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读懂自考近40年发展简史
对于自考大家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自考是提升学历的一种考试方式。而对于自考这种考试方式是怎么发展起来,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下面十七就对自考的发展历史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自考考试制度的诞生背景
1976年,历时10年的文革结束。在10年动荡中,我国人才培养基本上可以说是停滞状态。有数据显示,文革后高校招生仅仅每年招30万,而当时每年的高中毕业生约600万。这就导致很多想上大学的人停留在高中学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社会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对学习愿望十分强烈,已有高等教育形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教育部着手组织研究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腾讯文档】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交流)docs.qq.com/sheet/DQUZzVmxGQm1SREtD
自考考试制度的确立与初级阶段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自考考试制度的确立与初级阶段
经过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历时约4年的不断研究与政策推进,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报告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批准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主要有专科、本科等学历层次。同年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后并没有在全国范围推广,而是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等四个省市推行,直到4年后也就是1985年在全国范围推行开。
中国首批自考生在中南海里领到毕业证书
1981年6月7日,刘正钦参加了中国第一场自学考试——中文专业的哲学科目。考场设在县政府食堂前一幢上世纪50年代的大房子里,陈旧而空旷。当时参加考试的考生只有十几个人,而监考老师却有6个,基本上是人盯人了。也是从这年开始刘正钦的自考之路前后坚持了十年。先后获得了中文专科、新闻专科和中文本科的毕业证书;除英语外,还基本考完了新闻本科的课程。从1981年第一次自考考试后,参加自考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1984年的冬天,羽绒服还没有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穿着棉袄的刘正钦站在北京长安街上,怀揣着一份县自学考试办发给他的毕业典礼通知书。毕业典礼的地点很特殊,是中国的政治心脏中南海怀仁堂,这在今天看来实在让人意外。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王震,亲自为这些特殊的大学生代表们主持颁发了毕业证。
1988年3月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自学考试制度的性质、任务、地位、机构、开考专业、考试办法、毕业生使用等,以国家行政立法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对于对自考存在怀疑真实性的童鞋,看到这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自考学历是国家承认的。
自考考试制度走向成熟
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1.1997年数据
到1997年底,全国共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425种,累计报名考生(不计重复)逾2600万人,建档在籍考生930万人,累计本、专科毕业生180余万人,其中本科7万多人。另外还有中专自考毕业生37万多人。历时17年,180余万人通过自考取得了本科或专科学历。
2.2016年数据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11.23万人,比上年减少25.52万人;在校生584.39万人,比上年减少51.55万人;毕业生244.47万人,比上年增加8.21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04.10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67.77万人。
从1981年到2019年,自考考试制度发展了近40年,使众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专科或本科文聘。未来自考将继续存在下去,而它却不是你的终点,现在及未来永远需要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期待大家因自考打开更美好的世界!
参考:
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陈至立同志在北京市纪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发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育部考试中心.1998年8月22日[引用日期2018-02-10]北京青年报:中国首批自考生在中南海领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