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时的特点银川康源医院治下消化道出血好吗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远端的小肠和大肠出血,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年龄偏大,以便血为其主要表现。随着结肠镜、小肠镜核素扫描和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技术的广泛开展,操作水平和诊断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病理检查的应用和改进,我们对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认识亦在不断提高和深入。
(一)病因及分类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繁多,分类各异。
按疾病的系统分类,可将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为原发于下消化道的疾病和继发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两大类。前者按不同部位又分为肛门、直结肠、小肠等。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来源于大肠,小肠病变相对少见。
按疾病性质分类,可将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为六类:①肿瘤性;②炎症性;③血管性;④机械性;⑤全身性;⑥先天性及其他原因。各类间的分界并非绝对。总结国内许多报道表明,下消化道出血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小肠源性(10%~25%)和结肠源性(50%~75%)。小肠源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有:Meckel憩室或其他憩室、血管性病变、溃疡性病变、小肠新生物。结肠源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静脉畸形、血管发育异常、憩室、肿瘤(良、恶性)、炎症性肠病、痔等。少见原因包括:直肠孤立溃疡综合征、门静脉高压并发结肠静脉曲张、肠系膜缺血、肠—血管瘘、阿司匹林或NSAIDs导致的病变、感染性结肠炎或小肠炎、肠源性致病性大肠杆菌、阿米巴肠炎等。
按出血量的多少、速度快慢等可分为3类:①急性大量出血;②亚急性出血;③慢性隐形出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研究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大肠癌(24.4%)、大肠息肉(24.1%)、结肠炎(16.8%)、肛肠疾病(9.8%)、和炎症性肠病(9.5%)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