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
100个冷门惊艳成语(有点标题党),是4个视频的完整文字版:
暗室逢灯、旧燕归巢、山止川行、鸥鸟忘机...... | 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摘抄/文学积累】
酒酽春浓、水木明瑟、落纸云烟、探骊获珠...... | 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第二弹!【摘抄/文学积累】
霞姿月韵、琴心剑胆、冰壶玉衡、惊鸿艳影...... | 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第三弹!【摘抄/文学积累】
浮白载笔、春山如笑、鹤归华表、落月屋梁...... | 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第四弹!【摘抄/文学积累】
1、「暗室逢灯」
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野叟曝言》十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2、「红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3、「旧燕归巢」
从前的燕子又飞回老巢了。比喻客居在外的游子喜归故里。
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归衡》:“似旧燕归巢,双语檐前。”
4、「合浦珠还」
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徒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5、「坠欢可拾」
失去的欢乐或宠爱的对象可以重新捡起。比喻重归于好。
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
6、「倾盖如故」
倾盖,原意为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后指初次相逢或订交。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交一样。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7、「美意延年」
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8、「吉祥止止」
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吉祥福祉降临,好运气会不期而遇。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9、「无远弗届」
指不管多远之处均可到达,没有无法到达的地方。
《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10、「山止川行」
比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清·唐甄《潜书·两权》:“诚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势也;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也。”
11、「阳和启蛰」
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12、「景星庆云」
庆云,五色云,祥瑞之云。比喻吉祥的征兆。
明·方孝孺《御书赞》:“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锡羡垂光,景星庆云。”
13、「鸥鸟忘机」
像鸥鸟一样,日与白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心计。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14、「餐云卧石」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明·袁宏道《隆中偶述》:“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15、「漱石枕流」
旧时指隐居生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16、「振衣濯足」
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17、「拂衣远去」
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18、「餐霞饮景」
餐食日霞,吞饮日光。指超尘脱俗,修炼成仙。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夫作道士,皆须知长生之要。尔既未能餐霞饮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无益于体。”
19、「海怀霞想」
本托意仙游,后指远游隐居之思。
唐·李白《秋夕书怀》:“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20、「望岫息心」
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
21、「抹月批风」
用风月当菜肴。指吟啸风月,清高自赏。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22、「花晨月夕」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清·汪汝谦《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23、「桃蹊柳陌」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唐·刘禹锡《蹋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24、「酒酽春浓」
酽:味厚,味浓。酒味醇美,春意盎然。形容美好圆满的时刻。
唐·曹唐《小游仙》:“酒酽春浓琼草齐,真公饮散醉如泥。”
25、「尺树寸泓」
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26、「水木明瑟」
瑟:洁净鲜明的样子。形容风景清爽洁净。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27、「雨膏烟腻」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宋·柳永《剔银灯》:“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28、「葱蔚洇润」
葱蔚:草木生长茂盛;洇润:润泽,滋润。形容草木苍翠润泽,生机勃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就是后面一带花园里,树林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哪里象个衰败之家。”
29、「簟纹如水」
指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30、「春风风人」
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31、「夏雨雨人」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教益或帮助。
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32、「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把所有的光彩混合在一起。同尘:与尘俗相同。形容与世俗混同,不突出自己,不露锋芒,与世无争,后也指随波逐流。
《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3、「休休有容」
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34、「光风霁月」
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35、「霁风朗月」
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言》:“一九六二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
36、「明月芦花」
形容虚无缥缈,夜色迷人的境界,也比喻杳无踪迹。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37、「瑰意琦行」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38、「苌弘化碧」
指苌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
先秦·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39、「被褐怀玉」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出身贫寒,但有真才实学。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40、「蓝田生玉」
蓝田:山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古时盛产美玉。蓝田出产美玉,比喻名门出贤才子弟。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41、「怀珠韫玉」
比喻怀藏才德。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42、「云程发轫」
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43、「干霄凌云」
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才。
宋·黄榦《勉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将见子干霄凌云,而为栋梁之用。”
44、「龙驹凤雏」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45、「口吻生花」
比喻吟诗得意,兴趣极浓。
唐·冯贽《云仙杂记》第五卷引《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46、「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云烟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晋·潘岳《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足不缀行,手不释文。翰动若飞,纸落如云。”
47、「错彩镂金」
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48、「衔华佩实」
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
49、「探骊获珠」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古今诗话·探骊获珠》:“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
50、「探渊索珠」
到深渊下去取得骊龙的宝珠。比喻探求事物的真义。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零九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51、「字挟风霜」
形容文章笔法凌厉严正。
《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挟风霜。’”
52、「泓峥萧瑟」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53、「金相玉映」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质”。
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相印师坛,共观昼锦;金相玉映,各炫晨葩。”
54、「轩然霞举」
轩然:高高的样子。像云霞一样高高飘举,形容人俊美潇洒。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令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55、「神清骨秀」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正,端庄秀美。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气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56、「霞姿月韵」
比喻俊美清雅的仪态和风度。
明·程羽文《鸳鸯牒》:“张惠连霞姿月韵,春梦楼高。”
57、「琴心剑胆」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元·吴莱《寄董与几》:“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58、「阳煦山立」
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59、「冰壶玉衡」
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唐·杜甫《寄裴施州》:“金钟大镛往东序,冰壶玉衡县清秋。”
60、「目如悬珠」
眼睛像一对夜明珠。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汉书·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61、「林下风致」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宣和书谱》卷十:“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当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
62、「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63、「顾盼生姿」
指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也作“顾盼生辉”。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64、「靡颜腻理」
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65、「烟视媚行」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66、「遐思遥爱」
意思是在远处思念着,爱慕着,形容爱慕深切。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听人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67、「目窕心与」
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汉·枚乘《七发》:“使先施、征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鬋,目窕心与。”
68、「目成心许」
以目传情,心意相通。
宋·贺铸《换追风》:“掌上香罗六寸弓,雍容胡旋一盘中,目成心许两匆匆。”
69、「缱绻羡爱」
形容情意缠绵,互相爱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如今秦宝二人一来了,见了他两也不免缱绻羡爱。”
70、「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
71、「枕中鸿宝」
泛指珍秘的书籍。
《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72、「星霜荏苒」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一次循环,每年秋季始降霜,因以批岁月。指岁月渐渐流逝。
唐·温庭筠《寄崔先生》:“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
73、「韶华如驶」
形容美好的春光如马飞驰而过。
《群音类选·卷一七·官腔类·红叶记·御沟得叶》:“玉辇何年来帝子,更淹淹蹉跎岁时,看过眼韶华如驶,长日伴飞絮游丝。”
74、「跳丸日月」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唐·韩愈《秋怀》:“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75、「珠流璧转」
比喻时光之流逝。
宋·文同《月嵓斋》:“况此日与月,晓夜东西走。珠流璧转无暂停,岂与天地同长久。”
76、「浮白载笔」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
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77、「沉烽静柝」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
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78、「无疆之休」
无限美好;无穷幸福。
《尚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79、「生寄死归」
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为旷达者的处世态度。
《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80、「尺璧寸阴」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短的时间。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81、「浮云朝露」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周书·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第景,实不愿之。”
82、「窗间过马」
间:缝隙。窗缝外闪过奔马。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元·吴弘道《醉高歌·叹世》:“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83、「雨旸时若」
指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
84、「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85、「烟霞沉痼」
烟霞:指山水;痼: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宋·范成大《初入大峨》:“烟霞沉痼不须医,此去真同汗漫期。”
86、「枕山襟海」
靠山依海。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87、「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88、「沉博绝丽」
沉博:深沉渊博。绝丽:华美。指文章内容深沉渊博,文辞极其华丽。
汉·扬雄《答刘歆书》:“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由。”
89、「一字一珠」
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唐·薛能《赠歌者》:“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
90、「般般入画」
形容女子容貌很漂亮,就好像画中画的一样。多用来形容女子气质不凡,如画中仙子。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
91、「遥以心照」
虽相距遥远,但彼此心灵相通,不必明说而心中明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 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92、「雨条烟叶」
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比喻情意的缠绵。
宋·晏殊《浣溪沙》:“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93、「桂林一枝」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94、「三千珠履」
三千门客都穿着用珠玉装饰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史记·春申君列传》:“赵使欲夸楚,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后因以“三千珠履”指为数众多的门客。
95、「鸿稀鳞绝」
鸿:鸿雁。鳞:指鱼。古人认为用雁和鱼能传递书信,所以鸿、鳞借指书信。绝:断绝。比喻书信极少。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96、「鹤归华表」
感叹人世的变迁。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97、「束缊请火」
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
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98、「椿萱并茂」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同“萱”,“萱草”为忘忧之草,古人用以比喻母亲。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祖孙父子》:“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
99、「甘棠遗爱」
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
本指周代召公行德政,人民感戴,对召公憩息过的甘棠树亦爱护有加。后用以表示对贤官廉吏的爱戴或怀念。
《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100、「落月屋梁」
月光下落,洒满屋梁。多用来表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唐·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