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幻在中国

2020-06-20 19:26 作者:PRIMErA9  | 我要投稿

一、什么是科幻

科幻,全称为科学幻想,其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结那些定义,科幻及对现实科学技术进行超前的想象。科幻是超前的科学,若无科学依据则是魔幻与奇幻;若幻想在成书年代就以实现则为科学故事。

科幻虽说是超前的科学,但是对科学有着精准的预测。1866年儒勒·凡尔纳开始创作《海底两万里》,195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正式服役。艾萨克·阿西莫夫创造了一个机器人世界,现在工业机器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家用机器人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军用机器人也在革新换代。将来有一天,机器人将会和人类分庭抗礼。丹尼尔·加卢耶在1964年写下了《十三层空间》,描绘了一个现今耳熟能详的技术——虚拟现实。

不得不说科学正一步一步的验证科幻中那些超前技术的可行性,即使有时会离经叛道,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冲突正是科技进步的常态。科学终将战胜迂腐观念的桎梏,人类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纪。

自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登上历史舞台。科幻小说描写的是超前的技术与世界,需要时间的洗礼和沉淀。科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和草创时期、黄金时代、新浪潮、赛博朋克。

1818年之20世纪20年代,科幻文学一直处于第一阶段,众多的作家不断的尝试,为之后的作家积累了经验。

黄金时代是科幻文学史上的辉煌时期,这一时代的作品有着固定的模式,作者和读者达成了共识。这一时代涌现了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克拉克三巨头。

新浪潮时代强调创新,抛开传统套路,向主流文学靠拢。隐喻性、心理性和意向性增强。

最后也是最熟悉的赛博朋克,引领着当今科幻的发展潮流。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正式开创了赛博朋克时代,但是在其光芒之后还有两位巨人——菲利普·迪克与丹尼尔·加卢耶。

许多的作家全世界享誉盛名,也有很多的作家死后闻名。无论怎样,科幻文学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依然年轻,依然充满生命。

二、科幻的分类

科幻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分类的多样性,每一类都有其显著的特征(虽然外行看不出来),因此科幻文学的世界远比其他文学要精彩得多。而正因为分类多,每一类的受众不同,读者数量不同,受欢迎程度不同,自然有冷热门之分。一个人眼中的佳作在另一人眼中可能是无法理解的天书。

受众比较大的类别有赛博朋克、蒸汽朋克,这两个“朋克”可以说是科幻文学最受欢迎的两个类别,以此为主题的小说、漫画、影视、游戏层出不穷。

蒸汽朋克通常以工业革命为时代背景,通过新能源、新机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现一个平行于19世纪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观,努力营造它的虚构和怀旧等特点,代表作有《教团1886》《帕迪多街车站》。

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崩坏的人类社会相结合,其背后必定有一个神秘组织操控一切,代表作《攻壳机动队》、不断跳票的《赛博朋克2077》,以及最经典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简单来说蒸汽朋克背景设定在过去,赛博朋克则设定在未来。

除此之外科幻还有反乌托邦、外星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太空歌剧、时间旅行、平行世界、废土生存、人体复制、架空历史等等,而其中最不像科幻的一类就是架空历史。

架空历史是以现实历史为基础对历史其他可能性的想象。满足这一条件即可为架空历史,至于其他科幻类别中常见的超前技术可已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架空历史最受欢迎的题材莫过于对二战的重新演绎,描写德国或日本战胜后的世界。代表作有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徐泰哲的《日本合众国》,还有一本最不像科幻小说的《犹太警察工会》。

《犹太警察工会》已犹太复国为历史背景。1948年,刚刚成立的以色列国覆灭,犹太难民涌入阿拉斯加。六十年来,犹太人在当地越发兴旺,成立了自己的联邦特区。现在,特区即将被收归阿拉斯加管理,犹太人的家园梦又将覆灭。

而我们的主人公必须在主权收回之前解决一桩凶杀案,死者正是一名犹太人。

小说里通篇没有令人期待的高科技,只有一桩谜一般的凶杀案,只有主人公内心的救赎。

任何一名外行都会把《犹太警察工会》当做一本悬疑小说或者文学小说,但是它却斩获了科幻界双子星雨果奖和星云奖。因为它抛开了传统科幻不得不写的高科技,单从架空历史的本源出发,描绘了一个不存在的历史和人物。

科幻文学相较于其他文学有优势也有劣势。因为类别众多,读者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刚入行的科幻作家也有更多的创作道路。同样科幻文学的创作既要考虑科幻要素的表达,还要构思一个绝妙的故事。

为什么奇幻、魔幻或者悬疑、惊悚类的小说容易创作,大IP也多?因为它们的核心是故事性。奇幻类不用考虑是否合乎科学原理,作者可以肆意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悬疑、惊悚类更能调动读者的兴趣,满足读者的好奇与猎奇心理。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科幻的冷门与热门。有的类别以故事性见长,有的则以其科技性见长。那些通俗易懂,拥有炫目科幻感,驾驭大场面的IP自然大受欢迎;而通篇硬核,深涩难懂的作品自然鲜有人读。比如《星髓》,一本行星级别的硬科幻,通篇是对科学细节的极为准确的描写,依靠技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会劝退不少刚入门的读者。

正是因为科幻门类众多,所以想要入坑的同学会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问题——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读物。而正是因为选择的问题,导致阅读体验层次不齐,瞬间转粉和瞬间退坑之间就是一本书的距离,加之还有《犹太警察工会》这样的高阶科幻的存在,要选一本合适的科幻小说非常困难。

三、中国的科幻 

1818年,当玛丽·雪莱写下《弗兰肯斯坦》时,科幻的时代就已到来。科幻源自西方,传入我国已近117年。1903年8月,鲁迅将凡尔纳的《大炮俱乐部》与《地底旅行》日文版翻译成中文,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科幻。

科幻在中国有着百年的历史,为什么科幻在中国发展的并不顺利呢?

首先中国特殊的历史造成了科幻的尴尬境遇。科幻传入我国时正值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之际,当时的文坛主打“救亡图存”“打到帝国主义”之类的作品,只在号召团结全国的进步势力救国家于水火。解放后的文坛主旋律以革命建设为主,再到文革的毁灭打击,改革开放后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后来者居上。科幻在我国是小众的、非主流的文学存在。

其次我国的科幻产业并不健全。国外的科幻经历了没有战争影响的黄金时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小说、漫画、影视、游戏、周边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而我国成体系的科幻事业起步时间晚,产业链不完善,很多优秀的作品只停留在小说和漫画阶段,并没有改编成电影进行推广。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科幻改编影视这一环出了问题。我国现在的电影产业中,国产科幻影片占比并不大,受大众欢迎的依然是喜剧片、爱情片等等。毕竟推广国产科幻最直接的方式就改编电影,电影市场对的占比自然会影响国产科幻的发展。再一个,改编电影的成功与否与很多方面有着莫大的关系。2019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的成功无异于是国产科幻的巨大成功。优秀的导演,精良的特效,加上大刘的佳作,《流浪地球》绝对是国产科幻影片标杆一般的存在,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周边的销售。中国科幻新纪元就此开始。

但随后的《上海堡垒》可以说改得稀烂。其实《上海堡垒》原著小说很精彩,但无奈导演实在是水,硬是将地球保卫战改成了末日爱情片,而标志性的上海大炮完全就是个摆设。

我们入坑科幻都是从电影开始的。小众IP最直接的出路就是影视改编,一旦翻车基本完蛋。而经典IP无论改得多稀烂依然是经典。改编电影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演编剧的素质,取决于CG的技术,取决于演员的演技,取决于剧组全体的诚意。

再谈谈为什么总觉得国外的科幻大片比国产科幻片要好看?毕竟外国科幻片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更加成熟的技术,更加敬业的演员,更加有趣的故事。总之我们的科幻电影事业刚刚起步,需要时间,需要重视,需要敬重。

四、结尾和其他


2019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幻大会,与所有科幻爱好者共聚一堂结交朋友。自从大刘、郝景芳相继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的科幻事业算是真正的腾飞。在此之前,中国科幻银河奖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除了热门IP《流浪地球》的道具服装,在科幻大会上还有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科幻社团带着他们自制的明信片、勋章、文件袋等周边参加科幻市集。每一件周边都是都是精心制作,浓缩着他们对于科幻的热爱。


除了学生自制的周边还有各大厂家制作的模型。

中国科幻大会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平台,同时还是中国科幻银河奖的颁奖仪式,许多科幻大家都会到场。我有幸与王晋康老师和陈楸帆老师合影留恋。

王晋康
陈楸帆

时间回溯至2019年5月,第二届“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场全中国科幻迷的盛会,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何夕、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四位中国科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的见面会(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参加),除了签售会和见面会,这次活动还举办了科幻市集,主题就是让所有的科幻迷玩的开心,通过科幻这个共同的爱好结交朋友。无论来自哪里,在这里我们都是科幻迷。

主办方甚至把神秘博士的电话亭搬了过来。

这样的集会自然少不了科幻作家的参与。除了上文提到的四位,还有其他的科幻作家混迹于人群之中潜伏在市集之内。

赵垒
江波

由于时间紧迫,我只“逮到”赵垒老师和江波老师。

中国科幻大会已经举办了四届,另一颗星球举办了两届,而银河奖已经举办了三十届。中国科幻界已经产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家,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厚积而薄发,中国科幻需要时间,需要积累,我相信中国科幻会有辉煌的一天。

中国科幻大会和另一颗星球则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科幻作家不再是高高在上披着神秘面纱的大人物,而是和普通科幻迷一样进行线下互动,拉近了作家和读者的距离。

现在《三体》已经走出了国门,畅销全球,中国人终于有了一部世界科幻名著。随着《三体》动画化的进程,中国科幻产业链将更加完善。

无论中国科幻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无论中国科幻未来如何,我们都将怀着一颗热爱科幻的心,向着星辰大海飞去。

这只是一个科幻迷的胡思乱想

科幻在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