布设地雷主要是起防御作用,但是这种防御作用,却往往带有半进攻性质。在作战双方都大面积大数量布设地雷的情况下,地雷作战甚至有一定的进攻性。其实,进攻性布雷也是我们前辈的发明专利。早在抗战时期,土八路就敢把地雷直接埋设在鬼子炮楼的门口。曾经堵的鬼子和伪军成年不敢出门。若不是土八路的军工保障能力太差,大多数地雷只能用几百年前发明的黑火药**************,完全可以让炮楼内的鬼子们全部坐上“土飞机”。
现代地雷相对廉价,不论是只装几十克炸药的反步兵压发雷,还是装好几公斤TNT的反坦克地雷,相对于其他常规主战弹药,其实都是很便宜的。普通的反人员地雷成本只有几美元,反坦克重型地雷也不过几十美元;而一枚普通的155榴弹需要一两千美元,制导地面武器则动辄上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一枚。因此现代地雷可以大量生产,一个专业兵工厂可以年产几百万到上千万枚。在战争期间,一个几十公里宽的正面陆地战场,被部署上几百万枚地雷,形成复杂的地雷雷场,在全球至今还有多个存在。地雷战之所以有极强的攻击性,除了数量庞大外,更主要的是布雷容易,排雷则难于上青天。不但敌方布设的地雷阵难以排除,就是本方布设的地雷阵,在有布雷图的情况下,也是难以排除的。因为自然环境是变化的,每年的植物生长,风沙沉积,降雨造成的泥土流动,都会让地雷的位置变的不可捉摸。

而现代地雷的有效期又极长,大部分地雷五十年内仍然有效,甚至一百多年前布设的地雷,外表已经锈蚀的难以辨认,但仍然有爆炸的危险。这就让排雷变成了一项极其危险而又效率低下的工作。
说起排雷,无非有两种环境:第一,就是战争早就结束,战场布雷的双方也不再敌对,不会攻击排雷的人员和设备,可以有时间对一块雷场彻底的排除所有地雷,把雷场重新变成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和山林。而第二种排雷,是战争期间,有一方要突破雷区攻击对方,属于军令如山,时间紧迫;而且埋设地雷阵的一方仍然有相当多的兵力布置在雷场后面,随时可以用其他兵器攻击排雷一方的人员和设备车辆,这就属于战场排雷,这里主要探讨一下战场排雷的方式。
说起战场排雷,很多人可能立即想起《地雷战》中,一群鬼子工兵拿着磁探测器在大队人马前面慢慢挪窝探地雷的场景。其实这种状况,还是欺负土八路实力太弱,不能直接攻击鬼子的工兵。在现代战场,要紧急通过雷场进攻,这种探雷和扫雷方式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效率太低,时间上不允许。在上世纪的多场战争中,紧急情况下多次出现过人力冒死滚雷的情况。但即使滚雷,也只能引发反步兵的小型地雷,对反坦克地雷是很难引爆的。大多数反坦克地雷,都需要表面压力超过500公斤才能压发,即使5个成年人一起踩上去都不一定能引爆。战场紧急排雷开辟道路,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采用炸药炸!即工兵采用爆破筒,或者把多个TNT炸药块绑在竹竿上,用导爆索连接引爆,这样的爆炸长条,爆炸冲击波会引爆周边的大多数地雷,开辟宽度大约2米多的步兵通道。可以边爆破,边前进。

若机械化陆军要通过地雷阵,现在各强国的办法,就是采用火箭扫雷车,效率比工兵人工炸路效率更高。这种扫雷火箭弹,里面有一根定向绳,扫雷火箭弹一般抛出300米左右,里面的子弹药展开,一般是数十个12公斤一个的高能炸药包穿在一根绳子上,在下落到地面前2到3米的高度空中同时爆炸,用爆炸的冲击波,开辟长度大约300米,宽度在10米左右的一块可靠地带。这种扫雷方式可以一次性扫除90%以上目标区以内的地雷。可以让本方装甲车辆迅速通过。在通过时,一般让带有扫雷犁或者压雷辊的装甲车辆先试过,引爆可能存在的少量残余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