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SU-2-122:来自彼尔姆的双管怪物

https://warspot.ru/4294-nesostoyavshiysya-permskiy-duplet
俄文原作者Юрий Пашолок,发布时间2015/10/30
俄文原标题Несостоявшийся пермский дуплет
http://www.tankarchives.ca/2015/12/double-barrels-from-perm.html
英文整理者Peter Samsonov,发布时间2015/12/25,星期五
英文原标题Double Barrels from Perm
来自彼尔姆的双管怪物
在1942年12月,苏联坦克设计师们萌生了一个想法,即在T-34底盘的基础上设计一款搭载多门火炮的自行火炮。其中一个方案源自OKB-172所,后来便演化成了SU-2-122这款装有两门榴弹炮的怪胎。该方案从未超过蓝图阶段,只存活于档案中。这东西长什么样?

能够进行齐射的多炮坦克是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所神往的。其中,有一辆车甚至进入了量产阶段并参加了战斗,这便是马萌·赫灵顿(Marmon-Herrington)的MTLS-1G14轻型坦克,其配有双联装37mm炮,总产量达145辆,被用于太平洋战争中【译注:英文原文是MTLS-IGI4,可能是英译者把1看成大写的i了;同时关于该车的产量也有125辆的说法】。
在苏联,最著名的多炮坦克便是设计于1941年11月的KV-7了。该车是所谓的“突击坦克”(assault tank)而非自行火炮,装有1门ZIS-5 76mm炮和2门45mm炮,并能够进行三炮齐射。1941年12月,第一辆原型车下线,随后便批准了大规模量产的计划。档案显示,KV-7甚至在进行试验之前军方就决定要订购量产【译注:SU-12也差不多是这样】,并制造了20个车体。1942年1月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车同时开火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其主炮便被换成双联76mm炮,但结果大差不差。【译注:这些车辆最后在金兹堡提出的理念下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名鼎鼎的SU-152,这个故事留到以后再讲】
正当KV-7的研发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另一个基于T-34底盘的项目也在下塔吉尔(Nizhniy Tagil)的183号厂展开了。该车的厂方代号为T-34-3,在炮塔中装上了1门76mm炮和2门45mm炮。与KV-7不同,该车没有生产原型车,且其项目暂时被搁置了。
在1942年2月中旬,人民武装部的技术部门编写了关于一辆安装了双联M-30 122mm榴弹炮的自行火炮的技战术指标。该项目属于个人性质,优先级不高,其提出者和负责人均为炮兵工程部(Artillery Engineering service)的A·A·托洛奇科夫(A.A. Tolochkov)少将。该车指标如下:
· 武备沿用原M-30炮身和炮架的双联122mm榴弹炮
· 主炮共鞍,但每门炮都具有独立的反后坐力装置,且尽量沿用M-30上的设备
· 火炮的连接装置和反后坐力装置必须有装甲防护
· 俯仰角为-5°至+15°,水平活动范围为15°至20°
· 正面装甲厚70mm,侧面30mm,顶部和后部15至20mm
· 尽量采用T-34同款零件
· 地面压强不得高于T-34
· 主炮能够单独或同时开火
· 配有1到2挺DT机枪作为副武器
1943年5月12日,炮兵总局(GAU)委员会收到了一封来自莫洛托夫(即彼尔姆)的信,写信人为OKB-172所的负责人、NKVD中校,N·A·伊万诺夫(N.A. Ivanov)。信中包含了两个项目:用KV-1S的底盘搭载一门203mm炮的重型自行火炮【译注:即SU-203】,和中型的SU-2-122(其指标与1942年的别无二致)。这两个方案均由A·F·斯米尔诺夫(A.F. Smirnov)操刀。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嘴这个OKB-172所到底是个啥,也就是个监狱罢了。这里面关押的“犯人”多为曾在列宁格勒工作过且被监禁的工程师,他们于1941年被疏散至彼尔姆。在OKB-172所的高墙之内,他们创造了各种设计,其中包括1942型45mm火炮。SU-2-122的设计师斯米尔诺夫还参与过MU-2和B-2-LM海军用火炮的开发。根据1943年6月19日贝利亚本人签署的国防委员会第3612号命令,监狱中的部分囚犯因其良好的表现被释放成为自由身。之后,斯米尔诺夫继续在OKB-172工作。



离谱的指标催生了离谱却也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设计。该车的设计案除了12页的项目描述外,还配有5页蓝图,其中包含火炮系统和车辆整体的三视图。很明显,现有的T-34底盘不足以容纳两门122mm火炮,为此,车体被拉长了890mm并增加了一对负重轮。设计师没有改动该车的驾驶舱和发动机舱,这与SU-122要改变驾驶员座位和移除车体机枪手的情况完全不同,这都要感谢延长的车体。还有一点与SU-122不同的是,SU-2-122不会增大前轮的压力。

T-34原来放炮塔的位置现在变成了一个固定战斗室(或者按那时候的话来说,是一个没法转动的“炮塔”)。为了扩宽空间,战斗室的宽度事实上是比车体顶部要更宽的。战斗室的侧面装甲带有倾斜角度以提升防护效果,车体正面装甲也被增厚至70mm。
该车的主炮被安装在一个外置的框架结构上,与其他苏联重型或中型自行火炮的设计类似。该设计有诸多优点:框架结构无需安装在战斗室地板上,这使得车辆的结构变得简单,且节约了大量车内空间。其火炮设计优良,M-30的活动机构(顺便一提,普通M-30的炮架就是在该设计局所属的172号厂生产的)保持不变;两门火炮共享同一个炮盾;瞄准具位于火炮的左侧,与能和主炮一起活动的炮手座位一致。一挺DT机枪被装在主炮右侧,其球形枪架和防盾均来自T-34坦克。
SU-2-122车组共有6人。由于战斗室的内部空间很大,他们都可以自由的变换位置,甚至可以在车里挺直腰板。两个装填手一人伺候一门炮,这比起SU-122那种在狭窄的环境下一个装填手和一个后膛操作员去伺候1门炮要舒服多了。总备弹量为70发,沿战斗室后部放置,这减少了装填手的工作量。该车的射速估计为每分钟4至5轮。

SU-2-122的开发工作也就到此为止了。设计坦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没有缺陷,在SU-2-122身上则体现为车体过大和超重。拉长车体、扩大战斗室容积是有代价的:该车的总重飙升至34.5吨,而SU-122只有29.6吨,地面压强因此增加,最大越野时速降至15km;车高也是个问题,SU-2-122高2940mm(车顶离地2740mm),这比SU-152还要高。
其实,SU-2-122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过高或超重。1943年春,SU-122的生产步入了正轨,该车可以直接沿用T-34的车体,而无需过多改动;而且,就算是SU-122,到了1943年5月也没法满足军方的需求了:在测试了缴获的虎式坦克后,部队开始转而要求研发一型装备 与85mm 52-K火炮弹道性能相当的 火炮 的自行火炮。KV-7给众人留下的不快加速了SU-2-122项目的结束,结果,该车只能沉入档案的汪洋大海中,直到最近【译注:该文写于2015年】才再次被人“打捞出水”。

【译注:这玩意怎么说呢,留到后面装BL-8乃至BL-10不香吗,非要整成这样。所以说坦克上双管大口径主炮多少有点问题,有这功夫还不如装一门更大的炮或者提升一下人机工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