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位院士的碎碎念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于同一日逝世。
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我根本没当真,毕竟这种名人去世的谣言三天两头就有。直到各种官方渠道也发布了消息,我才知道原来是真的。
成年人的感情很奇怪,对于生越来越激动,对于死却越来越冷静。我悲伤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我觉得我的负面情绪里更多的是遗憾。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我没有梦到过我得诺贝尔文学奖、矛盾文学奖、甚至新概念大赛的一等奖。不过,我确确实实梦到过袁隆平得诺贝尔和平奖。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合适这句话的人,那就应该是袁隆平。其实我们根本没办法估计袁隆平养活了多少人,多少人因为家里能得到足够的粮食而被生下来?将来又有多少本会饿死的人因为杂交水稻而活下来?

世界粮食计划署当然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所以袁隆平当然也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
也许是因为杂交水稻在中国以外的国家还未广泛推广,也许是因为其它糟心的意识形态破事,反正,我没等到袁隆平得诺贝尔奖这一天,以后也永远等不到了。
哀哉,袁老!痛哉,袁老!惜哉,袁老!
袁隆平院士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院士,但第二熟悉的,大家各不相同。很多人可能因为这次疫情,更熟悉的是钟南山院士。但对于我而言,是吴孟超院士。熟到我看到消息的时候,还在怀疑是否是我认识的那个吴孟超。
我以前读书的学校,是上海体育学院。学校大门和长海医院脸对脸。往东走一点,就是东方肝胆医院。长海医院、长征医院、东方肝胆医院都是海军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我读本科那会儿海军军医大学还不叫这名字,是第二军医大学。刚入校没多久就听闻“二军大副校长吴孟超院士”的大名,校长是谁,反而不知道。
离我学校最近的大卖场是欧尚,地铁站是嫩江路站。虽然走嫩江路近一点,但我喜欢看路上的人,绝大部分时间走的是长海路。所以总是从东方肝胆医院门口过,“向吴孟超同志学习”的横幅还历历在目。

生活中总有很多巧合,东方肝胆医院建分院时,选址又选到了我家所在的安亭镇。军队系统的车是白牌,所以容易被我记忆。时间久了我都记下车牌号了,偶尔在安亭看到,还在脑子里胡思乱想该不会就是吴孟超院士的车吧,我要跟他认识我就去打个招呼说“吴老您要是回杨浦就顺路载我一程”。
学界也都认同,如果要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吴孟超名副其实。
哀哉,吴老!痛哉,吴老!惜哉,吴老!
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走了,走得太突然。
昨晚夜深人静,我一个人埋在沙发里想:还好,他们算是高龄离世了。还好,他们也已经带出了成熟的研究团队,带出了一群接班的弟子。
这样想想,我心里多少宽慰了一些。
至于诺贝尔奖,去他妈的诺贝尔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