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7】帝皇之爪——万夫团涂装与人物介绍

禁军卫士 迦罗尼弥[1] 维特
普罗斯佩洛惩戒军
迦罗尼弥 维特在许多方面上都可以被视作康斯坦丁瓦尔多所率领的禁军部队(这支部队附属于泰拉谴责队)的一个典型例子,根据现有记录可得知他是位服役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老兵,他曾在乌拉克入侵和赛克李纳危机时在帝皇身边护驾,并被目击到其曾以帝国军特使的身份在38远征舰队执行临时任务,还在乌拉诺远征期间服役于禁军突袭舰队。事实上,他在乌拉诺上的那场著名且血腥的战场上搏杀的身影成为了帝国大众最后一次得以见到他驶出泰拉,直到数年后才再次出现在普罗斯佩洛谴责军中。这次亮相无疑证明了他是万夫团的典范,自帝皇隐居皇宫中的实验室后,祂的命令在帝国境内已变得愈发罕见。

此图像显示了迦罗尼弥在普罗斯佩洛战场时的着装武备,他身穿尽显禁军典范的赤色红缨与全金甲胄,盔甲上刻绘着禁军卫士的标准徽章,手持配置爆弹的卫戍长戟。

原初吠陀(vedias-alpeh)【2】兄弟会的禁军卫士
阿拉塞德·纳苏(Nassau)[3]
普罗斯佩洛惩戒军
图像里的禁军身着特别涂装的漆黑战甲,这表明他来自那支隐藏于帝国皇宫深处的禁军分队,其别名为“莱通地宫(Vaults of Rython【4】)守望者”。在已知的历史档案中,阿拉塞德·纳苏在被纳为普罗斯佩洛惩戒军前的记录为零。因此我们并不清楚纳苏是否是新加入禁军军团的,还是他可能已经服役了数个世纪。这支单位抽调自驻守莱通地宫的守望者,此地宫是一个位于泰拉皇宫建筑群地底下的禁地,一支不为世人所知,处极尽幽僻之地的守军。而他们居然被部署到惩戒军这一点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疑团,后世有些人认为这是为了应对当时那超出认知范围的绝望才打算动用这支预备队。

几支莱通地宫守望者的兄弟会被瓦尔多部署在主要攻势之后作为预备的第二波,在提兹卡最后灾难性的几小时混战里,守望者兄弟会们抵挡住来自千子部队的包围循环反击,当本该保卫帝国补给线和登陆区的凡人部队阵线崩溃并在金甲战士身旁惨遭屠戮,纷纷倒下时。守望者们抗下了被千子所强化的灵能袭击。阿拉塞德·纳苏被记录其人单枪匹马派遣至此,迎战被超出常识的亚空间力量逼疯扭曲的普罗斯佩洛平民组成的人潮突袭,他曾一度劈开尸潮,从翻滚的尸山中现身,随后他接着在无尽尸潮攻击下继续鏖战了一个钟头。(本来清剿当地人口的任务是由荷鲁斯之子完成,也不知道哪来的这批平民尸潮,估计是因为这些监军花了太多时间在清洗荷子里的忠诚派和绑架灵能者上)


禁军阿喀琉斯型蔑视者无畏
不朽典范 艾布拉姆 哈兹鲁勒【5】
德瑞斯忒远亚战庭【6】
普罗斯佩洛惩戒军
绰号为“帝皇之爪”的禁军参与了这次普罗斯佩洛惩戒军,随军部署了足有二十台禁军无畏,出于对以防万一的考虑成为预备队的一部分。随着事态的变化,不朽无畏被投入到禁军的第一波攻势,它们分散在各个禁军与寂静修女姐妹会的混合单位中以加强部队战斗力,好与遭遇的千子重火力单位交战。哈兹鲁勒就是其中一位,受命于分队指挥Tern Lanais提督,去攻打位于提兹卡大广场北角的Lhis'Ta金字塔。

禁军名字小知识科普环节
Kalanemi [1]:迦罗尼弥是印度教神话中的人物。据《罗摩衍那》所述,迦罗尼弥为一罗刹,即罗刹王罗波那的叔父;四首,八目,八臂。据说,罗波那请求他帮助杀死神猴哈奴曼(因其为罗摩的盟友和襄助者),并许诺:事成后,以半壁江山相酬。据《摩诃婆罗多》、《诃利世系》和《往世书》所述,迦罗尼弥为一阿修罗,毗卢遮那之子,希罗尼亚格西布之孙,为大神毗湿奴所杀,后转生为摩图罗的暴君庚斯和蛇王迦哩耶。两者皆为黑天的仇敌。
vedias【2】:吠陀,意为明、知识,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Nassau)[3]:其实是巴哈马首都的名字,起源是时任英国国王的威廉三世用其王室姓氏命名。而在30k的世界里,Nassau是一个科技蛮邦的首都,它是统一战争期间最早向帝皇臣服的国家。(这可能是暗示了禁军Nassau的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统一战争期间,其人可能是参与此战获得此名,也可能是Nassau王室的遗子)
(Rython)【4】:出自英国桂冠诗人沃尔特·司各特在《the bridal of triermain 》中提及的一个来自布列塔尼亚的巨人的名字,他在家乡被亚瑟王所杀。
abram hasrubal【5】:abram起源于希伯来语中的至高之父的昵称,hasrubal则是一位迦太基将军,是汉尼拔的弟弟,公元前207年,他为了支援哥哥,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却在梅陶罗河战役中被罗马军团伏击,战败身亡。
oresteian【6】:俄瑞斯忒亚是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5世纪时完成的古希腊悲剧三部曲中的之一,讲述了阿伽门农死于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之手,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忒亚为父报仇,杀死亲母,也因此遭到复仇女神的追猎。他按照阿波罗的建议向雅典娜求救,雅典娜将此案交给雅典长老组成的法院审理。俄瑞斯忒斯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声称他的母亲犯下双重罪行:她弑杀了自己的丈夫和他的父亲。复仇女神控告他说,妻子同丈夫无血缘关系,而杀害生母是不可原谅的罪过,阿波罗则为俄瑞斯忒亚说起好话,认为父亲比母亲更为重要,克吕泰捏斯特拉破坏了神圣的婚姻,杀死丈夫等于杀死主人。法庭表决后最终票数相同,直到雅典娜投出无罪的关键一票让俄瑞斯忒亚得以免罪。为了平息复仇女神的怨气,雅典娜让她以欧墨尼德斯(意为善心女神)的名字受到崇拜,俄瑞斯忒亚得以归国登基。本篇被认为是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传世作品中最为伟大的一部,讲述了复仇与正义,私人仇杀至有组织诉讼,母权至父权的转变。(之所以介绍这么详细,是因为这故事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