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那天,我用一场“车祸”杀死了以前的自己
2018年4月我18岁,但直到6月8日,我才成年。
初中时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高考》,我被片子中的毛坦厂中学吓到了。教室里黑压压的人头、桌子上地上凌乱舞动着的纸片一眼望不到边,学生们裹着厚厚的外套,伏在桌子上握着笔,笔杆一晃一晃地动。
那是我对高考的第一印象,压抑而慌乱。

和将近一千万奋斗在高考救灾现场的战士们一样,这是一场怎样压上人生全部赌注的考试,我心里清楚得很。
尽管老师说,高考失败并不意味着人生一落千丈,还举例没和她一样考上好大学的同学现在比她过得舒服,说明高考并不是人生的转折点,
但我很难相信。
我把太多的期盼和担忧放到高考的肩膀上。
于是自然而然地,压抑和慌乱在高考前一晚溃堤。虽然我妈用尽浑身解数给我做心理建设,但我仍旧我失眠,辗转反侧,觉得浑身燥热,汗水敷在皮肤上,搞得我难受不已,即使身下铺着凉席,屋里开着空调。
这些种恐慌与压抑一直持续到,最后一科的结束铃响,我放下黑色水笔。
02
英语考试结束时自己没有丝毫的放松,我满心无力,倒在床上,在黑暗里半眯着眼,一刻不停地算计着自己还能捞到多少分。
不过高考终究是过去了,我知道要从这种失落中回归到生活的正轨。
考完试的当天晚上下了一场雨,我撑着伞出去遛狗,在昏黄的光下看着雨丝乱扫,耳边传来一阵阵“扑簌簌”的声响。
过马路时,我右边悄无声息地窜出来一辆大车,当我看到它时,直线距离不过5米。
老天爷用这个方式告诉我,我完成一劫,就像唐僧坐着无底船渡河时看到河上飘过自己的尸首一样,我看到见自己被车撞死在地上。
我觉得无比畅快自在,于是拉着狗转了一大圈,可怜它到回家时后腿都要瘫痪了。
转天,我和同学决定好一起去成都,这是我真正意义上头一次脱离家庭自己旅游,我自己买票找酒店规划路线踅摸美食,把行程全部摸清,而不是一路迷迷糊糊跟着家长的步伐。
我自己准备证件整理衣物,记住每一个物件应在的位置,而不是找不到东西就问爸妈。

当我坐在去机场的出租车上,我忽然意识到,我把自己送到离家乡两千公里的地方独立行动一周,再安全地把自己带回家里。
我真正踏上那条充满了“自由意志”的“大人”之路了。
03
泡在烟雨和绿叶里的成都很美,每一处古建都沾着水痕。
更让我满意的是所有的规划都逐一实现,没出差错。
回来便是公布成绩和志愿填报,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的满意。
不过,看见那个装着录取通知书的浅蓝色大信封,飘飘摇摇落到我的手中时,我迅速开始害怕离家的生活。
那是一种脱离父母的不安全感,一种从此告别我已有温暖的失落感。

我觉得我终于被时间带到了一个节点,从此父母和家乡都要被我远远落在后面,成为一个倒影。
从此我心脏中的回忆将被剥离,留下一地鲜血淋漓,从此我要被抛在寒风中,一个人面对未来的崎岖坎坷。
从此我与家隔着五百公里,四个小时的高铁,还有责任与成熟。
但是无论如何害怕,时间是最不留情面的,我最终还是顶着炎炎夏日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青岛,把手续办好,行李塞进宿舍,面对全新的生活。
我和老妈在宿舍楼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她拖着箱子去火车站,我拎着水壶向开水间,我们俩回头目送告别,走上相反的方向。
05
高考是什么?
在我眼里它不再是一场“生死”的考验,不是压抑与恐慌,而是一份宣言,一个仪式。
它宣布你踏上了一条与过去诀别的道路,
你的童年和青春的影子将化成雪花飞散,
从一个肆意无惧的少年到一个隐忍坚强的大叔,
从依靠关爱到承担责任,
从挥洒自己的情绪到理解旁人的悲欢,
从躲藏逃避到面对承受,
你走上了循序渐进而不曾回头的路。

从现在开始你将会面临以前从未有过的苦难、挑战,你将时刻感受孤独,但你也会看到一个你从未见面的广大世界。
高考就是那个在你身后推你一把的人,它说:“你该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