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一段里,老子提到了两个现象:一个是外在的现象,一个是内在的现象。他用宠辱两件对立的事情来描述你所有经验到的外在事件。你经验到的生活当中所有的外在事件,都可以归纳为宠和辱:要么是令你高兴的,要么是令你感到不太高兴的。
宠辱若惊,这两件事有没有都让你感觉到吃惊?无论一件高兴的事让你感觉到振奋、吃惊,还是一件令你不太高兴的事让你感觉到压抑、吃惊,也就是你被外在的环境左右了,叫宠辱若惊。外在一个小小的刺激就左右了你的心情,更进一步左右了你的思想,再更进一步左右了你的能量。所以,当外界发生一个正面或负面事情的时候,它以这样的三个次第在渗透你。
首先,外在的事情一旦发生在你眼前,你接受了那个刺激——正面的或负面的,你立刻在你最明显的感觉上产生了反应:高兴或者排斥。紧接着这个感觉向内渗透,你开始产生了相应的思想,开始在你的思想内盘算应该怎么样对待它:高兴的事情你立刻想要伸手抓住它,而不高兴的事情你立刻想办法逃离或者是抗拒它。
那个思想最终的目的地,是能量,你会忽然发现在你身体的最深处有了反应,即身体能量的反应。你不高兴时突然间浑身开始颤抖,身体开始发热,有股愤怒要爆发出来,它是一个能量的反应;或者你高兴时,突然间整个身体变得轻盈了,好像充满了光一样,几乎要飘起来,太开心了。这是来自外界能量的三级逐步渗透。
老子在后半句讲的事,“贵大患若身”。因为外在的刺激是宠是辱,仍然是外在的,它们真正刺激到的是什么地方?是你的身心。外界的刺激真正能够使你感觉到有忧患的,仍然发自你的身体。如果你身体不反应,即使外界砍断你的手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身体会反应。
所以,老子讲:“何谓贵大患若身?”真正的忧患在哪里?在身上。“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存在、我有思想存在、我有感觉存在。如果我没有身体了、没有思想了、没有感觉了,吾有何患呢?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激到我。所以,他这里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的掌握自己的身体,你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个能够重视身体、掌握身体的人,一个对身体有自由度的人,你才能放心地把天下托付给他,因为他能够自由的掌握身体的情绪和思想。一个连自我情绪都无法掌控的人,他能做什么事呢?任何外界的事都能够挑动他,都能够很轻松的让他发怒、让他悲哀、让他怨恨、让他变得沮丧。即使一个小小的打击,他就变得低落了,这样一个人你能够把天下托付给他吗?他能够担得起来吗?显然不行!所以,老子讲,只有一个能够掌握身体的人,你才能把天下托给他,他是稳定的。外界的刺激无法顺利地打击到他,外界的刺激无法挑动他的神经。
摘自《道德经禅观》05 夕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