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求知之路,孤独不孤单——20级MBA4班李华宁
回顾在浙工大读MBA的整个过程,感觉像一场修炼,过了一关又一关。重拾学业的关,时间规划的关,平衡工作生活学习的关,最后还有论文的关,无一不难,但又均有收获,收获知识,收获友情,收获自我管理的进阶。
论文的重要和难度在入学时就被强调,可是对于重要但略显遥远的事情,我们往往赋予很低的优先级指数。而论文的难,恰恰就难在于一直没有开始。“开始”有两件事,也是最关键的两件事:一是确定选题,二是完成初稿。前者是决定去哪里,后者是踏上那趟车,一旦没有兼备,你就只能是个在车站外徘徊的人,毕业可能就从2.5年变成一个又一个的“下次再说”。
我当时在选题上没有犹豫太久,开学第一次课程刚好是我感兴趣的方向,也和公司当时所处的情况极为契合,于是找到课程老师讨论选择导师和开题方向后就敲定了。坦白说,开题报告结束后我就没有再管,论文进入断崖式遗忘期。究其原因,一是习惯性拖延,二是畏难。加上预答辩前夕怀孕,孕反严重到甚至无法上班,我知道我的论文之路要愈发艰难了,我放弃了第一次答辩机会。可是论文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里,不解决掉就始终让人焦虑,于是我抱着今年一定要毕业的心态开始准备,这个打算我没有默默放在心里,而是奔走相告,告诉我的家人、朋友、同学、导师,不断地重复和心理暗示有利于我坚定信念,不留后路才能好好前进。
在论文写作上我分享一下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
01
理论运用
论文基于什么理论,理论如何体现在论文的展开过程将是论文逻辑线的重要内容。文献综述不能与后面章节脱离开,问题的提出、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探索都要有所依据且逻辑自洽。文献综述可以借鉴相同主题研究的著作,结合自己论文研究进行编写,运用的核心理论一定要能够说出来,这也是后期答辩老师可能提问的重点。
02
目录明确
正式写作前请务必先拟定好目录并和导师确认,至少细化到三级标题。其实论文的每个环节,无论是导师还是校内校外的审核老师,查看论文的时间都非常有限,看目录就是快捷方式。目录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思路、文章整体框架、作者语言提炼能力以及全文的篇幅分布。
论文除了写作本身,更是一场心理战,我觉得大多数人其实是被想法困住了,包括我自己,在此分享三点和大家共勉。
1、要有目标感和时间感
给自己确定完成初稿论文的截止时间,并一直牢记这个目标,任何时候不能泄气。推算自己还剩下多少天去完成,并考虑工作和生活情况过滤掉“伪剩余时间”,再按照大致的章节分布划分时间,做到心里有大概的时间节点,这对控制论文整体写作时长很有帮助。

(我在小本本上写下大概的时间线)
2、要接纳不完美的开始
写论文切忌完美主义,不要妄图下笔如有神,一次就搞定。“改”才是论文的常态,而且一旦完成初稿,后面有很多改的机会让你精雕细琢,千万不要一开始抠细节,自己和自己较劲。哪怕自己觉得写的不够好也要坚持下去,文笔、格式、重复率在一开始都不需要考虑(时间非常充裕除外),告诉自己“写完”是首要目标。
3、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这点看起来很鸡汤,但是我本人的真实经历是:孕晚期才投入论文的写作中,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完成7万字的初稿,整个论文的流程和我怀孕生育时间都高度重合了,但是事在人为,我宝宝顺利出生的同时也迎来了毕业,我们班级第一批毕业的同学曾经在产房改论文。我们都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依旧要相信自己,熬过去之后回头看看会觉得其实论文也没有那么难。

(春节期间,怀孕7个多月的我在老家的大衣橱里写论文)

(怀孕需要晒太阳,我就在阳台学习,一台电脑处理工作、一台电脑写论文、iPad用来没有思路的时候背单词切换大脑)
毕业阶段回望过去,曾经热烈盼望毕业的我更多的是不舍。求知其实是孤独的,这是关乎自己的路,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身体力行去承担去体验,但是我们又不曾孤单,因为我们有良师益友相伴。借此机会感谢来浙工大读MBA后的一切相遇,尤其是20级MBA4班的伙伴们和“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几个战友,毕业不是散场,期待江湖相聚。

(课程结束后我们全班聚餐后的大合影)

(“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战友们在上海比赛)
撰稿:李华宁
审稿:王珍丽
审核:陈铁军
终审:郭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