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扒民警一年抓96个贼,小偷心惊肉跳:一旦盯上,就倒血霉
反扒神眼4
作者:朱炳东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文登埠口派出所民警刘新茂,执行反扒任务以来,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扒手。有施展单独“空手道”的,有用剃须刀片划衣服的,有两人合伙的,有多人合伙的。他还遇到一种耍魔术的“骗窃术”,就是会魔术表演的罪犯,用“障眼法”窃取别人的钱财。
文登、荣成一带,有两个扒手精于此行。一个叫吕绪刚,一个叫古荣山。这俩人本身的“钳工”水平不算差,起码是中等偏上水平。尤其是吕绪刚,花花点子多,他把早年耍魔术的手法带进了“钳工”行当。因此,无论怎样难掏的包,他只要盯上了,差不多都能弄到手,被同行称之为“小诸葛”。
有一天,他对同伙古荣山说:“在文城,刘新茂厉害,咱们别去惹他。换个法子继续干,保准谁也没咒念。”

人民公安(资料图)
于是,他们在一些集市上又玩起了新的“魔术”——耍钱。这一招挺灵,人家正大光明的,警察也挑不出毛病。没几个月,两个人就骗了1300元(上世纪八十年代差不多普通人一年多的工资了)。
可是,任凭骗子骗术高明,民警还是洞察秋毫,不久,他们又犯到了刘新茂手里。
1986年12月,大水泊集上,古荣山挤进一个鱼摊,从兜里掏出一张十元大票,煞有介事地对卖主嚷着:“喂,来两斤刀鱼。”
“好嘞,两斤,两块六毛。”卖鱼的一边称鱼,一边熟练地报鱼价。古荣山慢腾腾地装好鱼,把早已准备好的票子,在卖鱼人眼前使劲晃了晃,放进卖鱼人装钱的提包。然后迅速翻转手,神不知鬼不觉又把钱夹了回来。
卖鱼的商贩丝毫没有察觉,一边自言自语地算账:“10块,找你7元4角。”一边在装钱的提包里翻腾着找零钱。
“找8块吧,我这有6毛。”古荣山这次挺实在,顺手把早已准备好的6角钱,扔在显眼的地方,等着对方找钱。
“好小子,啥时学会了耍钱,演技不赖呀!”刘新茂在一旁看得真真切切,没等古荣山抽回抓钱的手,手铐已铐住了他的手腕。
在场的群众一个个目瞪口呆,闹不清突然发生的事,一双双疑惑不解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刘新茂。刘新茂顾不得对大家解释,拎小鸡似的把古荣山带回派出所审问。
不多时,正在施用“障眼法”骗钱的“魔术大师”吕绪刚也被当场捉住了。这一次,他苦心琢磨的“魔术”不灵了,乖乖地被刘新茂套上了“紧箍咒”。

有的扒手颇为狡诈、谨慎。作案前瞻前顾后,捉住这种扒手,很费功夫和精力。不可能为他一个人占用太多资源,刘新茂对这种贼,转换思路,不浪费时间,采用促其动手的办法,早日收监,免得他在外面祸害人。
1985年冬天,一个从大连窜来的“游击钳工”到文登“打食”。他狡猾多端,游游荡荡地从一个商店出来,又进另一个商店,离了商店又转饭店。此人相貌堂堂,衣冠楚楚,谁也不会把他与扒手联系起来。并且他很谨慎小心,目光多疑多虑,还不时进行“反扫描”,注意身后是不是“长尾巴”。一举一动,可谓滴水不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群中,早有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在盯梢。刘新茂带着助手,自“游击钳工”粉墨登场不久,便认清了他的原形。
从他的举动中,刘新茂敏锐认识到,对手是个“老麻雀”,先观察风险,再吃食。想当场按住他掏包的手,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他们耐着性子,始终不离其左右,等待有利时机。
中午,这家伙转悠进了城关饭店,嘴叼香烟,望了望熙攘拥挤的买饭人群,转身又打量起墙上的菜谱。

刘新茂和助手随之进了饭店,找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了下来,要了碗面条慢慢吃。
那家伙仍然犹豫不定地站着,迟迟不肯下手,看样子,还没选准“目标”,胃口不小。
事不宜迟,不能再让他继续乱窜了。刘新茂打定主意,悄悄摸出自己的钱包塞给助手,低声命令:“钓鱼。”
助手心领神会,拿着钱包走向卖饭窗口,边走边故意掏出一沓子崭新的“大团结”晃动着,果然吸引了那家伙的视线。
那家伙,好似猫儿见了腥,终于上钩了。他刚把钱包掏到手,嘴角掠过一丝得意的笑容时,刘新茂上前,一把抓住手腕,铐上“手镯”。
可叹这狡猾的“老干家”,根本回想不起自己在哪里露出了破绽,却意识到,刚才吞的是对方的“诱饵”,中计上当了。但是,此时他纵然生出三头六臂,也插翅难飞了。

人民公安(资料图)
刘新茂因为看扒手特别准,许多小偷扒手逃不脱他鹰隼般的双眼,因此同事们都打趣称他这双眼为“贼眼”。1986年,他抓了96个小偷。
所以,在他的周围,他的背后,常常是畏惧与敬佩、憎恨与爱戴交织在一起。传闻中,人们把他塑造成了手眼神通、火眼金睛、飞毛腿、日行千里、夜宿八百、会飞檐走壁、能穿石透墙的传奇人物。
有人说,他身上带有激光侦探仪和微型雷达,相隔十里,你的一举一动,甚至心里想什么,都休想瞒过他。
还有的说,他是公安的特种侦探,配有手枪和飞铐,那玩意全是电子遥控的,谁要是掏了人家的钱包,不把你送进监狱才怪哩!
此话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他的大名让小偷心惊肉跳:“乖乖,那双眼太毒!让他盯上了,就算是八字倒转,倒血霉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