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文B记】当代汉服是一场越来越盛大的假面舞会?

2019-07-31 21:03 作者:汉服资讯  | 我要投稿

【读文B记】当代汉服是一场越来越盛大的假面舞会?

图文来自: 汉服图书馆 

特别声明: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当代汉服:假面舞会或角色空间》

作者:盐城师范学院讲师·朱艳蕾

刊载:社会科学报2019.01.31第006版

阅前BB:

想看看知网今年有什么汉服相关的新文章,按日期搜索,看到了这篇,思路有点特别,似乎洞察了超过表象的内里,但这层内里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表象,总感觉没有论述完整,有点可惜,很好奇作者如果再往深处了解一步,这篇文章所想表达的汉服现状,会不会有更完整的思考。

正文







编辑配图:初期类似的口号标语非常非常多。



瓶颈:假面舞会与角色扮演















轻文明时代不能承受之重
































阅后小结


要么时尚,要么复古,这可能是现代人能理解的仅有的两种概念,汉服既不想完全时尚,也不想完全复古,在两种概念之间摇摆不定,变得难以定性,因为它真正想抵达的其实是“传统”的概念,而“传”意味着有持续的生命力,从古至今,不曾断裂地那种自然而然的生命力至少从现有的汉服宣传效果来看,汉服的这种生命力近乎没有被挖掘和体现,在很多同袍的潜意识里,汉服至少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被认定为是毫无活力的空白状态。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要刻意地、人为地设定角色、制造场合,避开那三百年,来实现汉服的重新应用,这些角色和场合,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很“轻”,一种很“重”,一种走向过于轻浮,一种走向过于沉重,两种极端都加深了汉服应用对于角色设定的依赖,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陷入角色设定的人也越来越多,仿佛一场越来越盛大的假面舞会。


阅后BB:汉服不会一直需要假面

汉服复兴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以知网论文和大部头著作为代表的学术界,他们的研究模式对“正在进行时”的历史,认知能力真的非常局限!且吃力又迟钝!

因为很多微妙的变化,已然悄悄改变事件的性质,却尚未形成完整论据,既没有形成文献,也没有形成实物,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能陆续地、缓慢地感受到,一贯以旁观者视角观察现象的学术界却难以深入。

比如,假面舞会中有很多人在慢慢摘掉假面,渐渐找到摆脱角色设定的方式。这些人有一部分失败了,开始不再穿汉服;也有一部分走错了,开始闹穿着隆重礼服跑去买菜的笑话;但也有一部分经历失败和走错之后,渐入佳境,开始用自己的真实身份与汉服相处。尤其在他们成为新一代父母之后,汉服会正式成为一个新家庭的传统礼服和日常便服。这是学术界难以深入理解的盲区。

又比如,在尝试了数不清的汉服款式之后,仙艳外表的乍见之欢,总会慢慢转向对工艺、剪裁、缝纫、纹理、线条、质感、手感、配色、气韵、底蕴、适应性、实用性、礼仪约束性等内在美的关注和挑剔。这些综合起来也许就是汉服的生命力所在,在三百年的空白期也不曾停止和妥协的那种生命力,这种真实存在且根深蒂固的生命力,一定会在假面舞会中唤醒每一个人的真名,问题只在于时间长短、速度快慢而已。这也是学术界不容易体会到的盲点。

这些,都是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却是汉服和cos类服装的本质性差距,这种差距会随着新一代家庭的陆续诞生,越来越鲜明,因为你老了之后,游戏、动漫、娱乐、直播、秀场等等,可能都会渐渐变得无法回应你需要的安慰和陪伴,但陪伴你的民族走过每一段人生的服装,早已谙熟你每一岁的心理变化。如果一定要以新时代的眼光质疑它对人心的应变能力,它却已经默默应对了几千年的变动,即便要结束,也不是不足百年的短暂人生可以枉论的。

很多论述在汉服与旗袍马褂及各类奇装异服的混淆中左右摇摆,似乎想剪断又理还乱,大约多少都有点忽略了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吧!民族服饰对人心的影响,远不如外表的是与非来得那么明显,何况对很多人包括同袍来说,汉服现在还是一种连外表上的是非正误都很模糊的存在,内里的变动便更加难以顾及了。

但我还是相信有一天这一切都会变得很好懂,因为相信潜移默化的缓慢转变和探索终会从量变走向质变,只要不放弃质疑、反思和改正,苦恼的、徘徊的、模糊的、迷茫的……都会找到答案,假面,也会摆脱的。


【读文B记】当代汉服是一场越来越盛大的假面舞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