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面对毒刺类导弹的攻击,到底有没有成功防御的办法?

如果说大量的标枪类导弹集中出现在战场,导致了数千辆坦克和装甲车像铁罐头一样被“开盖”,那么数量更多的毒刺类导弹,则导致直升机的损失比例也相当的惊人。因此可以把标枪类导弹看作是坦克的终结者,那么毒刺就是各种直升机的死对头。毒刺式肩扛单兵防空导弹最早出名,还是在1980年代的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场上。由于阿富汗中部有雄伟的兴都库什山脉,而且山区占据了阿富汗全部领土的六成以上。导致普通的装甲车辆在山脉两侧并不好用;而大部分反苏武装就聚集在山区,并且通过频繁袭击沟通南北的山区隧道。来打击苏军的后勤补给。而苏军如果进行“围剿”,对付这些灵活出没的山民并不容易,于是苏军在装甲部队之外,配备了大量的直升机进行“清剿”。为了让游击队有足够的对空火力,

大量的毒刺式轻便防空导弹,通过公开或者秘密途径,不断地输入到了阿富汗战场。实战结果表明这种武器对付各种低空目标是十分有效的。因为毒刺式导弹单兵就可以携带和发射,在地面上本身的目标特征极其不显眼,很难提前发现。而毒刺式导弹的最大射高可以超过4000米,最大作战斜距超过5000米,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接近2马赫。这个速度不但可以轻易地命中直升机,甚至还可以目视击落飞行高度比较低、速度也相对比较慢的固定翼战斗机或者攻击机。毒刺式导弹最早采用红外制导模式,不需要任何雷达指引和修正,直升机的发动机排气孔和固定翼飞机的尾喷嘴,因为温度都比周边空气高得多,因此是强烈的红外辐射源头。毒刺导弹的引导头只要瞄准这些强烈的红外线发射源头,就会最终命中目标。从阿富汗战争到目前为止,

已经40年过去了。毒刺类导弹仍然是对付低空目标的有效武器。这40年中,毒刺式导弹也有所改进,但是整体改进幅度不算大。主要的系统性改进,比如提高了推进剂的比重,让作战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还有就是改进引导模式,把单纯的红外线引导头改为焦平面凝视模式,这样一般的热焰弹干扰对新式毒刺将基本无用。因为导弹眼里已经有飞机本身的目标外形轮廓。单纯的热焰弹或者金属干扰条都不会成功诱骗导弹。毒刺类导弹一开始就有很强的迎头攻击能力,而尾随攻击更是拿手好戏。多年来,毒刺式导弹已经在全球分布得非常广泛,因此其他大国对这种技术的仿制也非常普遍。甚至推出的一些新型号,比毒刺导弹性能更加先进。也就是便携式单兵防空导弹在全球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而由于大多数飞机不论体量大小。

一旦在空中被导弹击中,哪怕这些导弹的战斗部本身只有一两公斤,但是仍然会对飞机整体形成巨大的威胁。因为即使大飞机内部也是遍布燃油和控制管路,即使仅仅击毁了大飞机的局部,也会造成火灾或者爆炸等连锁反应,导致最终整体不可控而坠毁。因此小小的毒刺导弹,对固定翼大飞机的威胁性也不小。不过由于大中型固定翼飞机的巡航高度大多数在8000到1.2万米,因此除非携带毒刺类导弹在机场跑道附近伏击,那么对巡航状态的中大型飞机,基本都在毒刺类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外。但是直升机却不行了。直升机的巡航和作战高度一般都在4000米以下,而且飞行速度普遍不到300公里每小时。一旦被毒刺类导弹锁定,则几乎没有成功逃逸的可能性。阿富汗战争期间,毒刺导弹已经表现出对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极高的击落概率。

不过到海湾战争期间,防御方很少有这类导弹装备,这就让西方各种直升机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好好地秀了一把,但是这种状况一旦面对战场上密布的毒刺类导弹。所有的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都没有好果子吃,综合作战效能将极大地下降。即使一部分直升机把发动机排气孔翻转朝天,避免毒刺类导弹的红外锁定也无用,因为现在已经普遍进化到了焦平面凝视制导模式。未来直升机防御毒刺类导弹有效途径,第一是安装主动防御系统。既然单价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坦克都可以安装这类系统,那么单价几千万美元的高端直升机同样可以安装;第二则是开发可以反制来袭导弹引导头的激光防御系统。瞬间烧毁来袭导弹的引导头甚至直接烧穿来袭导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