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母快放下对孩子的打击教育

2023-03-22 11:26 作者:学之道讲堂  | 我要投稿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我在看综艺《少年说》中,对其中的一幕至今都印象深刻: 一个女孩哭着对妈妈说:“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结果,妈妈冷冷地回应道:“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妈妈却从始至终没有认可接受女孩的说法,她总有她的道理和理由。最后女孩在台上哭了,无奈的转身下台。 

我相信这位妈妈是爱自己的女儿的,但是她这样的表达方式却只会伤害女儿。 

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永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夸奖,孩子身处这样的环境下会慢慢怀疑自我,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再努力也还是不如别人。  

《超级演说家》中有句话: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你很爱孩子,但是你无意中说出的话,可能就会像把尖刀一样狠狠刺伤孩子。

以下这三类消极语言,回顾一下,你是否对孩子说过:

①数落:给孩子贴上坏标签 

“你怎么这么笨,你以后一定没出息。”“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蠢死你算了。” 

②否定: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你不准说话,还轮不到你发表意见。”“不准哭了,吵死了!” 

③胁迫:给孩子套上道德枷锁 

“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你不能体谅体谅我吗?”“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一定要听话。”  

这些话也许只是你的一时气话,说完你自己都忘了,但是孩子会记住,因为坏比好更有力、更难忘。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怎么才能在家庭中熟练使用积极语言呢?今天我给各位家长分享一下陈虹教授的“happy五步法”, 

第一步:期望(H:hope) 

也就是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越具体越明确越好。

比如你对孩子的期望是“坚持性”,那用“每次作业做完才能出去玩”比“你勤奋点,用功点好不好”要有效的多,具体行为要求清楚,孩子才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步:行动(A:action) 

用积极的语言促使孩子行动,让孩子发现这样做的乐趣和价值。 

如果你希望孩子“每次完成作业后才去玩”,那就要引导孩子感受做作业的“好处”,可以跟他说“你的数学作业好有挑战性”,也可以跟他说“作业这么多,你做完才玩,真用功!” 

第三步:关键点(P:point) 

思考一下,对孩子来说,什么样的目标和语言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孩子付出一定努力就能达到的,如果太难孩子达不到,他会失去信心,根本不愿意去执行父母的要求。 

有效的语言:父母要用语言让孩子了解行动的目标、时间、程度和作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培养你的坚持性,如果你这一个月每天都能做完作业再去玩,那你就会变得很有耐心,能够坚持,长大了就能负责很重要的工作。” 

第四步:过程(P:process) 

它的重点是,怎么样让孩子的行动持续。 

家长和孩子语言的互动过程,就是指导孩子形成新行为或调整改变某些行为及习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语言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做事动机上。

父母不仅要关注结果好坏,更要关注事情饿的过程和方向,尽量让孩子体验到价值感。比如可以跟孩子说“这道题确实很难,你可以看看书上的例题或者问问同学老师,就算做不出来,也能锻炼你的思维能力。”  

第五步:收获(Y:yield)

回顾一下,孩子产生了什么变化,包括知识、人际和技能三方面的。 

在孩子的行动持续一段时间后,要把孩子的积极变化反馈给孩子,让孩子有持续行动的动力。比如可以跟孩子说“我发现你这段时间做作业变得更有耐心了,而且做错的题目也越来越少,看来你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你真的越来越棒!”

 


父母快放下对孩子的打击教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