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德峰】马克思哲学导论(第十四讲)全20讲-附笔记资料-复旦大学课程

2023-03-22 11:26 作者:儒馬相道  | 我要投稿

第十四天

第二讲第三点 感性活动

马克思:人作为主体不是现成的成立了,人作为主体是被理解为感性的活动。

人作为人的存在,需要整个一生的活动。整个生活的幸福不是固有的属性,这是整个一个过程。(维特根斯坦)

狗的幸福,是被给予的食物健康安全。幸福不是亚里士多德讲的灵魂的沉思,超感性的。

毕达哥拉斯,演算几何题,就进入了不朽的世界。

马克思一定主张人生的感性的幸福的,从这个角度读《1844年》。

感性活动,是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的外化。太阳的对象性本质力量(唤醒生命的力量)是没有自觉的,即没有主体性。

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有主体性,所以它属人,不是停留在主观的感性意识里,一定要外化,外化就是改变自然物,感性的创造。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人身上拥有诸种对象性本质力量,它应该全面的外化,实际上就是创造。

我们在资本社会里,只能受制于自发的分工对我们的限制,片面的发展(专业化),其它方面没有机会外化达到自我享受。

旅游的活动受制于文化产业资本,只能拍照,我们不是美好江⼭的主人。拍照占有了所谓被感动的东西。写诗、作曲、画画。

当代人类异化的重要方面。人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有评价,我们这个时代有异化的标准——资本的指标系统评价。外化不等于异化,外化之后,我们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支配我们,这叫异化。

千万别把感性活动理解为认识活动。以前叫perceptive activity。应该是sensuous activity。

sensuous还表示情欲、激情,它是有主动的含义在其中。激情推动我们创造。艺术家绝对不是个理论家,而是感性活动家。

马克思的贬义词:德国人(思辨家)、哲学家、理论家。

 

马克思又把感性活动用作实践的同义语。

但感性活动和实践不能等价。所指一个,能指是不同的。所指是同一个东西,能指是角度不同、意蕴不同

能指:感性活动,强调了属人的、感性的自然界的建构;实践,强调了建构或者改变人与人的关系。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行,也是建构性的,建构人与人的关系。

儒家宋明心学的,都是感性的活动(实践)

恋爱是真正的实践之一种。只要love不要marriage是假的。love in joy and struggle。struggle是努力和奋斗,指向他们的活动建构让marriage(夫妻关系)成立。

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感染了大多数人,影响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认识,发现了感性关系当中的问题,于是要求重建,这个重建已经被这个作品暗示出来了。艺术家的活动叫实践。不要狭隘的理解马克思,实践仅仅是物质生产活动。伟大的实践家有若干种,艺术家,除非把艺术看成娱乐和满足审美趣味的消费品。艺术在参与着这个世界的斗争。海德格尔讲的古希腊的悲剧作品,它用它的每一个词语都从事着斗争,要做出决断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什么是丑恶什么是善良。古希腊的作家在从事着实践呢。向本来就从事着斗争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口号,向他们指明究竟为什么而斗争。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不是凭空而来。价值认同有前提——已经率先有价值的区分,区分是率先的被文学、艺术表达出来的。

第二讲的讨论结束,即感性活动存在论。

 

第二讲 马克思的语言哲学思想、马克思的关于自我的存在论讨论

(ego、selfhood。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为什么要把语言的哲学讨论和自我的哲学讨论连在一起?

这种关联一开始就指明了:不准备对自我作任何心理学讨论。

我们在语言中,我们才可能是自我的。因为我们是自我,才可能对文明有贡献,前提是语言。语言使我们成为自我。因为我们成为自我,我们才可能在某种文明当中做出我们个人的贡献。海伦凯勒,前一个阶段无法进入语言。语言来到她心中,她才有了世界,成为了自我。狼孩,不可能有自我,因为他不在语言中。

我们在语言中,我们才有一个世界,才有一个自我。这绝对不是一个心理学讨论,就像我们不能把禅宗的学问变成某种心理学一样。禅宗在修自我。修问题,修问题的自我。禅宗讲的心怎么能离开自我呢?成佛就要本心起来,见性成佛。见性者谁?心。见不了是心有问题。现在我们ego出问题,然后我们去找心理咨询医师去了。现在的白领心理疾患多,所以定期地去找心理咨询师。wdf问朋友:你定期去找心理医师要带多少钱。至少五百到八百。那么你就把钱带给我吧。

到医生那第一件事情是吐露,特别重要,每个月吐一次。但向wdf吐露,吐露两句就受不了,wdf马上要批判(玩笑)。心理医师当然是很有经验的,要进行类型诊断,这叫忧虑,那叫焦虑。焦虑和忧虑是不同类型。垃圾吐露完了,就把medicine掏出来了。剂量多少都有专业指导。服用完就轻松多了,但患上药物依赖症。wdf觉得遗憾,应该去修佛。但他们修佛修不了,难。讲到底,最难的是他们放下小我。ego太重要,怎么放得下。你有什么要紧,把自己放到地上去吧。五体投地,是要把小我放到地上。——第三讲的开场白资本主义盛行的时代,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每个人的自我很重要,变成self-centered。各位学哲

学,还要学哲。第一件事情,返回童心吧——我们的童心与天地山河同在,它大。但后来被我们遗忘了。长大学会了趋利避害。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昨天还被父亲打了一顿,第二天就忘记了。童年的欢乐并不等于安适。我们可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我们仍然是欢乐的。

 

第一节——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马克思)

《1844》:思维本身的要素,其实应当被理解为思想的生命表现,它的要素就是语言。语言是什么,感性的自然界。这种生命表现构建出感性的自然界。

语言怎么能和自然界连起来?

海德格尔:“动物和植物只是被绑在它的环境中了。人不一样,人的生之本质不是单纯的生物性。生之本质是在存在的敞开领域中。而只有存在的澄明,才是世界。所以动物和植物是没有语言的。”所以旧约讲上帝造人是对的,泥土造⼈还不是⼈,最后还要吹一口气,让他有了语言。有了语言才有世界。我们周遭所感知和把握的理解的世界都在语言中。语言根本的重要性,让它成为存在论、哲学的讨论对象。

现代语言学研究经常走科学的路。海德格尔:思,完成存在对⼈的本质的关系。存在在思中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人以语言之家为家。

wdf以前本科学马克思主义: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关口。思想本来就是思想。如果要说出来,要物质的东西叫语言。语言是符号工具系统,思想不得不需要的东西。

我们不能想象没有语言的思想。可以说没有语言的心理状态,但怎么能想象赤裸裸的没有语言的思想存在?心理状态不在语言中完全可能。但思想同时就是语言。没有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不能说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衣。

关于语言的科学观点——语言是工具。

过早让孩子进行双语学习,荒谬。心理学家说是优势,许多统计的证据。这有很深刻的代价——我们在母语中获得世界,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是语言的经验。同时学两门,在欧洲问题不大,它没有构造另外一个世界。(外国人读红楼梦会怎么样)

胡适: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殿,鲁迅。学西方文化,文化改造。

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承认西方。

根源在哪里——在汉语中国人不是人种学概念,是个文化属性的概念。只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仍然是中国人。在汉语中,就是在中国思想中。儒道佛基本观念和思想都凝聚在汉语词语中,许多都挂在日常词语中。但这些词语都没法翻译到欧洲语言——缘分。缘分首先表示偶然性。但缘分还同时表示必然性,有缘千里来相会。五百年修来同坐一条船。在缘分这个词语当中,居然把对立的范畴同时包含在其中。说出缘分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在佛家思想里了。孔子说的仁始终不是个概念。心安和不安可不是头脑的事情,是生命情感的事情。根本不是概念、理性判断,而是生命情感的真相。前者不可能消解后者。如果孔子说两年也行,这就变成了理性的计算问题。不正面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仁至义尽怎么翻译。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忠恕都是推己及人,心在推。忠是正推,恕是反推。这个忠不能译成loyalty,恕又不能译成宽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为什么以孝为本。不去回报一定心不安。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辩论——心和理的关系。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程朱理学主张性即理。

理是天理,天理在人心中,人心最根本的是良知。王阳明,良知乃是天理昭明灵觉处,在大学里叫明德。程朱理学认为天下有孝之理才有孝亲之心。假如站在程朱,就无法解释中国诸社会现象。法治社会,父母儿女对簿公堂。他们肯定懂孝之理,但其实都是心出问题了。知道是一回事,心是另一件事。头脑压不住心。心即理。热力学的道理不热。红的道理不红。圆的道理不圆。

甚至是文盲,但因为说汉语,就在中国思想里。读儒道佛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差别在哪里?从不自觉上升到自觉,中国人的人生就有了意义。

你准备让孩子的心安顿在汉语中还是在外语中。语言是人的家。

 

【王德峰】马克思哲学导论(第十四讲)全20讲-附笔记资料-复旦大学课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