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铭眼看手稿」Nike Zoom Kobe IV

2020-04-23 22:44 作者:Kicksvision  | 我要投稿

看完后,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它了。



当你在Nike News中检索“Hyperdunk”时,你会发现一双看似与它毫无关系的球鞋夹在Hyperdunk 2012Hyperdunk 2008之间,它就是今天「铭眼看手稿」的主角:Zoom Kobe IV,至于它为什么会出现在Hyperdunk的检索结果中,在你耐心看完今天的手稿后会找到答案。

Zoom Kobe IV是一双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篮球鞋,它的出现反驳了“高帮=保护性好”这种声音,低帮的造型甚至是颠覆了一代人对篮球鞋的印象。当然它的拥有者Kobe Bryant也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开始看手稿之前,小铭和大家一起了解几个关于Zoom Kobe IV小知识,因为「铭眼看手稿」不只有手稿,还能长知识


01

Zoom Kobe IVHyperdunk 2008一同被选入了Nike“改变比赛的20个设计”中(只有2008年有两双鞋入选),这双“改变比赛”的球鞋被评价为:“The Nike Zoom Kobe IV changed a convention forever”Zoom Kobe IV永远地打破了惯例,我想这双鞋的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02

上一期「铭眼看手稿」中提到过Flywire科技轻量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而轻量化这一点则在Zoom Kobe IV上可以说是做到“极致”。从Nike给出的官方消息中Zoom Kobe IV的重量是11.6盎司≈324.8g,比同年的Hyperdunk 2008(13盎司≈364g)还要。可能我们普通人上脚无法感觉到相差大约40g重量的减少,但在高强度的比赛中40g重量的减少或许就为一次绝杀博得了0.1秒的机会

Hyperdunk 2008


Zoom Kobe IV

03

Zoom Kobe IV的缓震配置是:前掌Lunarlite+后掌Zoom Air气垫+全掌Phylon,可谓是相当豪华了,同时Flywire科技的鞋面与中底碳板的搭载让它变成了一只真正的“性能怪兽”


04

以上三点都与Hyerdunk 2008多多少少有联系,其实Zoom Kobe IVHyperdunk 2008都出自同一人:Eric Avar


左:Eric Avar 右:Kobe Bryant


在和小铭一起了解完知识后,我们就一起来看看Eric Avar笔下的Zoom Kobe IV吧!


01

简单的手稿,不简单的设计



这里有三张Eric Avar的手稿,从上到展现了Zoom Kobe IV鞋面的三种形式,三者相同的地方是鞋身后半段都由黄色覆盖,鞋头处也都是与鞋后半段相同的黄色,从这里可以推断出手稿中鞋头和鞋身后半段可能使用的是同一种材质。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跟稳定模块形状,在第一幅手稿中后跟稳定模块的形状接近实物Zoom Kobe IV,第二幅中的形状则类似于UA Curry 7上的中底TPU


左:Zoom Kobe IV 右:Curry7
Zoom Kobe IV “Prelude”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是Eric Avar在三张手稿鞋面上画的线段,在上一期Hyperdunk 2008的手稿中我们能知道鞋面上的线段代表Flywire科技;三张手稿中线段的排布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第一张中统一的倾斜排布,第二类:第二、三张中的鞋面与后跟处的相交排布。


02

细节决定成败




这张手稿中从上到下有四种Eric Avar构想的Zoom Kobe IV整体造型,四种的区别大致在三个方面:Swoosh后跟稳定模块前掌形式。除了最后一种造型,其他三种鞋面上都有标志性Swoosh。后跟稳定模块分为中底TPU设计,与的稍大的中底TPU设计和Flywire科技的组合。


前掌形式也分为两组:①、②与④中的“上多下少”和③中的“下多上少”;值得注意的是①、②、③中的前掌都明显有一块凸出,这个凸出应该是为前掌提供稳定性的防侧翻设计


最后实物Zoom Kobe IV采用了④中“下少上多”的前掌形式,球鞋设计师应该是考虑到鞋底稳定性Zoom Kobe IV的重要程度,才选用了这种“下少上多”的前掌形式。


Zoom Kobe IV “Prelude”

四种整体造型中有一个地方是都相同的,那就是鞋面上线段的排布:①②③④中都以倾斜不相交线段呈现。线段指代的是Flywire科技,实物Zoom Kobe IV鞋面上的Flywire科技排布大致遵循了手稿中的倾斜分布,但鞋面上的每两条线会绕住同一个鞋带孔,这种分布就像吊桥上吊起桥面的钢缆一般。

03

“低帮”是有多低?


Zoom Kobe IV作为一双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低帮篮球鞋,在这张手稿中它的鞋帮甚至低到了脚踝之下。手稿中在后跟位置有一条黑线,但这条黑线与之前手稿中的不同,我认为这里是Eric Avar标注脚后跟踩在鞋里的大致高度,上面浅黑色的图形应该就是后跟稳定模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脚踝位置,手稿中脚踝骨头的位置刚好是“空”出的,很有可能这就是Zoom Kobe IV原本鞋帮高度鞋。


Kobe A.D. Mid上的鞋帮造型颇有几分手稿中脚踝“空”出形状的味道,Kobe Bryant也在这双鞋的广告中解释了何为他心中“曼巴精神”



实物Zoom Kobe IV并未使用手稿中的鞋帮高度,而是将手稿中“空”出的部分补上了,即使是补上“空”后的鞋帮高度依旧能让Zoom Kobe IV为它的主人突破时提供灵活性,也让它成为了一双打破惯例低帮篮球鞋


04

是谁在鞋上乱涂乱画?


上面这张照片是Zoom Kobe IV的一只脚内侧,在后跟TPU与前掌的位置都有被人“乱涂乱画”的痕迹,出于好奇,我把涂改的地方放大了,想找出是谁写的。

后跟处文字
前掌处文字


我很好奇到底是谁能在Zoom Kobe IV上“乱写乱画”,还能被Nike News收入其中。如果你能在评论区里说出我满意、觉得有道理数字文字含义,那么我有一份惊喜(可能是我最爱的UZIS篮球袜也说不定呢)要送给你,先到先得哦,希望大家踊跃参加,给出自己的答案!



复 刻 疑 云

2009年冠军游行上Kobe Bryant上脚Zoom Kobe IV “Del Sol”

Zoom Kobe IV曾经陪伴着Kobe Bryant取得了2009年的总冠军,而它也在去年被Nike复刻了,同时被冠上了Protro之名。在所有人都以为“爷的青春又回来了”的时候,Nike却悄悄地拿走了前掌的Lunarlite,似乎就是在说:“你们的青春回不来了”


我从Zoom Kobe IV手稿中并未找到与中底缓震相关的内容,还记得上周我提到了“全掌Zoom Air气垫为什么被换位了前掌Lunarlite+后掌Zoom Air气垫”的问题吗?或许在Zoom Kobe IV的复刻中,Nike自己证明了Lunarlite只是个噱头罢了。


在看了Zoom Kobe IV手稿之后的你,有什么和小铭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与思考。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自己对本期手稿或是Kobe签名鞋系列的看法,如果有想看的手稿也记得一并评论哦。码字不易,点个在看「铭眼看手稿」,想和你聊聊更多不止手稿的事儿~


📷 //Nike&Eric Avar&Getty image

&Under Armour&@katooni_basketball


「铭眼看手稿」Nike Zoom Kobe IV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