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 $ 被禁止的主体(barred subject)
雅克 · 拉康是一位法国精神分析学家、 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他以其关于人类心理及其与语言关系的有影响力的理论而闻名。 在拉康理论中, “$” 符号代表欲望的主体, 欲望被禁止或分 裂。 被禁止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做详细地探讨。
被禁止的主体是拉康无意识理论的中心概念。根据拉康的说法,无意识的结构就像一种语言, 这意味着它的特征是一系列符号和能指,它们通过一系列关系联系在一起。主体,即体验无意识的个体, 也由这种语言系统构成。
换句话说,主体是由象征秩序构成的,象征秩序是语言和文化的秩序。 符号顺序的特点是能指的存在,这是一个对象或想法的语言表示。然而,拉康认为,能指永远不能完全代表它所指的对象或思想。这是因为能指是更大的语言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它总是受制于其他能指的解释和意义。 能指无法完全代表它所指的对象或思想, 导致主体内部的分裂或分裂。
这种分裂用 “$” 符号表示, 表示主体被禁止或分裂。被禁止的主体的特征是根本性的缺乏, 即主体无法完全把握或理解欲望的对象。 根据拉康的说法,欲望的对象总是难以捉摸,无法达到, 因为它从未被能指完全代表。这意味着受试者总是处于缺乏状态,这会导致他们渴望用其他东西来填补这种缺乏。因此,欲望的对象总是在移动和变化, 因为主体试图用不同的对象来填补缺失。 被禁止的主体也以他者的存在为特征,这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象征秩序。他者是由社会的语言和文化构成的,这意味着它是主体之外的一种力量。
然而,他者也在主体内部,因为主体是由象征秩序构成的。 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紧张和冲突的关系。主体渴望被他者承认,被社会的语言和文 化所确认和肯定。 然而, 他者总是难以捉摸, 永远无法以主体所渴望的方式完全认识主体。 这导致了一种与他者的疏离感和脱节感, 这是一种基本的缺失。 因此,被禁止的主体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概念,是拉康无意识理论的核心。它代表了主体的分裂和分裂的性质,其特征是根本性的缺乏,并渴望用其他东西来填补这种缺乏。
主体由语言和文化的象征秩序构成, 但也与主体外部和内部的他者冲突。 总之, 拉康的被禁止主体概念是他无意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主体的分裂性质, 由语言和文化的象征秩序构成。被禁止的主体的特征是一种基本的缺乏,并渴望用其他东西 来填补这种缺乏,这会导致欲望的对象发生变化。
主体和大他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紧张和冲突的关系, 因为主体希望得到大他者的承认和确认, 但却永远无法完全实现。
为了进一步探究拉康对被禁制主体的理解,有必要深入探究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主体性概念中的应用。 拉康认为,精神分析应该被视为一种语言和文化实践,而不仅仅是一种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 他认为, 无意识不仅仅是被压抑的记忆和欲望的储存库,而且是由语言和文化构成的。这意味着治疗师和患者都在符号顺序内操作,治疗过程包括揭示患者症状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结构。 在拉康看来,治疗过程包括受试者经历象征性阉割的过程。这涉及到主体承认并接受他们的 根本缺失, 并放弃他们对自己欲望的掌控和控制的幻想。通过这个过程,主体能够更大程度地接受自己的主体性, 更深入地理解他者。 象征性阉割的过程并不容易,通常会经历创伤或痛苦。这是因为它涉及到主体放弃他们对控制和掌握的幻想,接受他们根本的缺乏。然而,拉康认为,为了让受试者获得更高水平的自我认识和对自己欲望的理解, 这一过程是必要的。
因此, 被禁止的主体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建构,也是理解精神分析过程的实用工具。它代表了受试者走向自我认知和接受的旅程, 因为他们面对自己的不足, 并与自己的愿望达成一致。 除了它在精神分析中的应用,被禁止主体的概念对理解主体性的本质也有更广泛的影响。拉康的理论表明, 主体不是一个统一的、自主的实体,而是语言和文化的产物。这意味着主体 总是处于与他者协商和冲突的状态,因为他们试图维护自己的愿望,并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 中获得认可和确认。
被禁止主体的概念对理解欲望的本质也有重要意义。拉康认为,欲望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或心理冲动, 而是象征秩序的产物。这意味着欲望总是由语言和文化介导的,并且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与主体的根本缺乏相冲突。欲望的对象永远无法完全实现,这意味着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努力和渴望的状态。 总体而言, 拉康的被禁制主体概念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概念,对理解主体性、欲望和精神分析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它代表了主体的分裂和分裂的性质,其特征是根本性的缺乏,并渴望用其他东西来填补这种缺乏。通过象征性阉割的过程,主体能够面对自己的缺失,并走向更高水平的自我认知和接受。
为了进一步阐述拉康的禁制主体概念,有助于探讨其与精神分析理论中其他关键概念的关系, 如象征秩序、 想象和现实。
对拉康来说,象征秩序是构成无意识的语言和文化领域。正是能指系统赋予了我们对世界的 体验意义, 正是通过象征秩序,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然而,象征秩序也以根本性的 缺失为特征,这体现在阳具的能指上。这种缺乏是驱动主体欲望的因素,并造成了人类经验 的紧张和冲突。
另一方面, 想象是图像、幻想和认同的领域,它们是根据主体对世界的体验而创造的。正是 通过想象,主体构建了自我意识和与他人的关系。然而,想象也有一个基本的错误认识或 “ 镜 像阶段 ” , 在这个阶段中, 主体将自己的形象误认为是真实的自己。 这就产生了一种疏离感 和对完整性或完整性的渴望, 而这种渴望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 对拉康来说, 真正的是无法代表和创伤的领域。这是主体根本缺乏的领域,也是他们遇到语言和表达限制的领域。
真实是扰乱象征秩序并创造出新的或不同的可能性的东西。然而,真实也是受试者无法完全掌握或理解的东西, 它常常被体验为创伤或痛苦。 在拉康的理论中,被禁止的主体位于这三个领域的交叉点。受试者遇到自己的缺失, 以及他 们走向自我认知和接受的旅程,都是在象征性的秩序中发生的。
然而,受试者对自己欲望的 掌握和控制的幻想往往与他们在想象中的认同联系在一起,象征性阉割的过程涉及到这些认 同的不稳定。最后, 受试者与现实的接触往往会打乱他们对完整性的幻想,并促使他们更加接受自己的缺失。
为了充分理解被禁止主体的概念,还需要考虑它与拉康理论中的其他关键概念的关系,例如 客体 petit a 和父亲的名字(父之名)。 客体a是拉康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欲望客体。这是受试者认为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并填补他们的不足的对象,但它总是遥不可及。客体小a是主体欲望的驱动力, 它常常与他们在想象中的认同联系在一起。在拉康的理论中,象征性阉割的过程 包括放弃客体小a, 承认它永远不会完全满足主体的欲望。
另一方面, 父亲的名字(父之名)是一个概念,它指的是父亲在主体心理中所起的象征作用。正是父亲强加了法律并创造了象征秩序,正是通过父亲的名字,主体才能进入象征秩序并与他人交往。父亲的名字也创造了主体欲望的可能性,因为正是通过父亲的禁止,欲望才得以产生。在拉 康理论中, 象征性阉割的过程涉及到一种认识,即父亲的名字是一种象征性的功能,而不是 一个真实的人, 主体与父亲的关系总是由语言和文化介导的。 总之, 拉康的被禁止的主体是他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位于象征秩序、想象和现实的交叉点。
被禁止的主体是经历了象征性阉割的主体,这意味着承认自己的缺失,放弃对自己欲望的掌 控和控制的幻想。通过象征阉割的过程,主体能够进入象征秩序并与他人交往,但他们也认 识到, 他们与象征秩序的关系总是由语言和文化介导的。受试者与真实世界的接触,往往是创伤或痛苦的, 会打乱他们对完整性的幻想, 并促使他们更加接受自己的缺失。
为了充分理解拉康的被禁止主体概念,还需要考虑它与他理论中其他关键概念的关系,例如 客体 petit a 和父亲的名字。 总的来说,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心理学和其他领域产生 了重大影响。被禁止主体的概念只是拉康理论中许多关键概念之一,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有助于阐明主体、象征秩序、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解拉康关于被禁止的主体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人类经验的本质和心理的运作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