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军最强输出:中国最会“打炮”的人

2020-11-27 22:04 作者:销魂很销魂  | 我要投稿

2016年3月下旬,解放军第41集团军恢复了单兵迫击炮射击的训练,也就是俗称的“单手操炮”。

无座钣,无炮架,单人操炮,自主瞄准,左手扶炮身,右手放炮弹,手起炮发。

这种尘封已久的绝技,发明人就是威名赫赫的红军“炮神”赵章成。


1927年7月,赵章成参加了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

此人大字不识,能当炮兵完全就是因为身强力壮,扛起迫击炮移动疾步如飞。

1931年,他随军围剿江西苏区。

国民党26军宁都起义之后,他加入红军,先后任红3军炮训队队长、红3军9师炮兵连连长。

参加红军后,赵章成仍然保持着他农民式的佛教信仰:不愿杀生造孽,相信轮回转世。

在开炮前总要祷告一番,说自己是奉命开炮,冤魂不要来找他。

这事在当时红一方面军的中级干部中一直传为笑柄,而他的这个习惯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完全放弃。

因为红军极度缺乏技术干部,在苏区残酷的肃反中,赵章成却从没有因为他的这个习惯受到任何冲击。

初显身手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时,红军不但有迫击炮,还有三七平射炮,红一方面军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组成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

三七平射炮

在黄陂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一连参战,当时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机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机关。

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一方面军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人,当时红一方面军只有电台人员和炮二连,赵章成急忙带着20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500多人稀里糊涂当了俘虏。(当兵也是需要智商的。。。。。。)

三炮奇迹

长征中,在乌江、遵义、娄山关、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桥、腊子口等著名战役里,以其百发百中的射击技术,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真正的挑战在大渡河等着他。


1935年5月25日,刚刚喋血湘江的红军突出重围,赶到大渡河前。

大渡河两岸高山峻岭,地势险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当年石达开的悲剧眼看就会重演。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


团长杨得志和孙继先组织敢死队强渡,很多战士报名,孙继先最终选择了十八个人。

孙继先

这些敢死队员每人手持一把MP18德式冲锋枪,一把驳壳手枪,八枚手榴弹和一把大刀,排除万难登上对岸,但被敌军火力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行,情势危急。

MP18

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

赵章成一无帮手,二无炮架,三仅剩三发炮弹。没有炮架,他就左手托起炮身。没有人观察坐标,他就全凭经验瞄准。只有3发炮弹,也无法试射,更不允许浪费。


第一发装填!准确命中对岸的一个机枪碉堡。

第二发装填!又命中一个机枪碉堡。

第三发装填!再次命中!


十八勇士乘机夺占工事,国民党军以为红军有重火力支援,纷纷掉头就跑。

毛同志专门签发命令,授予他“神炮手”光荣称号。

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林彪

土法生化武器

1940年9月23日,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

赵章成指挥炮兵连攻打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管头村北一个山梁上的日军据点。这个据点有一百多人把守,配有一门九二式步兵炮,周围有四个混凝土碉堡,可以说是坚不可摧。

赵章成(前排中)

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在24日的反击中甚至施放了毒气。

赵章成连夜改装迫击炮弹,将炸药倒出一部分,换成辣椒面。

为了增强攻击效果,赵章成率队将发射阵地抵近至距敌150米处。

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20发“辣椒面炮弹”准确落到日军据点。浓烈的辛辣气味笼罩敌军碉堡,熏得日军难以忍受,纷纷跑出掩体工事,溃不成军。

最强输出

关家垴之战是百团大战的最后一战。

赵章成指挥三门迫击炮和十几个战士,悄悄地摸到一条断崖下,距在山崖顶上的敌人只有三四十米,仰角高达82°的极限射击,炮弹几乎是直上直下的飞行,搞不好就把自己炸了。

三门炮几乎同时进行不间断的射击,连续发射242发炮弹(射击密度相当于三个炮击排),炮声隆隆,大发神威。

只见炮弹满天飞,还没弄清有多少门炮,是从哪儿打来的,人已经死了许多,所有的轻重机枪全成了废铁。——一位俘虏

平射神技

百团大战之后,日军疯狂报复,并在八路军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碉堡群,企图将抗日有生力量困死在太行山上。

而水平攻击坚固目标正是迫击炮的“软肋”。

赵章成受刘伯承、邓小平委托,组成迫击炮平射击和特种射击研究班。

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在后来一次战斗中,我军经过改装的八二迫击炮将一发炮弹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里打进去了,令日军专家百思不得其解。

八二迫击炮

永不消逝的传说

1951年,炮兵某部举行比武演习,时任炮兵第二司令员的赵章成将军坐在阅兵台观看。

因场地泥泞,八二迫击炮组射击时底盘固定不稳,连发数弹而未中靶。

赵章成跳下主席台,直奔发射阵地,推开炮手,将炮尾支其上,一手稳住炮身,一手取弹发射,首发即摧毁目标。

自此开始,解放军迫击炮手必练简便射击,即在无观察哨、无地图坐标、无瞄准具的条件下射击。


赵章成每年必下场亲自教导炮兵学员设计技巧,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炮王”。

1964年,全军“大比武”运动中,八一电影制片厂将赵章成射击示范拍成了军事教学片在全军放映。

片中,年已60的赵章成示范“单手放炮”,从容镇定,指哪打哪,弹无虚发。


建国后兔子借鉴毛熊的大炮兵主义,重点发展陆军支援火力体系,制造生产多个型号的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防空炮,实现了火炮的国产化。后续又促进火炮、火箭炮自行化。

现在我军早已克服了火力恐惧症。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群号:977671984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红军最强输出:中国最会“打炮”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