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老中医谈如何饮食才能长寿:掌握宜忌,避弊取利。《金匮要略》说“凡饮食滋味以
八十岁老中医谈如何饮食才能长寿:掌握宜忌,避弊取利。《金匮要略》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有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本草求真》也说:“食物虽为养人之具,然亦于人脏腑有宜不宜”;“食之人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 说明前人已早认识到,饮食物之与人们体质是否合适,对于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而且还认为有病要首先考虑以食物治疗为主,倘若没有效果,然后再以药物治疗。 如《千金要方》中就曾引用扁鹊的话“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太平圣惠方》更进一步从调节生理机能、补充营养着眼,说明食物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在《食治论》中说“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 故为医者,不仅要洞察病情,掌握疾病的变化,了解患者的体质和平日饮食的喜恶以及病时的改变;同时还必须熟悉食物的性味功能,大致“气辛而荤,则性助火散气;味重而甘,则性助湿生痰;体柔而滑,则性通肠利便;质硬而坚,则物食之不化;烹炼而熟,则物服之气壅”。 如王晋三用荸荠海蜇以治肝亢眩晕、目赤、便秘;王孟英用青果萝卜以治肺热咳嗽、喉痹;张锡纯用山药鸡子黄粥治肠滑久泻;民间以姜糖汤驱除风寒感冒,山楂蔗糖茶治疗痢疾初起,菊花茶之明眼目,绿豆汤之清暑热,赤豆汤之退肿胀,米糠之防治脚气,藕节之止吐血衄血,海带、紫菜之用于瘿病(甲状腺肿、动物肝脏之疗夜盲,鸡肫皮之消食积……凡此等等,不胜一一枚举。 而这些食疗方药,早为临床实践所证实,其疗效确切可靠,既可配合药物应用,也可单一治疗疾病。以食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休内部的平衡,达到病体逐渐恢复健康。 《灵枢·师传》篇说:“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太过不及均对人体不利,在平时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在病时更应知晓热体热病耑忌辛辣煎炸,寒体寒病须忌生冷瓜果,脾胃湿热重者,则当少吃脂肪油腻……倘不加注意,阴虚肺病服食辛辣动火食物,就有可能引起咳血;肾炎浮肿若不忌盐,则咸寒伤样,可使水肿不退; 胆囊炎不忌油腻,就容易反复发作;虚寒腹泻吃了生冷瓜果,就会使泻利增剧。此外,如吃热性药物时,进食绿豆芽等凉性食物;服寒性药物时,吃了葱椒大蒜等热性食品,都可使药物失去应有的效用。 还有一些药品与食物具有相反作用,如蜂蜜之与葱,荆芥之与鱼蟹,柿之与蟹,铁屑之与茶,有的降低或被抵消药效,有的会使食后中毒。总之,随意乱食,对身体健康有弊时无利。(魏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