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实战启示】俄军干看着乌军装死 说明了啥深刻问题?

2023-07-19 17:31 作者:舰船知识  | 我要投稿

乌军在“大反攻”中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战术:间歇式装死。

虽然这样“羞耻”的战术并未骗过俄军的无人机操作员,但反映出俄军的窘境:

装备技术上,缺乏察打一体无人机。这种战场上临机出现的移动目标,由传感器平台直接杀伤往往是比较快而有效的。面对这种跑得不快、防护不硬的小集群软目标,少量集束弹药或空炸破片弹就能起到很好的杀伤效果,但缺乏打击能力的俄侦查无人机只能一路“尾行”,看得到、打不到。

体系能力上,不能快速生成杀伤链。指的是从“眼珠子”到“炮管子”的时间太长,反应太慢,精度不足等问题,一句话总结就是——杀伤链无法快速闭合。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无人机自身缺乏打击能力,如果能够快速引导火炮、坦克炮、武直或其他手段进行杀伤,也不至于干看着那么久。至今无法“反海马斯”,也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体现。

俄军苦海马斯久矣,挨了万枚大口径火箭弹的炸,但就是看不到、认不出、跟不上、定不准、打不到。面对霸权体系化的杀伤链敏捷生成,俄军就像一个视力差、反应慢、拳头大的斯拉夫壮汉。

军事理论上,信息与物质严重分离。现代军事哲学采用高度抽象但更加深刻辩证的范式来研究军事实践,“理论创新研究部”一般将武装力量归结为“智能、信息、物质”三个核心范畴。

俄军总体来说,基本没智能化,有限信息化,从而导致苏联时期积累的极大量物质无法倍增转化为战斗力,只能靠堆装备、堆火力、堆人力的方式进行线性平推作战,效率和效果都明显落后于霸权了。

即便是其有限信息化的部分,与物质也明显脱节。除了“柳叶刀”巡飞弹、炮兵属无人机能够形成信息与物质相对一体的杀伤链,其余大量的信息感知手段,与火力的连接关系都相当传统,如很多无人机操作员只能用对讲机进行实时的语音火炮修正。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让我们窥视到了霸权智能革命的一角,美军正在加速研制的“全域作战云”某种程度上正在集成一切,并进行最大限度的智能辅助决策,基本实现全军上下所有人、所有装备用一套软件、一张图就能打仗。

俄军在信物难以合一的困境中挣扎时,美军及北约部队却即将实现“智物合一”。让俄罗斯如此被动的并不是乌军,而是霸权跨代碾压的制胜机理。

面对这样激烈的战略竞争,我们又该咋办?

【实战启示】俄军干看着乌军装死 说明了啥深刻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