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名人录:泸州风流八景图,江阳再无曾一鲁

曾一鲁73岁留影
江阳沽酒客对文化的爱好很难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我的家乡泸州自古就是诗酒浪漫之地,别看我们是一个四线城市,两千年的历史足以造就和沉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一次跟泸州二中退休的罗文鹤老师聊天,聊到泸州老八景。
罗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自打我开始书写泸州历史文化开始,罗老师就一直对我倍加关注。罗老师土生土长的泸州人,他们罗家也是泸州一个大家族。罗老师的父亲和祖上在泸州都是有名望和文化素养很高的人,有机会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我可以给大家写写。
别看罗老师是英文老师,口语极佳,但是骨子里还是传统文人的清高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在他的鞭策下和鼓励下,也让我一些坚持不懈的写泸州文化,感到没有太大压力,反而信心倍增。

我们那次聊到了泸州的老八景,罗老师说,杨慎来给泸州八景做了个总结,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你就不知道到底是现有的泸州八景在民间流传,后被这些文人传送,还是先被杨慎提出,再被老百姓传送。不管是怎么样,这都是泸州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另一个人却不能被遗忘,就是泸州八景图的作者,已故泸州本土画家曾一鲁先生。
虽然是本家,但是无缘一见,跟大多数画家一样,曾先生生前不如生后的名望,但是如今泸州本地人,知道的恐怕也不多,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被低估了泸州画家。他并不亚于泸州另一位画家蒋兆和先生的实力。只是命运这个事情实在难说。

曾一鲁先生(1914—1987),泸县特兴乡人,迁居罗汉乡,耕种为业。考入泸县中学,转县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就小学教席。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就读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一九三八年和刘志琼(即后来的夫人)一起辗转去延安投身革命,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两人在延安结婚。毕业后被派往重庆做革命工作,因多种原因未能联系上党组织。因投笔从戎,入国民革命军任少尉司书,晋少校,为文职军官,办理抗日宣传。日本无条件投降,退伍,执教泸县。

一九三九年遂回老家一小学教书,他积极参加了泸州的抗日宣传工作,书写了大量抗日标语,创作了许多极具艺术价值的抗日漫画。他在工作之余,努力钻研国画艺术,一九四三年所创作的《百骏图》,是他以水墨马图扬名于世的开端。
1946年到1948年他先后去南京、广州,结识了潘天寿、黄君壁、陈之佛及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及关山月、赵少昂、黄独峰等绘画大家,并加入了中华全国美术会,参加了广州书画界组织的“越化研究会”,使他的绘画艺术日臻成熟。他在南京、广州两地分别举办了大型的个人画展,获得好评,《美术年鉴》以大篇幅对其进行记录,称其为“西蜀青年画马大师”。此时他任绘图员随兵役局迁移到广州,从事美术工作。

临解放他毅然留在大陆,回到老家泸州,先后在泸州二中、泸州四中任美术课老师。在此期间,他的绘画艺术达到高峰。1949年春,阴懋德先生创办“泸县南洲艺术学院”,应聘出主教席。泸州解放,艺术学院停办,执教育群女子中学。1950年秋,育群女中与峨岷中学合并改办为泸州市第二中学,转任泸州二中美术教席。
“文革”板荡,先生执教泸州四中,被诬为横遭摧残迫害。终于拨乱反正,副市长邹正陶明镜高悬,得平反昭雪。1987年辞世,享年73岁。一鲁先生一生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取得的成绩,其《墨竹图》、《一九六二群马图》、《万马奔腾》的作品堪称佳作,不愧为巴蜀绘画名家。

刘盛源老师曾经有一段回忆曾先生的文字,这样写道:七十年代,在龙泉井前面的山壁上,也就是在下营沟和中营沟交汇的地方,住着一个泸州著名画家曾一鲁,他画的马在全国都是出名的,是泸州四中的美术教师,由于历史原因,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在半山坡上结庐为舍,他给自己的屋子取名为竹林深处,我从营沟头去过他家,就是在竹林深处,破旧得很寒碜,但他说,这个地方很好,像身在世外桃源一样。他在破屋子里默默作画。在屋外可以俯瞰整个曲酒厂,自然也可以随时闻到酒香。市文联成立,他担任了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他后期的作品都是在这营沟头诞生的,直到去世。

今年(2019)的3月27日,曾一鲁先生的女儿曾微薇女士将曾一鲁先生绘制的精品国画长卷《百鸡图》无偿捐赠予泸州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获捐的《百鸡图》国画长卷,体量较大,画长430cm宽80cm,画面内百余只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属曾一鲁先生精品大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展出,有时候大家可以去看看,包括曾先生画的泸州八景图。都值得大家去关注了解。
我手头曾先生的资料不多,有机会如果能拜会他的后人,我愿意多了解一些,写一篇更详细一点的曾先生传记。让更多朋友了解这位泸州的本土画家。相信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