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辉煌——法国保卫战(二):拉罗蒂埃战役



基本信息
交战时间:1814年2月1日
交战地点:法国,拉罗蒂埃
交战结果:联军取得战术性胜利,法方赢得战略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帝国/第六次反法联军
双方指挥:拿破仑一世/格布哈尔特・冯・布吕歇尔
兵力对比:45,000人,128 门火炮/110,000人
损伤对比:4500人/9000人
简介
1814年2月1日,在拿破仑的率领和指挥下,45000人的法军与110000人的反法联军在拉罗蒂埃打响了战役。双方围绕着村庄为中心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拿破仑虽然一度将敌人击退,但是因为敌人绝对的数量优势,拿破仑不得不选择撤退。
背景
1814年1月25日,布吕歇尔进入了南锡,并迅速开始向摩泽尔山谷上游行进,1月28日下午时分,在拉罗蒂埃村附近与奥地利的前卫部队取得了联系。
1月29日,拿破仑向普军发动了袭击。布吕歇尔的统帅部都感到十分的震惊,连布吕歇尔他自己也差点在法国军队的突然进攻之下被俘虏,这就是所谓的布律埃纳战役。在得知法国皇帝亲自率领部队前来的消息的之后,布吕歇尔在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就选择了脱离战斗,选择在奥贝河畔巴尔附近,也就是在拉罗蒂埃重新建立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与此同时,在联军统帅部中,名义上的联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对是否选择向前进军陷入了犹豫不决之中。在前方,奥地利的前卫部队已经和布吕歇尔的部队汇合,但他宁愿撤回到到朗格雷以便集结后方的大部队。

相反,布吕歇尔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三世的默许,反而希望尽快采取攻势,并在对方集结更多部队之前就大大削弱拿破仑的弱军。而且奥军的前卫部队这个时候已经加入了普鲁士元帅的麾下,他们决定一同迎接接下来的战斗,同时因为后方的道路已经交通堵塞,撤退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战斗部署

法军方面
在拿破仑的统帅下,是由57个步兵营和62个骑兵中队 组织起来的45000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拥有128门火炮。帝国近卫军由师级将军菲利伯特-让-巴蒂斯特-弗朗索瓦・屈利亚尔将军接替之前在战役中负了重伤的德库兹将军负来指挥。克劳德・维克托-佩兰元帅的第二军麾下是分别由弗朗西斯・泰斯特, 让-巴普蒂斯特・科尔比诺, 以及乔治・穆东三位将军指挥的三个步兵师。埃曼努尔・格鲁希将军负责指挥骑兵部队。内伊元帅负责指挥后备军——保留:莫斯科王子内伊元帅与亨利・罗滕堡将军指挥的一个帝国近卫军的一个师在比格内以西,皮埃尔・德库兹的残部部署在比格内以东的磨坊。最后,让-马里-安托万·德弗朗斯将军指挥的皇家近卫军的一个骑兵师被部署在了莱斯蒙特,负责桥梁的重建。
在联军方面,舍尔巴托夫亲王指挥第六军,扎哈尔・德米特里耶维奇・奥尔苏菲耶夫将军指挥第九军,约翰・列文指挥第十一军, 伊格纳斯・吉乌莱指挥第三军,符腾堡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亲王指挥的是第四军,而卡尔・菲利普・冯・维尔德将军依旧指挥奥地利-巴伐利亚混同第五军,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独立的骑兵师。后备部队是尼古拉・拉耶夫斯基将军第三沙皇近卫军的榴弹兵师总计9000人)和瓦西里·克莱门蒂耶维奇·克雷托夫指挥的3000人沙皇近卫骑兵位于博桑科特的右侧,在前线受到威胁的时候,随时准备支援。
第二支后备部队是由巴克莱・德・托利元帅指挥的18000人的沙俄-奥地利近卫军,他们在黎明时分抵达了奥贝河畔巴尔,而科洛雷多将军在Vanductions部署的拥有35000人的第一波希米亚军将不会不参加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军服近乎是杂乱无章的状态,使得多国联军在战斗中甚至不得不使用白色绥带来区分敌友。

战役进程
很明显布吕歇尔只想把法国部队赶回布律埃纳,以便能够方便在第二天的时候于平原上展开他的大部队,以方便发挥自身的人数优势,这就是为什么他下令攻击要到中午才开始——他想等待维尔德与其他后续部队到达,就拿破仑而言,他也希望不要这么早就发动战役,从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拿破仑的计划是十分小心翼翼的,他想由莱斯蒙特附近的桥梁撤退到特鲁瓦附近。
他高兴地看到,在十一点敌人的行动尚未开始的时候,马尔蒙元帅就已经率领他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撤退行动即将开始,而从天而降的大雪则会帮助法军掩盖大军走过的行踪。拿破仑立即就下达了出发的命令,内伊元帅率领的近卫军率先开始向莱斯蒙特方向开拔。 其他部队也开始整装待发。但是就在快要到十二点,也就是正午的时候,哨兵向拿破仑报告,大量敌军正在前往拉罗蒂埃的消息。拿破仑飞奔到了哨所,也许就会因为这个疏忽,他们差点就会弄不清楚敌军的动向,然后就会有可能会遭遇到敌人的偷袭,从而有无法及时抵达渡口的巨大风险。拿破仑迅命令内伊返回原出发地点,可是拿破仑随后发现,敌人在下午早些时候发动的几次佯攻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敌人会在随后发起大举进攻的迹象,因此他决定率领部队坚守在此地,一直等到夜幕降临之际。
战斗将会在四个主要方向打响:热拉尔负责抵御迪安维尔方向的伊格纳斯・吉乌莱;维克多尔元帅的中央阵线则将会面临由拉罗蒂埃和佩蒂特-梅尼尔两个村落之间发起进攻的萨肯元帅、瓦滕堡元帅以及奥尔苏费耶夫的部队。最后,马尔蒙对抗的是摩维利埃方向的冯・维尔德将军的队伍。


迪安维尔争夺战
布吕歇尔听说科洛雷多还没有到达指定的地方之后(将军最早也只能在两点钟左右的时候到),立刻就发觉了他向奥贝河畔阿布的转移行动出了问题,因此,他开始命令伊格纳斯・吉乌莱将军的部队径直沿着奥贝河的两岸发起进攻。


为此,这位奥地利将军首先必须要占领位于迪安维尔前方的一座小桥。 在河的左岸,法军只部署了一支大约50人的哨兵,而且没有炮兵。然而,奥地利人却不愿意冒险,并且伊格纳斯・吉乌莱将军为了保险起见还派出了普夫吕格率领的拥有6300人的步兵,400人的骑兵部队以及4门大炮的旅。下午1点左右,战斗开始打响,对于奥军来说,这个过程实在是有些太轻松了,法国哨兵很快就撤回到了迪安维尔(小镇位于左岸)。看到奥地利人试图越过右岸后 (为了向莱斯蒙特前进),拿破仑立刻派出了里卡尔将军本来位于拉罗蒂埃的后方的师来到并且部署在了奥布河的左岸,里卡尔将军手下由布丁将军指挥的第一旅率先到达了指定地点,随后即藏身在了左岸桥头堡附近的几栋房子那里。

佩尔波尔指挥的第二旅则留在了右岸, 但是布丁的1800人几乎是立刻就遭到了被普夫吕格的奥军发动的进攻,但是法律方面却并未选择撤退,相反的是选择坚守阵地,甚至是发起了反击。

这样一来的话,奥军军就陷入了较为被动的处境,他们在困在了奥贝河和阿曼斯湖之间。于是法军就趁机利用了敌军阵线的这一瞬间的混乱在布丁将军的指挥下立刻发起了反击, 而奥地利人也迅速撤走,而布丁也被敌人随后赶来的增援部队抵挡住了攻势。
杜福尔的手下只有3400人,而且几乎没有火炮的支援,因为地形的布局不允许他在村庄前部署火炮。除了安放在村子里的两门大炮之外,剩下的只能在后面待命。

但法国人战斗的却异常的顽强,在当地村民的帮助匆忙建造的防御工事坚强的抗击着进攻。在余下的战斗中,尽管两万奥地利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进攻,但是热拉尔将军率领的7500名士兵的坚守却让敌人寸土未得。最后在皇帝的命令之下,在午夜时分热拉尔将军在午夜前撤离了他的阵地,他们不需要担心奥地利人的追击,因为直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对方才意识到法军已经离开了。



拉罗蒂埃村争夺战
萨肯元帅大概在下午2点左右进抵拉罗蒂埃,他在瓦西里什科夫将军骑兵的掩护下随后将自己和奥尔苏菲耶夫的部队展开,但是对于村庄的进攻一直到下午三点钟才打响,而且尽管萨肯元帅手下拥有着23,000人的步兵,还有7000人的骑兵,可却由于地形太过于狭窄而无法一次性的投入所有部队。见此情形,萨肯元帅决定,以六到七千人为一波次,轮番对村庄发起冲锋。
但是在杜埃斯姆率领下,4200人却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而且在俄军每一次的进攻失败之后,科尔贝-沙巴奈将军的1600多人的骑兵师和居约将军的800多人的骑兵都会从左右两翼向败军发起袭击,在这种情况下,瓦西里什科夫将军不得不派出骑兵以为俄军步兵解围。在俄军一次又一次进攻之下,杜埃斯姆将军的部队都表现得非常好,但是他们的防御无论部署的有多么的完美,损失都是无法避免的。


下午4点左右,布吕歇尔又向萨肯派出了一个掷弹兵师和一个俄军胸甲骑兵师所组成的增援部队。终于,在增援部队的助力之下,萨肯向拉罗蒂埃发动了全力进攻。下午4时45分左右,他占领了差不多半个村庄。


杜埃斯姆被迫率领他的已经损失惨重的部队撤退到村庄的教堂后面。科尔贝-沙巴奈、居约和皮雷三位将军不断带领自己的骑兵的骑兵发起冲锋,试图为自己的步兵战友解围法国。但是当骑兵试图继续发起进攻时,它不慎被胸甲骑兵和瓦西奇科夫骑兵偷袭了侧翼。

法国的骑兵们几乎是立刻就被斩切成了碎片,一番激战下来只有少数人撤向了旧布律埃纳路。俄军骑兵乘胜追击,继续追击着法军骑兵部队。德努埃特师和布里希(Briche)还尝试率领自己的骑兵师试图分别在敌方骑兵纵队的左翼和右翼发起反攻进攻,但是在敌人茫茫的骑兵海的面前,这些已然成了徒劳。
但对于萨肯而言,俄军骑兵对村庄守军的造成的压力还不够大。在这一成功的基础上,元帅再次袭击了仍旧被法军所占据的拉罗蒂埃的北面。杜埃斯姆的师被俄, 军骑兵所包围,最后,他们终于在拉罗蒂埃村后方的农场的附近稳住了局势。在俄军的冲锋之下,法军损失了大约2000人(包括900名骑兵)和18门火炮。
在下午五点半的时候,俄普联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拉罗蒂埃。他们的进攻标志着战线的这一部的战火短暂的停歇了下来。
在晚上6点半左右的时候,拿破仑决定加速撤退,他想对拉罗蒂埃发动一次足以转移敌人注意力的攻击,以便给前线的其他部队争取到更多的撤退时间离开。 这项任务最后被交给了勒佐公爵乌迪诺元帅负责,但是他的手下只有总计4 900人和3 000名骑兵罗滕堡的师和米约率领的骑兵师。


但当他率领部队出发的时候,俄军的包围圈却在此时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而杜埃斯姆师便及时的依靠着这个缺口成功地突出了重围,并且再一次的打退了俄军的进攻。科尔贝-沙巴奈将军率领的骑兵部队甚至在这个时候成功地击溃了几个俄军的步兵营。
而与此同时,罗滕堡所率领的部队也来到了这个村庄,但是他们所设立的防线却没有超过教堂。米约的骑兵则正在村庄外围向俄军左翼迂回,可是他却未曾料到这里还有前来增援,并且负责掩护俄军阵线侧翼防守的由从佩蒂特-梅尼尔赶来的的奥军骑兵部队。在深夜,法军的骑兵因为没有预料到这一情况而险些被击溃。为此,他们付出了一百名骑兵和四门火炮沦落于敌手的代价。

布吕歇尔的人马再次出发,以奥尔苏费耶夫的部队和掷弹兵师为主力对该村再一次的发动了进攻进攻该村庄,到了最后,法军还是有秩序的从村庄里面撤了出来。

晚上8点,拿破仑命令全军向后撤退,但是为了掩护以及拖延敌人的行动,拿破仑又调过来了德鲁奥的近卫军炮兵预备队警卫队的炮兵向村庄发起了狂轰滥炸,试图点燃村庄的房屋。几分钟之内,俄军几乎被火海所淹没,他们不得不从里面撤了出来晚上九点左右,乌迪诺元帅也开始带领罗滕堡师向布律埃纳方向撤退,米约的骑兵部队负责殿后掩护。

小查梅斯尼争夺战

中午时分,瓦滕堡元帅的3200人的部队袭击了位于博里安树林前方的法军的前哨。大约50名法军士兵迅速就撤退到了小查梅斯尼。见此情形,布吕歇尔认为他可以毫无畏惧地将瓦滕堡元帅的所有人马推进至拉罗蒂埃和小查梅斯尼之间的地区。下午两点左右,由于地形限制,瓦滕堡不得不在拉博尔德和朗佩鲁的池塘之间排成长长的纵队行军,才能到达佩蒂特-梅尼尔村的前方的高原上,然后开始部署部队,然后再向拉吉布里耶村发动进攻。由斯托克迈尔旅的4 800人担任主攻任务,他们还拥有一个炮兵连和900人的骑兵部队负责掩护和支援。防守在那里的区区600人的法军部队被迫撤离,于下午3时30分左右撤回到到小查梅斯尼。普鲁士元帅立刻将归下的后续部队全部增派到了高原上面,但是法军指挥,维克多尔元帅得知了此地的危急形势,立刻就亲自赶赴了前线,并且召集了高原附近的所有的可用部队,包括在拉吉布里耶的600人,小查梅斯尼的800人,以及绍梅的600人。他向奥地利人发动了进攻,而且对方只有一部分才刚刚到位。拉吉布里耶村在拼杀中被夺回,但对于法军而言,局势十分的明显,在奥军如此巨大的人数优势下,他们是没有办法抵挡住敌人的强攻的。
瓦滕堡被法军的反冲锋一度吓得慌了阵脚,他一直待在高原的下方,无法直接观察到法军的进攻阵势。据他认为,只有由至少15,000人的部队发起攻势,方能把这组高原给拿下来,他立刻就派出了自己的两名副官,一个前往布吕歇尔处,另外一个人则是前往了维尔德那里,要求他们立刻派出增援部队,因为在元帅看来,他的前卫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在法国人的攻势下崩溃。
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布吕歇尔在下午4时左右将一整只包括一万多人的掷弹兵的增援部队派来助阵。反观韦尔德将军,只派遣了一个来自于德拉莫特的师的共计有4500人的旅。但是维尔德随后不得不对绍梅发起了进攻,以威胁高原上的法军的侧翼,因为联军一致推测对方总计差不多有1万多人,这从而破坏了他的主要任务,即消灭法国的左翼。
瓦滕堡元帅被如此之多的增员部队重新鼓舞起了自己的信心,下午四点半的时候重新发动了进攻。先前早上的那个前卫旅,也就是斯托克迈尔旅凭借一己之力就夺回了拉吉布里耶村。维克多尔发现拉罗蒂埃村和绍梅村这个时候都已经落入联军之手之后,发觉了自己的部队的两处侧翼都已经受到了威胁,于是决定不再发起进攻,并且随后开始在小查梅斯尼村周围部署防御阵地,瓦滕堡也开始利用这个时机迅速将自己的部队部署在了村庄前面的高原上面。就在这个时候,在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紧接着的是一次在这场战役中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但法军的阵地依旧如同磐石一般,联军军依旧无法拿下这个这个阵地。直到大约晚上8点的时候,维克多尔元帅才把位于小查梅斯尼和拉罗蒂埃村的两个师撤回到了伯恩。而且在撤退过程中没有遭到任何一支联军部队的追击。

摩维利埃村争夺战
在十点钟抵达战场的马尔蒙元帅马不停蹄的立刻就对部队进行了部署:苏莱恩斯公路布置着朱伯特师,共计2000人,500骑兵以及12门大炮)。其余部队,即2600名士兵和1300名骑兵均被部署在了摩维利埃村。中午十二点钟的时候,冯・维尔德将军率领他的主力部队同样也开到了苏莱恩斯公路附近。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后备军,也就是9000步兵和4500人的骑兵派向弗里蒙特所负责的侧翼,而是在下午一点左右,对留守在公路附近的法军部队直接发起了全面进攻。很快的,朱伯特被迫下令撤退,就在这个时候,他们还遭到了八个乌兰枪骑兵中队,总计1400名骑兵的突袭,恐慌在全军上下蔓延着,8门大炮落入了奥地利人手里。但是在不久之后,朱伯特成功发起了反击,并且夺回了4门火炮。

下午2时,听到拉罗蒂埃和小查梅斯尼高地所传来的战斗的激烈枪炮声之后。马尔蒙元帅决定向后退却一定距离。他还派朱伯特旅移军至查梅斯尼,并且命令原来驻守在摩维利埃的部队同样向这个地方开拔。但同时,联军弗里蒙特将军又派出了哈德尔格率领的2700名步兵和2400名骑兵,开始强渡摩维利埃村前沿的小溪。尽管法军和村民们在夜间充满构建了不少防御阵地,但是马尔蒙元帅的部队最后还是被击退了,并且向查梅斯尼移动的企划也遭到了敌人的破坏。虽然让-皮埃尔・多梅克将军率领的骑兵预备队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终究还是无法阻挡大量奥军前进的步伐。下午4点左右,两军战线终于稳定了下来。马尔蒙元帅死守着查梅斯尼和摩维利埃两个村庄,而哈尔德格和斯普莱尼率领的联军部队也迟迟无法攻入村子。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德拉莫特率领的巴伐利亚师出现在了战场上面,而维尔德他又同时收到了瓦滕堡元帅的信件,后者要求他派出增援部队前往小查梅斯尼,而且元帅决定将主攻方向放在查梅斯尼,维尔德放弃了自己的主要任务:通过占领摩维利埃村,从而围攻法军侧翼,转而带领自己的部队前去增援帮助瓦滕堡元帅的部队。雷德伯格将军的8000人依旧需要留守在村庄附近负责警戒法军的动静,而斯普雷尼的6000人师(6000人)需要在村庄和安茹森林之间来回巡逻。
哈德尔格师的2700人和徳拉莫特师第一旅4500人将向摩维利埃村进行转移。德拉莫特的第二旅4500人将直接向由近2 500名骑兵前来支援的拉吉布里耶发动进攻。发动第一波进攻的3500名奥军被赶出了查梅斯尼。但很快,随后联军发起的一次又一次的猛攻使得朱伯特不得不撤退到安茹树林附近。尽管奥军和巴伐利亚军再一次的发起了凶猛的进攻,可是朱伯特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马尔蒙得知了查梅斯尼已经落入联军之手的消息后,他知道自己也不可能冒着巨大风险守在摩维利埃。所以他也随后撤退到了朱伯特那里。
下午5时30分,法国军队的阵地已经十分的危险——
巴伐利亚部队随时都可以穿过查梅斯尼村的旷野,继而绕过法国小查梅斯尼和拉罗蒂埃的阵地,突袭法国人的后背。马尔蒙已经被切断了与其他法军部队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不能够得到任何的增援部队。拿破仑立刻命令居约的750人的骑兵部队和梅尼埃将军指挥的一个1500人的旅由一个拥有十二门火炮的炮兵连掩护,夺回查梅斯尼。

在向前进的时候,法军遭到奥了军的一个拥有十六门火炮的炮兵连的猛轰,这迫使法军炮兵部队不得不由步兵掩护。来自奥地利军和巴伐利亚军的2500名骑兵冲进了居约的骑兵队伍,夺取了七门大炮。然而,梅尼埃成功地挽回了局势,在这个地区双方的交战直到晚上才基本上由于夜幕的降临而停顿下来。而马尔蒙则始终守在在安茹树林前的阵地战,阻拦着联军通往布律埃纳的道路。
晚上9点,马蒙特和梅尼埃的部队从阵地上撤了下来,先后到达了布律埃纳镇的左方和后方驻扎了下来。

战役后续
后续
2月1日至2日夜,法军分作两路开始进行撤退。黎明时分,拿破仑和军队主力从莱斯蒙特附近的桥梁渡河后,向特鲁瓦而去。而马尔蒙通过则是通过罗斯奈逐步向后撤退。
2月2日上午,布吕歇尔准备继续执行他的计划,并且开始了第二阶段:在布律埃纳平原上开始部署部队。就在这个时候,老将军惊讶地发现,法国人已经完全撤离了战场。他立刻下达了命令,让骑兵开始追击法军,莱斯蒙特附近即将爆发几次战斗,而罗斯奈附近也将会爆发更大规模的战役。
800多名法国官兵战死,3200人受伤,其中包含1400人重伤,1000多人的重伤员。根据联军的报告,自己损失了6000人,但实际损失可能超过了8000人。
总体影响
到了今天,历史学家和战略家对这场战斗的结局评价依旧存有分歧:有些人认为,联合军在当天晚些时候已经成为了战场的主人,他们当然是胜利者;另一些人认为,如果拿破仑成功地拯救了他的军队,撤向了特鲁瓦,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反法联军的失败。因为法军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留在了营地里面,并没有参加战役。
作为第三者,我只想说拉罗蒂埃战役的结局是不明确的,拿破仑既没有通过这场战役阻挡联军驶向巴黎挺进的步伐,也没有让他们摧毁法国军队主力。这场战斗的不明不白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爆发更为激烈的一场战役,这对任何一方都是肯定的。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战役结束的当晚所召开的会议上面,联军将军高估了他们的胜利(拉罗蒂埃战役在德国和俄罗斯被称为布律埃纳战役,有些人把它比作莱比锡战役)。在这场战役之后,他们脑子里面只有一个想法:进军巴黎,甚至不在乎法国军队的所作所为。布吕歇尔甚至干脆与波希米亚军团分兵了,直接朝着巴黎挺近。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拿破仑已经黔驴技穷,对拥有绝对人数优势的联军部队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胁。而正是在拉罗蒂埃战役之后两支联军部队这一分道扬镳的行为使得拿破仑得以抓住时机,对分散联军部队进行各个击破,进而对敌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知名度
成为了一个当地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