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里的中国香文化:第一集
一、 2分38秒:博山炉

桌子上放着的香炉为我国经典熏炉——博山炉,博山炉缘起于东周战国,成型于西汉,是我国为数较少历史悠久且时至今日仍在使用的熏炉之一,被人们称为香炉鼻祖的典型代表。

博山炉外形来源于古人对海上仙山的向往,炉盖上雕饰山峦树木、飞禽走兽,更有精巧者可以人物故事为雕饰,例如“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每每炉内香烟徐升,烟雾透过山形炉盖镂空处飘出,底座盘内盛装清水,犹如海上仙山一般,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曾有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
最为有名的古董博山炉当属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西汉)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


二、 7分31秒:牌匾题字“香如兰桂,芝兰之气”

【兰】
此处的兰在我国古代并非指的兰花、兰草,而是菊科泽兰属植物“佩兰”,佩兰为芳香草本,香似兰花,古代妇女、儿童喜欢将其佩于身上,故名佩兰。屈原《离骚》中曾这样描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佩兰还可作为中药使用,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


【桂】
桂最初在秦汉时期一般指代的是肉桂(章科),起初因其药用价值被汉与两晋时期的方士选中用以炼药,因此常被用来寓意长生,直至唐宋时期,桂更多时候指代的不再是肉桂而是桂花(木犀科木犀属),但在寓意方面却延续着桂关于长生的美好象征,例如以桂入生辰贺词以示祥瑞祝福,但此处与兰连用,更多的是以桂花之清雅高洁的芳香,寓意人之脱离凡俗污浊,不因外物所改的品节。


值得一提的是,《梦华录》这里的剧情紧跟着就写到了赵盼儿祈求魁星姥爷保佑欧阳登科及第,而桂在古代还有一个典故叫“郤(xì)诜(shēn)折桂”,出自《晋书·郤诜传》。
故事中郤诛以桂林一枝、昆山片玉自比,凸显其卓越之处,后世便以“折桂”、“攀桂”来比拟学子登科及第,功成名就。
不知导演在拍摄这里时是否有这寓意,但对于桂花,编剧是肯定知道这层寓意的,在6分59秒处孙三娘曾说自己做的鹿鸣饼放的是桂花蜜,讨的便是蟾宫摘桂的好口彩。


【芝兰】
芝兰常用来比喻良好的环境,千古名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芝兰也可写作芷兰,其中的兰如上所述不再过多赘述,但此处的兰所处朝代为北宋,极有可能指代的不是佩兰而是兰花。
其中的芝也是一种香草,名叫白芷,白芷得名于“根长尺余,白色”,白芷叶片中含有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古人常佩戴在身上,或者用于沐浴,亦可做药用。


三、 19分24秒:龙凤茶中的龙脑香

龙脑香现是中国一级保护植物,其树脂凝结成的晶体亦被称为龙脑香,或天然冰片,又因上等的龙脑香白莹如冰,类似梅花片,故又被称为“梅花脑”。

上一篇推文中写到的花蕊夫人也与龙脑香有则香事,花蕊夫人有个夏日乘凉妙招,即把龙脑香研成粉末再加水调和,用这水涂抹在白扇上,扇起凉风至,同时带来幽幽香味。

附上两则龙脑香方:
(1)头痛
龙脑香5g,卷入纸中做成捻子,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2)牙齿疼痛
用龙脑香、朱砂各少许擦牙

更多香薰资讯请关注 一支烛 ,分享专业全面的香薰香氛知识……
本文由一支烛小编倾情撰写、整理,版权归一支烛所有,侵权必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