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学生党员、学生团员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青年做件事”实践活动,展示新时代青年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一、实践背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鼓励并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参与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不断接受教育、培养才干,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我校计划组织开展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将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开展。全校各级团组织应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积极组建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具体的活动内容可以包括走进农村、支教助学、科技文化推广等,通过举办文艺演出、科技讲座等活动,向农村地区传播先进科技和文化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科技素养。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党性觉悟和思想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活动的线上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我们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亲身经历与实践,更好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目的
学习和传承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坚定信念。
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具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拓宽眼界,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将面对现实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创新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推进科技文化普及和传承:通过组织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学生将向农村地区传播先进科技知识和文化艺术,提升当地居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科技和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增强社会交流与合作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与当地居民进行广泛交流,增进彼此理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实践主题
党史学习教育
四、调研形式及时间
调研形式:线上线下结合;时间:2023/8/3-2023/8/10
五、调研方案
1. 追溯红色记忆:预计用三天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线上或线下参观无锡博物院以及无锡革命陈列馆,重温红色历史:前往无锡烈士陵园,铭记革命烈士事迹和精神。
2. 我为群众办实事:预计用两天时间,积极参与到所在社区的实践活动中,例如:清扫街道、物品分发、照顾老人等。
3. 党史宣传:预计用两天时间,先将学习的党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制作一份简单易懂的ppt和一份党史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再通过组织线上会议的形式,向社区人们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六、调研过程
8月3号,我参观了无锡博物院,了解到无锡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明、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8月4号,我前往无锡革命陈列馆,了解到无锡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了解到无锡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和无私奉献。
8月5号,我瞻仰无锡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铭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8月6号,我参与了乡村街道的清扫,认真清理街道上的垃圾和杂物,改善社区的环境。
8月7号,我前往南泉敬老院,分发物品给老人,陪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
8月8号以及8月9号,我先把学习的党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制作一份简单易懂的ppt,和一份对党史了解程度的线上调查问卷。
8月10号当天通过组织线上会议的形式,向社区人们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调研报告内容如下:
第1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年龄分布如下:
11岁及以下:0人
12-18岁:2人(占比9.52%)
19-30岁:6人(占比28.57%)
30-60岁:10人(占比47.62%)
60岁以上:3人(占比14.29%)
第2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性别分布如下:
男:12人(占比57.14%)
女:9人(占比42.86%)
第3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政治面貌分布如下:
团员:2人(占比9.52%)
党员:7人(占比33.33%)
预备党员:2人(占比9.52%)
群众:10人(占比47.62%)
第4题:根据填写的人次,职业词云图展示如下:(将填写的职业进行词云可视化展示)
第5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对党史的了解程度分布如下:
非常了解:7人(占比33.33%)
基本了解:10人(占比47.62%)
不太了解:4人(占比19.05%)
从未了解:0人
第6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等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了解程度分布如下:
非常了解:7人(占比33.33%)
比较了解:8人(占比38.1%)
不太了解:6人(占比28.57%)
完全不了解:0人
第7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了解与党史相关知识或信息的途径分布如下:
网络媒体和报纸等宣传:14人(占比66.67%)
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自主学习:13人(占比61.9%)
社区、乡镇等党组织的宣传:17人(占比80.95%)
学校、社区等活动中了解:9人(占比42.86%)
其他:0人
第8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学习党史或了解党的政策意义的认识分布如下:
了解党的历史,增强爱党拥党的意识:13人(占比61.9%)
总结历史经验,增强生活动力:11人(占比52.38%)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15人(占比71.43%)
了解国家发展大势,提高政治素养:18人(占比85.71%)
学习工作需要:11人(占比52.38%)
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没什么意义:2人(占比9.52%)
其他:0人
第9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学习党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布如下:
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质量不高:14人(占比66.67%)
自身学习意识淡薄:13人(占比61.9%)
学习渠道缺乏:15人(占比71.43%)
学习模式太过僵硬化,缺乏趣味性:7人(占比33.33%)
其他:0人
第10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希望日后多了解党史相关知识的人数分布如下:
是:19人(占比90.48%)
否:2人(占比9.52%)
第11题:根据填写的人次统计数据,希望以什么形式学习了解党史或更感兴趣的形式分布如下:
网络发布宣传资料或宣传信息:11人(占比52.38%)
学校、社区等统一开展党课、讲座、放映红色电影等:16人(占比76.19%)
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15人(占比71.43%)
党史知识竞赛或红色故事演出等活动:10人(占比47.62%)
其他:0人
七、调研成果
年龄分布:参与填写的人中,30-60岁年龄段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47.62%。而11岁及以下的年龄段没有人参与填写。
性别分布:参与填写的人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占总人数的57.14%和42.86%。
政治面貌分布:参与填写的人中,群众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47.62%,党员占比为33.33%。
职业词云图:由于没有提供具体的职业数据,无法生成职业词云图。
对党史的了解程度:参与填写的人中,对党史的基本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数比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47.62%和33.33%。
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等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了解程度:参与填写的人中,对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有一定了解的人数比较多,占总人数的71.43%。
了解与党史相关知识或信息的途径:参与填写的人中,通过网络媒体和报纸等宣传是主要的获取党史相关知识的途径,占总人数的66.67%。
学习党史或了解党的政策意义的认识:参与填写的人中,认为了解国家发展大势和传承红色基因是学习党史的重要目的,分别占总人数的85.71%和71.43%。
学习党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填写的人中,认为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质量不高和学习渠道缺乏是遇到的主要问题,分别占总人数的66.67%和71.43%。
希望日后多了解党史相关知识的人数:参与填写的人中,希望日后多了解党史相关知识的人数占比高达90.48%。
学习了解党史或更感兴趣的形式:参与填写的人中,希望通过学校、社区等统一开展党课、讲座、放映红色电影等形式学习党史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6.19%。
综上所述,参与填写的人中,年龄以30-60岁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政治面貌以群众为主。对党史的了解程度较为基本,对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有一定了解。通过网络媒体和报纸等宣传是获取党史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大部分人希望日后多了解党史相关知识,并愿意通过学校、社区等开展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党史过程中,一些人认为教育内容质量不高和学习渠道缺乏是遇到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