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类药性-胃肠道环境是如何影响药物溶解吸收的?

2022-09-28 21:06 作者:菜鸟博士_杂货铺  | 我要投稿


胃肠道环境是如何影响药物溶解吸收的?(三)

一般而言,胃肠道环境是恒定的。以前也的确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体胃肠道环境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发生变化,比如喝一杯水都可能会导致胃中的酸度减低。不仅如此,物种与物种之间的胃肠道差异更大。因此,这一期剖析胃肠道环境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胃肠道生理环境

我们首先看看胃肠道本身的生理环境如何。

用图来一点一点的解释。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胃肠道从上到下分为食道,胃,空肠,回肠以及结肠。从口腔到食道的时间非常短,药物在这部分的吸收那是微乎其微,我们在这里不做分析。那么在胃中,胃本身的表面积仅仅只有0.1m2,药物停留时间只有0.5-3.5h。相比较其他区域,其停留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表面积也是最小的,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药物在胃中的吸收比例是非常有限的。在空肠和回肠中,药物停留的时间久,表面积也是极大。相比之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大部分药物都在小肠中被吸收了。接着我们再深入观察胃肠道pH的变化趋势。小肠中的pH变化趋势是从4.4-8.0,这使得碱性的药物在靠上端的小肠部位离子化溶解吸收,酸性的药物在靠底端的小肠部位离子化溶解吸收。

不同物种的胃肠道环境区别

大家其实都知道,不同物种之间的胃肠道环境是不一样的,但是区别有多大?可能我们并没有深入去比较。那么这次深入的分析一下他们的区别。如图所示。

如果药物主要通过小肠吸收,那么相比其他物种,药物在大鼠中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循环系统。因为药物进入小肠需要在胃中停留一些时间,这也就是胃排空时间。大鼠的胃排空时间仅仅需要10分钟。这就意味着药物在大鼠中可以很快到达小肠。所以药物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较快。

胃肠道不同部位的pH不同,不同种属之间胃肠道的pH值更加不同。比如鼠和人属于分泌酸性物质的物种,但狗就分泌的很少。如果药物的溶解性非常依赖pH,那么在不同种属之间的溶解度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导致药物吸收在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也会很大。举个例子,化合物L-735524是印地那韦的类似物。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多个含氮基团,所以它的溶解很依赖pH,pH发生变化,其溶解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较低的pH中,溶解度会很好(因为离子化程度高)。

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我们早先知道,如果药物的亲脂性较大,那么食用高脂餐会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肠道吸收。这一策略已经说明了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对胃肠道环境的影响。而在药物开发阶段,这些因素也不得不好好的考虑。比如,在空腹的时候,胃的pH是1.4,而在饱腹之后,pH则变为4.9。这就解释了有些药品说明书上面会出现饭前或饭后服用的提示。除了会影响pH,还有有哪些影响继而对药物吸收造成影响呢?


1.每个患者所吃的食物都不一样,这样会导致每个患者之间的吸收和暴露量都会不一样;

2.食物会延长胃排空时间,进入小肠较为缓慢,这就会导致药物在未进入肠道就被破坏的比例增加,从而降低吸收;

3.食物还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这就使得药物以低浓度快速的运送到肝被代谢,这也使得生物利用度降低;

以上几点在表中可以比对一下。最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属胆汁酸盐的释放,胆汁酸盐可以形成胶束使得脂溶性的药物的溶解性大大提高。这是有利的一部分。


类药性-胃肠道环境是如何影响药物溶解吸收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