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史传(24)修筑安土城

长筱合战取胜以后,织田信长一时间风头无两,反信长势力基本上都被他给揍得七零八落了。此时,天皇向织田家派来使者,表示想给信长加官进爵,问信长想要什么官职。
织田信长像往日拒绝幕府任命一样,拒绝了任命,但是却请求朝廷给自己的家臣升官、赐姓。例如明智光秀在这期间受赐“惟任”氏,叙任日向守,簗田广正受赐“别喜”氏,叙任右近大夫,丹羽长秀受赐“惟住”氏,羽柴秀吉叙任筑前守、塙直政叙任备中守、村井贞胜叙任长门守等等。
很多人可能又要说信长不想进体制,想自己建体制当天皇啥的。
信长要真不想进体制的话,干嘛让那么多家臣进体制?
实际上,织田信长此次拒绝封赏,其实是在演。信长故意谦让一下,表示很惭愧,自己只为日本的和平做了一点点微小的贡献,还不足以被封官。
朝廷自然对织田信长的意思心领神会,表示那么多家臣都加官进爵了,你这个织田家家督不当官岂不是上下颠倒、君臣不分了?于是,在朝廷的“强硬”命令下,织田信长叙任从三位大纳言,兼任右近卫大将,获得开设“阵仪”许可。除了没有成为“征夷大将军”外,织田信长的位阶、官职都已经高过出任将军时的各个足利了。
这次“阵宣下”的意义非常不一般。
我们现在一般把日本的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一同并称为“幕府时代”。但是实际上这只是后世史学界为了方便才冠名的,在镰仓、室町时期,武士们几乎不使用“幕府”来称呼武家的政权,甚至也不称呼政权首脑为“幕府将军”。镰仓时代称呼幕府将军为“镰仓殿”,室町时代则是“室町殿”,有时也称呼为“上样”。室町时代的镰仓府首脑也被称为“镰仓殿”,被视作是镰仓时代“镰仓殿”的继任者。
也就是说,幕府将军这个概念,其实是后世强加的。无论是源赖朝也好,足利尊氏也好,他们建立的政权,其实远远早于他们出任“征夷大将军”的时间。在建立政权以后,镰仓殿和室町殿(当然足利尊氏还不叫室町殿,这里为了方便理解都称呼室町时代的将军为室町殿)才开始为自己的政权寻找合法性。
比如源赖朝想当官时,朝廷给了四个官职供其选择,分别是征夷大将军、征东大将军、上将军、总官。征东大将军、总官分别是被源赖朝干掉的木曾义仲、平宗盛出任的官职,源赖朝认为这俩人都死于非命(还不是你干的),不吉利,所以没要。上将军是中国的称呼,日本没有先例,当时日本人文化程度低,源赖朝担心日本人不知道上将军是什么东西,所以也没要。因此,征夷大将军其实是源赖朝做排除法做出来的,哪怕最后一个选项不是征夷大将军而是伯理玺天德,源赖朝也照当不误,刚好将军御所也可以改称为槐得好司。
所以,武家政权的首脑出任的官职是不是征夷大将军,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征夷大将军本身也只是不常设的令外官而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官职。足利尊氏之所以也出任征夷大将军,是因为他建立的室町幕府,名义上是镰仓幕府的延续,自然得按照前例出任将军,不然就没有正当名分了。反过来,羽柴秀吉后来如果出任的不是关白而是征夷大将军的话,说不定德川家康就出任关白了。因为德川政权并不是室町幕府的继承者。
另外,别再和我说只有源氏才能出任将军这种话了,九条赖经、赖嗣父子和几个王爷听了都想捶你。
织田信长出任的官职“右近卫大将”,是相当于“征夷大将军”的官职,因为足利义昭的官职没有被撤,所以才折中选了这个旗鼓相当的官职。而“阵宣下”,其实就是许可织田信长建立武家政权。也就是说,织田信长此时已经获得许可建立与室町幕府不在一个体制内的,实质上的新“幕府”了。不过,织田信长的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远不如羽柴政权和德川政权,严格来说这毕竟只是一个战时的临时政府而已。所以说织田信长奉行秦制的也可以右上角叉叉或者右滑出去了。
至于拥戴足利义寻出任将军什么的,早就被信长抛到九霄云外了。最可怕的事其实并不是幕府里没有足利将军,而是有人发现即便没有足利将军,也可以建立幕府。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织田将军的第一把火,就是剿灭越前一向一揆。早先有阿波三好家、武田家的牵制,织田信长一直没有把和越前一向一揆作战放在首要位置。如今阿波三好家、武田家一个坐在轮椅上打点滴,一个躺在ICU里抢救,越前一向一揆自然就成为信长当下立马立刻要解决的问题了。
开战以后,一向一揆惊讶地发现织田军里也有不少和尚,其中甚至还有一向宗“高田派”、“三门徒派”组织的一向一揆,剩余的就是和一向宗“本愿寺派”不和的法华宗等等。
由于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率领的别动队的迂回作战取得成效,越前一向一揆面对织田军主力几乎是一战即溃。在朝仓家灭亡时投降信长的朝仓景健,在一向一揆起兵时背叛了信长,此时又因为畏惧织田军,诱杀了一向一揆的大将下间筑后、下间和泉、专修寺三人,用其人头向信长纳投名状,更是加速了一向一揆的灭亡。
信长当然不会原谅二次背叛自己的二五仔,直接下令将朝仓景健处死。大概由于信长憎恨本愿寺派一向一揆的缘故,许多一向一揆战败后虽然逃入深山,也被信长下令搜出处死。仅在八月十五日至十九日的这几天时间里,信长直接下令的被俘后遭处死的一向一揆就有一万两千二百五十余,加上其余织田军的俘虏,共有三、四万人遇害或成为奴隶。
仅十天左右,越前一向一揆就被织田信长平定,羽柴秀吉等人杀得兴起,还追到了隔壁的加贺国,不知道是不是碰上了百鬼丸和多罗罗,这才带着大量俘虏回来。
织田信长随后任命柴田胜家为越前国主,将越前国的大部分赐给了他作为领地。但是织田信长又给柴田胜家派遣了许多与力家臣(信长直臣,和柴田胜家只有上下级关系,没有主从关系),尤其是被称为“府中三人众”的不破光治、前田利家和佐佐成政。信长在命令中提到:“越前委任于柴田,命你三人出任柴田的目付,下赐二郡。尔等的善恶也由柴田汇报,务必互相监督(划重点),如有怠慢严惩不贷。”
说白了,这三人就是织田信长派去监视柴田胜家的。
接下来,信长的第二把火,就是东美浓的岩村城。
岩村城在三方原合战前后被武田家夺取,原本由下条信氏驻守,在武田信玄死后守将更换为秋山虎繁。为了更好地控制岩村城,秋山虎繁迎娶了原岩村城城主远山景任的遗孀为妻,也就是织田信长的姑姑岩村殿,此举惹得织田信长大怒,自然上了信长的黑名单。
出兵以前,织田信长将家督之位让给了刚刚出任秋田城介的儿子织田信忠,随后信长并未亲自出阵,而是让信忠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去夺城。武田胜赖虽然向岩村城派出了援军,但是却被织田信忠挫败,秋山虎繁见援军无望,便只得开城投降。而后,秋山虎繁与岩村殿都被信长下令在长良川以最残忍的“逆磔刑”处死。
磔刑就是把人绑在柱子上用长枪刺死,那么“逆磔刑”又是什么呢?
如果有看过《归来的奥特曼》里的《奥特曼在夕阳下死去》和《奥特之星闪耀之时》这两集的话,应该会有印象,当时归曼就被纳克尔星人绑在架子上,头朝下立着,这就是“逆磔刑”。如此,血液会充斥头部,挤压器官,最后鲜血会从眼耳鼻流出而死,死状是否如此我不清楚,但是确实是一个残酷的刑罚。据说秋山虎繁和岩村殿一直被倒挂着折磨了三天三夜,方才咽气。
织田信长的第三把火,不是对外,而是对内。
自从让出家督之位以后,织田信长就搬出了岐阜城,仅带着自己最喜欢的茶碗搬到了佐久间信盛的家中居住。可是长期借住在别人家毕竟不方便,于是信长便决定给自己造一座城,用来“隐居”。
信长选定的造城地址,是近江国的安土山,担当筑城奉行的是家臣丹羽长秀。仅仅一个月后,安土城的雏形就已经盖完,信长立即搬到了城中居住。说是城,其实就是个工地,明眼人都能看出,信长的包工头瘾又犯了。
两个月后,安土城开始修筑本丸和石垣,信长下令从六角家原本的根据地观音寺山等地运来巨石筑城。由于巨石过于沉重,搬运不便,征召来的民工们搬了三天三夜方才搬完。织田信长为了鼓舞士气,下令让手下敲着太鼓吹着笛子,自己则光着膀子挥着作战时用来指挥军队的采配,亲自指挥着民工们搬运石头。
安土城虽然是一座山城,但是织田信长却完全没有把安土城当做战国时代的城池来修。稍微了解城池的朋友都知道,当时的山城就宛如南方的梯田一样,最高的是本丸,其下一层接一层分别是二之丸、三之丸等等。为了便于防守,从城外进入本丸的路线,通常都设计得十分复杂。但是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却不是这么设计的,如果看过安土城的复原图就会发现,信长从山下直接修筑了一道长长的阶梯,通过这个阶梯所有人都可以直接进入本丸。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没人守得住安土城的原因,因为这城池的防御力几乎为零。信长压根就没考虑过安土城有一天会遭到攻击。而有了安土城的前车之鉴,秀吉后来修筑大坂城时就特别用心。
不仅如此,织田信长还下令在京都修筑自己的住所。信长选中的位置是已经荒废的二条家的旧宅“小池御所”,这座住宅建成以后,被称为“二条御新造”,也就是织田信长时代的“二条御所”。据说二条御新造里的许多建材都是从松永久秀的多闻山城拆下来的。
三把火烧完,便意味着织田信长作为天下人的“安土时代”正式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