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碳中和月报(上)


1、《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布机关:国家能源局
摘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高质量跃升发展。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
2、《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发布机关:国家发改委
摘要:重点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煤炭、焦化、纺织、造纸、印染、机械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改造,重点用能单位和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综合能效提升,城镇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与综合能效提升,公共机构节能减碳,重大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2021年度重点课题的通知》
发布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摘要:林草碳中和愿景实现目标战略研究。主要研究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质能源和木竹建材的碳中和潜力、实现途径、主要任务、监测评估、碳交易政策保障体系,明确林草碳减排碳中和目标和实现路径,为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解决方案。2021年底前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涉林草支持政策调研。研究内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研究考察林草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积极作用,提出财政支持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碳汇能力的政策建议。2021年底前完成。
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
发布机关:国家发改委
摘要:(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对区域降碳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培育50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以下简称“骨干企业”),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形成较强的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利用方式低碳化。示范基地要着力推动区域内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鼓励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发挥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对天然矿产资源的替代和对降碳的协同增效作用。
5、《关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布机关: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摘要:明确各省级行政区域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2022年预期目标。《通知》指出,从2021年起,每年初滚动发布各省权重,同时印发当年和次年消纳责任权重,当年权重为约束性指标,各省按此进行考核评估,次年权重为预期性指标,各省按此开展项目储备。各省可以根据各自经济发展需要、资源禀赋和消纳能力等,相互协商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共同完成消纳责任权重。

1. 《省政府印发实施意见,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发布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
摘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以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双超双有高耗能”和产废量超100吨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适时将碳排放许可纳入。加快农业绿色发展,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000个;发展生态循环农业,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秸秆基本实现全利用,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构建绿色供应链。
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布机关:黑龙江省政府
摘要: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气象支撑能力,服务“双碳”目标。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以气候变化基础研究、碳达峰碳中和气候支撑研究以及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为核心,提升气候变化研究、服务和应用水平。
3. 《关于印发《上海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机关: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摘要:专项资金聚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用于鼓励对现有设施、设备或能力等进一步挖潜和提高,重点支持其他资金渠道难以覆盖或支持力度不够且矛盾比较突出的事项。专项资金原则上只用于节能减排降碳的奖励和补贴,不用于直接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市原存量资金已明确规定的用途不变。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用于支持低碳城市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支持碳达峰及碳中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碳捕集利用封存工程示范、碳汇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等。节能低碳产品推广及管理能力建设。重点用于支持高效、节能、低碳、环保产品推广。支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推广等。支持节能低碳宣传培训、对标达标、能耗监测监控、碳排放交易和管理等能力建设及基础工作。
4.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本市碳排放管理相关工作机制、统计核算、目标考核等要求。开展工业、通信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推进能源管控中心和数据中心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研究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和碳标识制度。持续深化碳排放交易,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争取召开碳金融国际峰会,努力打造气候金融创新策源地。研究制定本市碳普惠实施方案。强化气候适应能力研究,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内涝对上海地下输变电设备气候风险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上海防汛、能源消费和健康领域的影响评估及建议对策研究。四)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持续深化和推进低碳示范区建设,逐步扩大低碳试点范围。开展一体化示范区零碳试点示范,推广实施区域碳普惠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低碳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碳资产管理、碳核查等服务企业,探索市场化减碳新模式,提高节能减碳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大能源审计、节能审核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1、名称:《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碳排放交易政策持续推进,深化“碳中和”发展道路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
作者:邵琳琳
摘要:1、报告指出了目前我国风、电和光年的大致发展规模。截至2021年4月底全国发电装机达22.3亿千瓦,较2020年同期增长9.5%。同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增长,1-4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214小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07小时。电力投资方面,2021年1-4月我国主要发电企业完成投资1116亿元,同比增长23.8%。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已分别达到2.9和2.6亿千瓦,分别同比增长34.6%和24.3%。2、梳理了有关碳排放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状况
2、名称:《节能装备隐形冠军,“碳中和”护航者》
作者:鲁佩
摘要:1)本篇报告分析了“双碳”时代易被忽视的碳应用环节节能提效的重要作用,认为十四五期间,低碳趋势逐步加深将带动节能节水技术应用加速推广,节能节水装备相关标的有望受益。
2)回溯了公司的发展历史和各条产品管线的成长路径,分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协同创新的研发体系,深入企业基因的先进制造管理理念所锻造的强大技术消化、裂变能力,以及在提供解决方案时专业化设计团队搭建所带来的壁垒。
3)测算了多晶硅扩产带来的设备需求空间。

1. 《千亿规模国家绿色基金运作在望!"碳中和"提速绿色金融,五大国有行注资火速获批》
发布机关(作者):严子游
摘要:4月30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先后公告称,银保监会已批准这些银行参与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绿色基金”)。两家银行分别将出资80亿元、75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9.04%、8.47%。在此之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也已公告注资事宜获批。
2. 《落实绿色办奥理念 北京冬奥组委召开碳中和论证会》
发布机关:北京日报
摘要:5月7日,北京冬奥组委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潘家华等多位生态环境及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北京冬奥会碳排放核算方法、碳减排措施及成效、碳中和工作路径等问题进行研讨、论证。
3. 《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在京成立 构建碳中和创新平台和智慧联盟》
发布机关:中国日报
摘要: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日前在北京成立。研究院整合政府机构、科研教学机构和企业市场三方面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碳中和创新平台和智慧联盟。
4. 《市场要闻 | 山东开启夏季水泥错峰生产,水泥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发布机关(作者):刘艺晨
摘要:山东省计划于本月20日起全面开启夏季错峰生产,水泥生产企业停限产20天。与此同时,多地水泥价格价格上涨10-30元/吨不等,此次停限产有望将价格继续拉高。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水泥企业将错峰生产,以达到环保要求。全球经济遭遇新冠疫情重创之后,各国各地区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令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和房价迭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水泥价格高位格局短期内或难以改变。
5. 《兴业银行发行国内首笔“碳中和”债券指数结构性存款,湖北企业成功认购》
发布机关:长江日报
摘要:5月14日,兴业银行与上海清算所合作,面向企业客户成功发行国内首笔挂钩“碳中和”债券指数的结构性存款,进一步丰富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货架。发行当日,湖北省、浙江省、福建省内企业积极参与认购,涵盖多个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6. 《布局“碳中和”添新利器 工银瑞信中证180ESG ETF盛大发行》
发布机关:人民资讯
摘要:在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大蓝图下,“碳中和”成为今年A股市场的强风口之一,综合考量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可持续发展维度的ESG投资也迎来发展新机遇。作为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成员之一的头部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积极将ESG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将于5月17日率先推出全市场首只获批发行的ESG主题ETF——工银瑞信中证180ESG ETF(认购代码:510993,申赎代码:510991,二级市场交易代码:510990)。该基金以中证180ESG指数为跟踪标的,有望为投资者精准锚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质资产,布局“碳中和”主题提供全新投资利器,投资者可以通过所有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单位的券商进行认购。
7. 《中保协摸底保险公司绿色保险发展 承保、投资、运营等都要绿色》发布机关(作者):陈婷婷 周菡怡
摘要:作为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备受市场关注。5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发布《关于开展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调研近三年各险企开展绿色保险等的主要情况。
8. 《长三角完成首单CCER、SHEA组合质押融资》
发布机关:中国金融新闻网
摘要: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长三角地区首单碳排放配额(SH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组合质押融资。
9. 《美环保局发布被特朗普推迟的气候报告 首次承认部分气候变化是由人类造成的》
发布机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
摘要:美国环保局(EPA)12日发布了一份新的气候变化指标报告,描绘了冰川萎缩、海平面上升和洪水增加的程度。该报告自2017年以来一直被特朗普政府推迟发布。同时,环保局首次承认部分气候变化是由人类造成的。
10.《券商扎堆办投资策略会碳中和稳占C位》
发布机关:国际金融报
摘要:券商策略会中,“碳中和”成为今年各家策略会关注度较高的议题。如东兴证券、中银证券将于5月19日举行中期策略会,两家均设置碳中和相关议题,分别为《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融资机遇与挑战》《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与革命》。
11.《盘古智库举办碳中和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机遇专题研讨会》
发布机关:盘古智库
摘要:盘古智库于5月14日举办“碳中和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机遇”专题研讨会。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地球工程中心主任陈曦作《碳中和天平右端带来的颠覆性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主题发言。在发言中,陈曦引入CCUS的产业布局模式,即碳的多源捕集、综合利用与大规模封存等,并且对我国捕捉现状进行分析。
12.《中韩谋求合作“新”机:碳中和是必经之路》
发布机关:中国新闻网
摘要: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山西)韩国企业家交流会21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中韩政企人士谋求合作新机遇,与会代表认为,在两国均提出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要扩大新能源领域合作
13.《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并举行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
发布机关:中国社会科学网
摘要: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并举行揭牌仪式,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同日举行。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定位于“碳中和”高端智库和“碳中和”技术促进,对内积极推动能源、环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外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和国际各方的协同合作,实现基于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官产学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
14.《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我国一些燃煤发电厂或将“停工”》
发布机关:未央财经
摘要:英国媒体发表的某篇文章中,提到若中国想要在206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的0排放目标。那么中国就需要关闭至少600多家燃煤发电厂,而且还需要使用可再生的能源替代。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也将提出新的环保规划。
15.《“氢”力助冬奥 共话碳中和 中关村氢能发展论坛召开》
发布机关:科技日报 马爱平
摘要:5月21日,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助力绿色冬奥、引领能源变革”中关村氢能发展论坛在北京市房山区举行。在本次论坛上,房山区发布并解读了《房山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成果。论坛期间,首次集中展示了2022冬奥会服务保障用氢能大巴与氢燃料电池核心八大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