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到元宵灯火燃——元宵节的故事

2023-02-05 05:55 作者:绝灭歌姬  | 我要投稿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上学的时候每当过完元宵节就意味着假期就要结束了,后来长大了慢慢的心态就成了,该干嘛干嘛吧,反正还要上班的心态。当然元宵节过完也意味着年过完了,春天该来了,但是一切还要继续,既然今天是元宵节我就跟大家扯扯元宵节的一些故事吧。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元宵节。因为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又由于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而且这天也是一个传统的情人节,因为平时让不能出门的一些闺中姑娘,在这一天都可以上街去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逛着逛着保不齐就能碰上自己心仪的小伙,成就一段姻缘,比如《大明宫词》里的少女太平遇到了薛绍。

元宵节起源众说纷纭,而且有多种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西汉就已经受到了重视而真正盛行却已经到了唐宋,然后沿袭至今天,其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积淀在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里,涌动着文人墨客浓浓的诗情。元宵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相传是汉文帝刘恒为纪念刘氏皇权再度回归而设立的节日。当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皇权落入吕后手中,老婆子上位之后疯狂杀汉朝功臣、打压刘氏宗族、扶持吕氏家族,大汉王朝俨然快成吕氏天下时候,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老臣周勃一举剪灭吕氏家族势力,刘邦的儿子刘恒登基,这就是汉文帝。他为了纪念平息“诸吕作乱”的日子——正月十五,于是便令京城官民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张灯、户户结彩,元宵节由此诞生

另一个说法还是在西汉,汉武帝时候,汉武帝的大臣东方朔一天在宫中发现有个叫元宵宫女欲投井自杀。宫女因为自进宫以后,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一时想不开就想跳井。东方朔决定实现她和家人团聚的愿望。第二天,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算卦摊。他告诉每一位前来占卜求卦的人说:正月十五日夜,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奉旨火烧长安。这事没多久就传开了,很快长安城里一片恐慌。动静这么大自然就传到了宫内,也传到了汉武帝那里,武帝知道后连忙请来东方朔问解决办法。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经常给皇上做汤圆,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燃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武帝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晚上,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如织,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这俩故事的真实性就不说了,光些从民间传说和野史杂闻中传出的故事传说就能够看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反映老百姓心中家人团圆和国家太平愿望当然这些愿望也跟皇权本身有一定的联系,毕竟就算是皇帝也要顺应民意所以元宵节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每到元宵节晚上街道上都是各式各样的花灯,火树银花蔚为壮观,男女老少一起上街看花灯,猜灯谜,品美食,街道上充满欢声笑语。虽然这个节日主要以赏灯为特色,寄托家人团圆、国家太平的愿望,但我前面也说了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怎么能少的了诗词歌赋呢,而且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这种特别的日子里总会有种特殊的情感比如柳永《迎新春》中“列华灯,千门万户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的描述颇合元宵节祈愿国泰民安愿望再比如唐寅的《元宵》中的“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称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描写的正是元宵节灯不离月、月衬花灯的美景

当然到了元宵节肯定还少不了吃的毕竟这么好的日子里不吃点什么怎么对得起那皎洁的月光和璀璨的灯火,所以一种筋筋糯糯、香香甜甜,南方称为汤圆、北方叫做元宵的美味食品就应运而生了。符曾《上元竹枝词》中的“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个诗句写的就非常的直白了,看来马家的汤圆在当时肯定是非常好吃的。

既然前面说到了情人节,在这一天肯定也给了那时的男女提供了相看相处的机会,所以元宵佳节,也是一个浪漫绚丽的情人节既然说到情人节了那肯定少不了辛弃疾那首著名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元宵佳节前世今生和古代各种文人墨客对元宵节的浪漫花灯猜灯谜吃美食逛灯会,中国的人在一片热闹喜庆中迎接新年,又在一片热闹喧腾的氛围中结束春节,这或许就是年味,这就是中国独有的年味和喜庆,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年味和习俗才是春节该有的,近几年的春节越来越淡虽然跟疫情有一定的关系,但还是希望这种热闹的传统节日能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最后的结尾算是附赠的,原本不属于正篇的内容,但是说到了元宵节那就加上这段特别内容吧,因为经常有人跟我吐槽为啥元宵节应该放假,虽然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最后再说一下元宵节的假期演变。实际上在元宵节成立的时候就一直是放假的,其假期长短也是根据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汉朝的时候一天,唐朝的时候变成了三天,到了宋朝的时候则长达五天,明朝更狠,从初八就开始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一共是十天。到了清朝,节期又缩短为四到五天。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孙中山下令放弃传统历法,采用阳历、公历计时采用公历以后,法定节假日的日期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算法不一样。因为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而公历是阳历,阳历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变化而制定的,阴历是根据月球的运动变化制定的阳历根本无法看出阴历的日子,所以公历的15日根本无法确保那天月亮一定是满月,而农历的十五日,天空中的月亮一定是圆的。这个问题在隔壁日本也遇到过,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前跟中国一样,明治维新后改用阳历日本人比较简单粗暴直接把农历的几月几日的节日,挪到公历的几月几日,所以现在日本人的新年是在公历的1月1日属实做到了“脱亚入欧”。

1914年袁世凯掌权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公历与农历并行的制度,他特批了一份“四时节假”报告,其中设定了四个法定公休假日:春节、端午、中秋、冬至,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节气。在这四个节日,所有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给假一从那时候开始传承了千余年的元宵节被这个光头胖子彻底从法定节假日中抹掉了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袁大头的“公农历并行”的纪年方式,并重新设定了四个公休节假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别说元宵节了,端午、中秋都没还没进去。后来国务院“节假日安排”也多次进行调整,加入了清明、端午、中秋,但遗憾的是,元宵节一直没能跻身其中。再往后国务院对劳动节假期天数也进行了调整,元宵节不仅又没进来而加入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要求,至于是啥···我就不说了,打工人懂的都懂。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十五, 一碗汤圆情万千。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在逛灯会的时候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中人。


年到元宵灯火燃——元宵节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