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11.45 康有为

2023-08-04 08:3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45、康有为(1858—1927)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由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后人称南海先生。光绪进士,曾任清朝政府工部主事。1888年,到京应乡试时,“发愤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i]。1895年,联合赴京会试的举人1300余人联名上书。并在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创办《中外纪闻》,鼓吹改良主义理论。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由于袁世凯出卖,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害,他被迫逃亡日本,后又组织保皇会,参与张勋复辟活动,终成反动人物。

  在哲学上,康有为提出以元为本的自然观。说“元者气之始也。无形无始,有形以生,造起天地。万物之始,元气、知气、精气、皆理之至,盖盈天下皆气而已。”[ii]所谓元,即气,也称为元气。它是世界的根源,是唯一的绝对的本体。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元作用的结果,并把这种作用叫做仁。元即仁。元不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先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性的东西,因此他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指出仁“为万化之海,为一切根,为一切源,一核而成参天之树,一滴而成大海之水,人道之仁爱,人道之文明,人道之仁爱,人道之文明,人道之进化,至于太平大同,皆从此出。”[iii]在认识论上,把灵魂和体魄看作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本体。说“盖魂灵精气与魄质形体合会而后成人。”[iv]在灵魂和体魄关系上,强调“必有知者也,体无知者也,物无知而人有知,故人贵于物,知人贵于物,则知心贵于体矣。”[v]还提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的发展观。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什么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vi]又利用今文经学,提倡托古改制,把公羊“三世”说和《礼运》篇的小康大同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他的“三世”说的社会历史观,在这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他是一个唯心论者和庸俗进化论者,强调量变,否认质变,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希望“一姓能顺天,时时自变,则一姓虽万世存可也。”[vii]

  其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学》、《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孟子微》、《礼运注》和《大同书》等。


注:

[i] 《上清帝第一书》。

[ii] 《孟子微》。

[iii] 《孟子微》。

[iv] 《礼运注》。

[v] 《春秋董氏学》。

[vi] 《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摺’》。

[vii]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

《哲学小辞典》11.45 康有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