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课题分离论,你的生活经常被干涉吗?
你的生活经常被干涉吗?
课题分离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指的是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因为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感受,是谁的感受,就是谁的课题。
课题分离就是要我们划分边界,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但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刀两断,而是给关系留出空间,让彼此都可以发展。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课题分离的最高阶段是能更好的共情别人,建立更加融洽的关系
从小到大,我们努力满足父母的期待、满足老师的期待、满足朋友的期待......, 却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慢慢的觉得很累,慢慢失去自己,心中羁绊、无法解脱。
关于区分是谁的人生课题,就是去看“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
比如,你如何做一件事情是你的课题,不论对错,能够自己去承担后果就够了;别人的想法、看法都是对方的课题,你无须按着TA说的去做,更不用过度在意TA的看法,有做事的勇气、自己对自己负责比什么都重要。
你读哪所大学、做什么工作是你的课题,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条往前走走看,其实没什么不好;如何供你读书,如何支持你解决遇到的问题是父母的课题,如果他们非要你去选择一条“捷径”,可以问问他们如果“捷径”并非通途,我们的人生他们是不是真的能承担。
干涉别人的课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比如,盲目鸡娃的家长很多时候是因为攀比,为了面子,去强迫、命令孩子必须怎样。其实他们把孩子的课题看成的自己的课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满足的是自己的人生需要。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是我们理想的人际相处方式。这样也许很难,但我们终究有自己的人生,最终是要为自己而活的。
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做好“课题分离”,对自己负责,努力让自己心灵充盈,成为真正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