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哈佛幸福课》第9课:表达感恩与改变的契机

2022-11-15 15:04 作者:积极心理学实践基地  | 我要投稿

搜索“积极微习惯”,和积极心理学一起成长!

《哈佛幸福课》已经学到一半了,前面八课都是在证明积极心理学为什么有用,接下来的课程更多的是陈述该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实现从身体到思维上的转变。

这一节课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承接上节课,继续介绍“感恩”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第二部分则初步介绍了“改变”的思想前提。

1)可以有哪些形式表达感恩?

真诚的感恩不是让我们无视悲痛、无视负面情绪,而是积极主动地接纳负面情绪,并且专注于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专注于那些美好的事物。

我们要将感恩培养成一个生命中重要的习惯,去静思我们所感激的对象,而不要将感激流于表面。

Tal提到了写感谢信、致电或者亲自登门拜访的表达感激方式,国人大多内敛,一向羞于表达。包括我自己在内,现在也不擅长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情。

受到课程的影响,在养育我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会经常跟孩子说妈妈有了你们,真的好幸运,有你们做妈妈的宝宝,真是太好了。每次听了,他们都很开心。

我发现,面对陌生人的帮助,表达感激是容易的,可面对真正把我们放在心上、不遗余力帮助我们的至亲至爱,那一句应当说的“谢谢”往往难以启齿。

有时候我们找的理由是:感激不能流于表面,难道用行动不好吗?

不知道一纸书信或是一个电话,比起这些实际行为,哪一个比较重要,哪一个效果更好。Tal是极力劝说我们将感激勇敢地表达出来的,他认为这样让别人明确知晓我们的感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更容易将这份感激传递出去,也就是说, 双方都更愉悦,且更有可能将快乐向其他人传递。

当我们分析、研究、厘清并且向别人讲述那些糟糕的经历之时,我们的心情会变好,情绪有了宣泄的出口。而那些美好的经历,如果能够常常回味,就足以让我们的幸福感有所上升了。

2)改变是可能的吗?

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即使在老年,我们依然有望生成新的神经通路,建立新的思考机制。得知这一点让我觉得欢欣鼓舞。

青年时我以为自己是乐观的人。20多岁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入悲观思维。更要命的是,从前我以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已经定型,没有改变的可能。

好在现在我们知道了,大脑可以改变。

通过努力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变得积极、乐观。

诺尔曼·道伊奇在《大脑会自我改变》认为:“大脑可以通过思维活动,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这个观点,是我们在了解大脑基础解剖,以及神经元基本工作后,对大脑认知最重要的转变。就像所有革命性观点一样,这次认知转变将产生深远影响。”

有了前面的认知基础,我们终于迎来了本课程最重要的内容:改变。

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呢?有人希望改变自己消极的思维方式,有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期待循序渐进式的改变,而有些人却期待立竿见影。

在我自己看来,学习这门课程,本身就是改变人生进程的一部分。

机缘巧合之下知晓了这门课程,又在课程的引导下接触了心理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看完了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先生的幸福五部曲,以及其他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和书籍,我能够感觉到自己在一点点地变得乐观、向上,再加上不断地练习冥想和运动,情绪控制能力增强了。

幸福课讲师Tal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重度完美主义,都曾是那个fault-finder。他从计算机转为哲学,专门研究如何变得更幸福。切莫忘记的是,当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幸福时,幸福往往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3)如何改变自己?

请牢记改变的前提:“permission to be human”(准许自己为人)。这一点尤为重要,谈谈我自己的改变过程吧。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会经历无数次的倒退和挣扎,尤其是当你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的时候。

老二刚来我身边时,我们正经历着困难时期,那时我不允许自己只是“人”,而是希望自己变成“超人”。两个相隔2岁的孩子,把我牢牢地拴在了家里。然而经济问题和自己的价值观,使我不敢放弃工作。

那时候,真的有被囚禁的感觉。

兼职翻译便只能早起晚睡做,丝毫不能放松,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老大等着关爱,老二等着喂奶,这些让我除了身体累,心里更累。

看到其他人工作生活风生水起,悔恨、焦虑、不安一次又一次地侵袭着我。那时候崩溃常常源于工作和母职的冲突。

我还记得有时候我早晨4、5点起床工作时,有时候刚一起床赶稿,孩子就醒了,然后便哭着找妈妈,差点没把人逼疯,孩子的哭泣声和自己内心的煎熬,让我觉得生无可恋。

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出了问题呢?或许就是当我意识到自己这样的紧绷状态,已然给身边人带来伤害的时候。

我无意伤害任何人,从小就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做妈妈,可能就想做到100分;做工作,我也不允许自己出一点点差错,当我用完美要求自己时,我对他人的苛刻也极为明显。

没有人希望被苛刻对待,当伤害已铸成后,当一切似乎都在崩塌时,我被迫承认自己并不完美,我终于决定放弃成为一个超人,准许自己为人。

4)抓住改变的契机

当我准许自己为人时,我慢慢地接受了现状。我知道做母亲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也是我仅有的快乐源泉。

于是,我会经常安慰自己说,孩子们会长大,迟早都会目送着他们离开家,那个时候,再好好工作也不迟吧。

这可能是万念俱灰后的妥协,也可能是一种勇敢的选择。

人生究竟该如何度过呢?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我也在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议题完成后,人自然地会进入到下一个议题。

花了不少的力气重返校园后,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说服自己享受过程。因为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说,you are not supposed to be here(你不应该在这里)。你已经35岁,班里的同学甚至可以喊你阿姨……你没有工作,你甚至找不到研究的方向…

这些声音来自谁?是我自己的声音吗?

压力重重,工作上的压力、娃上一年级的压力,还有学业和适应的压力。

我发现自己身处其中,很难安心,或许这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困境。

幸好有几个朋友一直陪着我,她们说:你别想那么多,你就当接下来的三年,是对你前几年辛苦带娃的奖赏,不行吗?

这句话让我落泪,是啊,曾经辛苦挣扎的日子好像还历历在目,现在终于有点时间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行吗?

无数次的心理建设,才让我心安理得地去经历这个过程。


现在每天都在学习和实践心理学知识,也努力增加自己在教育这块的能力和投入。努力更新文章,翻译心理学相关内容。来自“母职”和“生活”上的平衡,让我归于平静,让我第一次觉得人生充满了使命感,有意义。

如果我站在一楼,有人骂我,我听得很清晰,并且听到了一定会很生气。但是当我站在十楼的时候,再有人骂我,我会听得不太清楚,还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100层时,有人骂我,这时的我根本听不见,也看不见。

                                                          ——稻盛和夫

这段话想送给曾经挣扎的自己,也送给现在还在挣扎的那些人。

如果我一直在那些鸡毛蒜皮里打转,那么我永远都会被困住,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格局太小了。

但愿我们都有改变自己的勇气。

《哈佛幸福课》第9课:表达感恩与改变的契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