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敌十的虎式坦克

虎I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Sd Kfz 181) Tig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国防军及武装党卫队所使用的坦克,正式名称为六号坦克(VI号坦克)。一般称为虎式坦克,简称“虎式”或“Tiger”。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是活跃于第一线的重型坦克。(维基)

虎式最初开发时其名称为Pzkw VI Ausf. H,后来更改为Ausf. E。至于“虎”这个昵称是由斐迪南·保时捷博士命名的。

虎式坦克的前身原为1937年制作的DW I、翌年的DW II及再后来的VK3001(H),到1941年为止一共试制了3辆。

原本亨舍尔正在研发准备搭载在VK3601(H)上的锥膛炮,但后来小希以钨不足为理由而终止(后来炮塔方案用在了黑豹上),因此亨舍尔将VK3601(H)的放大版,重新设计成VK4501(H),炮塔则使用克虏伯为抗德奇侠保时捷教授设计的VK4501(P)所研发的炮塔。

虎式的内部构造与一般的德国坦克近乎相同(也继承了浪费吨位的老传统)。炮塔11吨,由引擎提供动力,炮塔完整转一圈需时大约1分钟,引擎转速与炮塔旋速成正比,车长与炮手也可以使用手把来人力旋转。炮塔的侧面设有逃跑用的舱盖,但这个舱盖的厚度为80毫米,打开后很难靠人力关上(后来取消了)。

为了教导坦克兵等兵士适当地运用车辆,为此特别制作了一本名为《Tigerfibel(英语:Tigerfibel)》的说明书,并将虎I拟人化成名为“艾薇拉·甜嘉(Elvira Tiger)”的女性,在书中作为角色之一的兵士除了照顾她外,也会跟她谈情说爱,就像图文并茂的恋爱入门书般的方式来说明虎I的使用方法。

由于在实际上仍在试作阶段的虎I急急忙忙就投入实战,所以在生产期间的大小改良从未间断。
早期型(分类仅仅是后来的研究者所分类的)

生产于1942年三月到1943年7月,车长指挥塔为早期的容易使车长暴毙的5个观察窗的锻造式圆筒型指挥塔。
中期型

生产于1943年7月到1944年1月间。车长塔改为带有7具潜望镜的、防护更好的半球形铸造式指挥塔,外围增加了可架设机枪的圆形滑轨。为了减低成本,就将在初期型独有,用作潜水用的法菲尔型过滤器省略(有一小部分较早生产的中期型为去除)。 取消了位于炮塔两侧的烟雾弹发射器。由于早期型大灯影响火炮俯仰角,于是由两侧两个改为中间一个。
后期虎

后期虎为大幅简化生产,虎式坦克开始采用一些黑豹G型和虎王的部件,改为使用内藏缓冲橡胶钢制负重轮,每组只有内外2个,总数减少了16个。部分使用了与虎王一样的小型炮口制退器,炮盾瞄准镜孔变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