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缅甸历史沿革(第一期)

2023-09-30 20:42 作者:七年大乱战  | 我要投稿

缅甸历史历史简介

(一)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缅甸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人口数为5458万,共有135个民族,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全国分7个省、7个邦和2个中央直辖市。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根据法文和英文考古资料时缅甸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莽瑞体的划分。相传前200年骠人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汉书》称谌离。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在缅甸的范围内从1世纪开始己陆续建立地区性的国家, 并有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宗教、文化,它们为缅族的兴起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北部有掸族建立的掸国,97至131年掸国曾三次遣使访问中国的东汉王朝 。4世纪后可能从西藏高原南迁的南诏、骠族不断增加,南诏以大理一带为据点,骠族则移至缅甸中部,逐渐建立国家。骠国兴起后便征服掸国,613~718年毗讫罗摩王朝统治骠国时十分强盛,有18个属国、298个部落和9个城镇。其疆域北抵南诏(今中国云南德宏和缅甸交界地区),东接陆真腊(今泰国、老挝、柬埔寨接壤一带),西接东天竺(今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等地),南至海,据有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1044年到1297年是蒲甘王朝统治时期,蒲甘王朝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1004年蒲甘王国遣使到中国向北宋朝贡。1044年阿努律陀即位为国王,当时缅甸地区列国争霸,蒲甘王国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利僧派。阿努律陀积极向外发展,于1057年挥师南下,讨伐孟人国家直通,打败直通使蒲甘王国得到出海通道。占领直通国后阿努律陀把上座部佛教传入蒲甘王国,并立为国教。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到蒲甘国招降,蒲甘国王不理会。1277年元兵进攻八莫,因气候炎热退兵,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国。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国力大增。1283年元军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1287年蒲甘城破,那罗梯诃波帝向元朝投降,缅甸北部成为元朝的缅中行省(1286年-1290年)。后缅中行省撤消,忽必烈以其处云南极边,立其酋长为帅,令3年一次入贡,在缅国设立宣慰司、军民府以及驿站。元朝败蒲甘国后其疆土就开始分裂,掸族乘机发展势力,1368年于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国。而孟族在缅甸南部建都马达班,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这2个王国建立后南北交战,缅甸境内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于元明两朝,或俯首于暹罗,延绵250余年,直到16世纪30年代中国明朝万历年间。

(二)元缅战争是1277年至1287年间元朝皇帝忽必烈率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发的战争,战争以元军胜利、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继续以武力威胁试图使周边国家臣服,自1277年开始元朝与蒲甘王朝开始在云南边境地区发生战事。1283年元军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王朝,蒲甘城破,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向元朝投降,缅甸中部被元朝置为缅中行省。后缅中行省撤销,但那罗梯诃波帝之后的蒲甘国王几乎都是元朝的傀儡。自元朝败蒲甘王朝后其领土就开始重归分裂,不久后正式灭亡,自此缅甸重新分成诸多王邦。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元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派遣奇得脱因等出使缅甸,诏抚缅王。缅国蒲甘王朝那罗梯诃波帝派使者价博到达大都,忽必烈派使回访缅国,两国间建立初步联系。1273年忽必烈派勘马拉史里、奇得脱因等出使缅国,要求缅王派遣王室子弟或显贵大臣来京朝贡,未料元使一去不归,据缅甸史籍记载显示元使是因为晋见缅王不肯脱马靴而被处死的。云南行省见使臣久久不归、缅王毫无表示便向朝廷建议出兵征讨缅国,忽必烈没有批准,示意先观其动向。1277年缅国出动士卒5万、战象800头大举向元朝镇西路新附千额(今云南盈江县城)及原附金齿(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侵袭,千额总管阿禾遂向元廷告急,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市)蒙古千户忽都、总管信苴日率领700名骑兵驰援阿禾。元军与缅军在行进中遭遇,激战两日后元军首先破其象队方阵,缅军大乱而败退。元军追逐30余里,攻破其17寨。同年十月元朝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统兵3848人出征缅国,元军进占江头城(今缅甸蛮莫县江新),招降附近的掸族部落35200户(约300寨),后因天气炎热而未深入缅境。纳速剌丁回国后向朝廷上奏曰:“缅国地形虚实,全在我掌中,大可伐之。”1280年二月纳速剌丁等再次请求征伐缅国,忽必烈予以批准,下诏调兵遣将,积极筹备,并正式任命诸王相吾答尔为征缅大军统帅。1283年征缅元军水陆并进,攻破江头城、太公城(今缅甸拉因公县境内)等地,分兵驻守。过后缅王的臣属建都(缅甸北部地区)王乌蒙、金齿西南夷等12个部落归顺元朝,但缅王一直坚持到1285年十一月才向元朝求降。忽必烈允许他悔过自新,带重申要缅甸权贵亲自来京朝贡,并为此派兵护送怯烈出使缅甸。然而怯烈还未到达缅甸首都蒲甘时缅甸就发生内乱,1287年缅国王室发生内讧,缅王庶子不速速古里囚禁(一说杀害)缅王,还杀害元朝云南王派去的官员阿南达(一写阿难签)等人。不久不速速古里也在与诸兄弟争位的纷乱中被杀,缅甸蒲甘王朝实际上已经解体,分成若干掸邦。各地纷纷拥兵自立的贵族和掸族部落首领为寻求政治上的支持,大多向元朝投降,接受元朝任命的宣慰司等各种官职名号。

(三)1289年缅王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也向元朝纳贡称臣,并派自己的儿子信合八到大都朝见元朝皇帝。第二年元成宗铁穆耳封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为缅国国王,信合八为缅国世子。大德年间缅甸权臣、木连城(今缅甸叫栖县)首领阿散哥杀死缅王及元朝留驻缅国的信使从人百余人,另立其子邹聂为王,朝中大权尽操于阿散哥之手,缅王成为傀儡,元成宗闻讯后决心派兵惩罚阿散哥。1300年十二月元成宗令宗王阔阔、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薛超兀而、芒完图鲁米石等出兵干涉,围攻木连城,遭到守军抵抗。次年二月由于阿散哥以重金贿赂阔阔以下元军将校,元军将领以暑热为由撤兵回国。元军班师后阿散哥派其弟弟哲迪(一写者弟)到元上都请求宽恕,成宗赦免阿散哥的弑君之罪,下诏停止征缅,默认缅甸国内的现状,此后直到元朝末期缅甸一直保持着对元朝的朝贡及臣属关系。1044年到1297年是蒲甘王朝统治时期,蒲甘王朝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1004年蒲甘王国遣使到中国向北宋朝贡。1044年阿努律陀即位为国王,当时缅甸地区列国争霸,蒲甘王国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利僧派。阿努律陀积极向外发展,于1057年挥师南下,讨伐孟人国家直通,随后勃固等孟人国家归附。南方的征服使蒲甘王国得到出海通道,而阿奴律陀把在直通得到的许多上座部佛教的经典和珍宝及众多僧侣带回蒲甘,对缅人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占领直通国后阿努律陀把上座部佛教传入蒲甘王国,并立为国教。而后阿努律陀四处扩张,西征若开,占领若开的北部地区,南征勃固,势力南达德林达依地区。之后阿努律陀北侵,其军队越过八莫,直捣于中国云南的大理,之后两国和解。阿努律陀回军途中顺道掸邦地区,使区内各酋长向其进贡。而后阿努律陀以物质援助锡兰,让其击退南印度注辇国的侵犯。阿奴律陀征服南方孟人地区后向西面扩大领土,率军翻越阿拉干山脉,征服阿拉干北部。在东北方向上阿奴律陀把他的统治扩大到与今掸邦地区交接地带,在杰沙、太公、曼德勒、八莫等地建筑43处要塞。他还征服昭披耶河流域的泰人地域,并击败真腊,其影响力甚至扩展至锡兰和爪哇。1077年阿努律陀被野牛撞死,修罗即位。1083年孟人领袖耶曼干举兵反叛,在毕陶他岛战役中大败缅军,缅王修罗被杀,兵临城下蒲甘。阿奴律陀王子江喜佗在皎克西大败孟军,被人民拥戴为王。江喜佗吸取教训,采取对孟人平等团结的政策,按孟人习惯加冕典礼将其盛况用孟文镌刻在瑞喜宫佛塔的碑铭上。重用孟人文武大臣,娶孟人公主为妃,并废除世袭王位制,破例立孟人血统的外孙阿隆悉都继承其王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孟人与缅人的矛盾,但在废除世袭王位制上却导致以后在宫廷内部不断发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阿隆悉都采取许多进步措施,制订法典,发展工农业生产,统一全国度量衡,促进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勃生成为通往海外各国的重要海港。

(四)蒲甘的文化主要表宗教建筑、佛学经典和碑铭文学的兴起,初期碑文多为巴利文和孟文,至缅王那罗波帝悉都时才普遍使用缅文,促进缅甸文学的发展。1210年立其幼子醯路弥路为王时改变国王总揽大权的体制,把权力分配给由四位王子组成的枢密院(缅名鲁道),同国王一起处理国家大事,这一制度一直沿袭到1285年缅甸贡榜王朝灭亡之时。文治方面阿努律陀为了提倡佛教,大量建造佛塔,其中以瑞海宫佛塔最为著名。阿努律陀又参考孟族与骠族的文字,创立自己的文字。阿努律陀还用三年的时间开凿皎施运河,以利灌溉。1254年那罗梯诃波帝即位,暴虐无道,叛乱四起。蒲甘国北部的掸族势力盛起,不断南侵蒲甘国。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到蒲甘国招降,蒲甘国王不理会。1277年元兵进攻八莫,因气候炎热退兵,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国。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国力大增。1283年元军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1287年蒲甘城破,那罗梯诃波帝向元朝投降,缅甸北部成为元朝的缅中行省(1286年-1290年)。后缅中行省撤消,忽必烈以其处云南极边,立其酋长为帅,令3年一次入贡,在缅国设立宣慰司、军民府以及驿站。元朝败蒲甘国后其疆土就开始分裂,掸族乘机发展势力,1368年于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国。而孟族也在缅甸南部发展势力,建都于马达班,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这2个王国建立后南北交战,缅甸境内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于元明两朝,或俯首于暹罗,延绵250余年,直到16世纪30年代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287年到1531年为勃固王朝,瓦里鲁趁蒲甘王国的衰败,称霸下缅甸,1298年向中国称臣,瓦里鲁时期缅甸出现最古的法典《瓦里鲁法典》。勃固同中国元 、明两代关系密切,元朝称它为“登笼国”,曾遣管竹思加出使其国,国王遣其舅兀剌合莱随同中国使者来华报聘。明朝称“得冷国”(都是“得楞族”的对音,即孟族国家),又称大古剌(即白古),1406年明朝遣使周让至其国,立大古剌为“宣慰使司” ,1406~1425年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不断遣使来中国。1287年到1531年为勃固王朝,瓦里鲁趁蒲甘王国的衰败,称霸下缅甸,1298年向中国称臣。瓦里鲁时期缅甸出现最古的法典《瓦里鲁法典》,后来瓦里鲁被他的几个外孙刺杀,瓦里鲁的弟弟继位。这一时期孟族向外征讨清迈,获得蓝本村等地。国中政局不稳,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掸族移民刺杀的事情发生。1353年彬尼亚乌继位,景迈入侵直通县等地,经过3年后击退强敌。1362年修建瑞德宫宝塔,一次频耶宇狩猎,时其亲属竟发动叛乱,自立为王,彬尼亚乌欲联景迈军进攻。1369年他倚重的一个大臣病故,只好迁居勃固。彬尼亚乌晚年宫廷政变频仍,国内战事不断。1385年亚扎底律得到勃固人的拥戴,成为新王。初时缅人的压力尚不大,亚扎底律派七百人征服仙道卫。1390年亚扎底律的统治达到顶点,不但打退北缅军队,亦成功镇压各方叛乱,但此后走向衰落。虽然1414年打败阿瓦军,但北方掸族、缅族大军压境,南方民族亦频频出击。

(五)1364年12月德多明帕耶建阿瓦城作为首都,阿瓦王朝正式建立,向中国称臣。1371—1372年间阿瓦击退掸人的入侵,1373年若开归附于阿瓦,直到1385年。1386年孟国的渺米亚侯劳皮亚背叛其新国王亚扎底律,归附阿瓦,由此引发四十年战争。明康王时期四十年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缅军甚至一度逼近孟国首都汉达瓦底,吞并孟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但是自缅太子明耶觉苏瓦于1416年战死后阿瓦势力大衰。1431年若开的那腊梅腊驱逐缅人、孟人,建立独立的若开王国,1439年孟瑞王即位后曾协助明朝征服征讨麓川,并控制孟养、格礼。温多王即位后继续协助明朝打击麓川,之后又帮助麓川思氏父子反抗明朝。温多王时期阿瓦平定东吁、东敦等叛乱,又击败北方的强敌木掸,国力较为强盛。1480年明康第二即位,木掸在思陆的领导下开始强盛,而卑谬、东吁地区相继叛乱,阿瓦疲于应付。1501年明康第二去世,次子瑞南觉欣即位,北方的木掸、南方的卑谬、东吁开始发难,最终在1526年木掸王色隆法攻克阿瓦,缅人王国灭亡。1364年到1555年为阿瓦王朝,1363年彬牙王朝的那腊都王因实皆国王明标非王族血统,于是派人邀请木掸国王多基法(即麓川思可法)一起攻打实皆,多基法遣长子昭多边法率军攻打实皆。掸军在太公城击败德多明帕耶,德多明帕耶逃回实皆,实皆王明标斥责德多明帕耶御敌不利,德多明帕耶被流放到甲卡瓦亚。1364年2月掸军攻陷实皆,明标王逃到甲卡瓦亚。3月由于彬牙没有出兵协助掸军的行动,掸军顺便将彬牙也灭亡了,那腊都王被掳走。4月乌兹那比昂即位于彬牙,德多明帕耶与信臣相谋,杀明标王,尽夺其部曲。6月德多明帕耶率军攻彬牙,杀乌兹那比昂,并自立为缅王。12月德多明帕耶建阿瓦城作为首都,阿瓦王朝正式建立,向中国称臣。1367年德多明帕耶死于天花,阿敏侯绍盖在阿瓦即位,即明基德勒帕耶(又称明基苏瓦)。明基苏瓦统治时期任命温辛平民西德别基为大臣,国势渐强,而此时南方的孟国、北方的木掸都陷入政治危机当中。1371—1372年间阿瓦击退掸人的入侵,1373年若开归附于阿瓦,直到1385年。1386年孟国的渺米亚侯劳皮亚背叛其新国王亚扎底律,归附阿瓦,由此引发四十年战争。1400年明基苏瓦去世,长子德勒帕耶即位。1400年德勒帕耶王因疯癫病不理国政,并于9月被太傅太公侯鄂瑙灿所杀。大臣拥立彬西侯明翠为新国王,但是明翠却退让给央米丁侯摩诃标。明翠弟信代达于途中伏杀摩诃标,于是明翠成为新国王,即明康王。明康王时期四十年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缅军甚至一度逼近孟国首都汉达瓦底,吞并孟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但是自缅太子明耶觉苏瓦于1416年战死后阿瓦势力大衰。1421年丞相西德别基去世,明康王决定罢兵,不久明康王去世。1422年明康王的第二子底哈都即位,1423年孟王亚扎底律去世,子彬尼亚达马亚扎即位。1424年阿瓦发动最后一次对汉达瓦底的远征,并掳得孟国公主信绍布,缅孟议和,四十年战争结束。1425年底哈都被翁榜土司所杀,子明拉艾即位,不久格礼杰当纽入京杀明拉艾自立。1426年孟养侯德多起兵攻打格礼杰当纽,格礼杰当纽不敌走死于外,德多成为新的国王,即孟养王。孟养王本是蒲甘王室后裔,并建立孟养王室统治的新王朝,早年跟随明康王的诸侯纷纷反叛孟养王,如东吁侯苏卢丁克亚、孟养土司和明艾觉廷。

(六)由于阿瓦政局的动荡,南方的孟国也倾向支持东吁反抗阿瓦,东部高地的翁榜、良瑞、耀绍等掸族土司也不断骚扰阿瓦。1431年若开的那腊梅腊驱逐缅人、孟人建立独立的若开王国,1439年孟养王去世,长子孟瑞王明耶觉苏瓦即位。孟瑞王即位后曾协助明朝征服征讨麓川,并控制孟养、格礼。1443年孟瑞王暴卒,其弟卑谬侯回阿瓦即位,是为温多王。温多王即位后继续协助明朝打击麓川,之后又帮助麓川思氏父子反抗明朝。温多王时期阿瓦平定东吁、东敦等叛乱,又击败北方的强敌木掸,国力较为强盛。1468年温多王为其孙德多觉刺伤,死于卑谬,其子卑松王即位。卑松王即位后王太后十分怨恨卑松王纵容德多觉的行为,于是唆使东吁反叛。东吁被镇压后太后亲族卑谬侯明基苏瓦、达耶瓦底侯德多明绍、榜地侯明耶觉苏瓦、色固侯丁克亚、驸马格礼侯明耶觉苏瓦艾等又反叛,常年的叛乱削弱阿瓦的国力。1480年卑松王去世,长子明康第二即位,此时北方的木掸在思陆的领导下开始强盛,而卑谬、东吁地区相继叛乱,阿瓦疲于应付。1501年明康第二去世,次子瑞南觉欣即位,北方的木掸、南方的卑谬、东吁开始发难,最终在1526年木掸王色隆法攻克阿瓦,缅人王国灭亡。在东吁王朝建立之初缅甸仍处于分裂时期,但缅甸内部已经出现了个较大的各自为政的政治实体,主要有以阿瓦为首都的上缅甸-阿瓦王国、以白古为首都的下缅甸-白古王国、以谬汉为都城的阿拉干王国、东吁王国。1539年莽瑞体率军吞并缅甸南部富庶的白古王国,并向更远的地区进兵,发动良兆之战、马都八之战、卑谬之役、七国之战、远征阿拉”等军事行动征服各个割据政权,在1550年之前东吁王朝基本实现缅甸中部和南部的统一。在1550年莽瑞体被弑后缅甸的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各地封建主开始拥兵自重,各自为王。莽应龙在1551年继任后在政治上分化叛乱的封建主,在军事上利用西方人的势力,东吁王朝清除内部的分裂势力,并占领掸族控制的地区,实现缅甸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东吁王朝的兴起不仅结束缅甸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也使缅人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再次控制整个缅甸。莽应龙在位时利用掸人上层对当地民族进行统治,正式建立土司制度,完成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采取一系列措施,政绩卓著。统一后的东吁王朝开始对外用兵,侵入暹罗腹地,吞并各掸邦土司地并进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1583年初明廷开始重整西南边防,反击侵略。明军于1583年至1584年在边境地区进行反击,明军陆续收复被缅军侵夺的全部领土,收降投缅的岳凤,并重新夺得孟养、木邦、陇川、孟密地边地土司地区的控制权。莽应龙死后阿拉干王朝封建主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封建主联合,于1599年攻占白古,俘获缅王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莽应龙幼子良渊王(1600—1605在位)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上缅甸。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光复下缅甸的所有失地,1613年收复被葡人占领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驱逐出缅甸,再次完成缅甸的统一。1638年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

(七)平达力时期(1648—1661)国力日衰,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1688年和1709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侵入缅甸。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动摇东吁王朝的统治。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统治。缅甸孟族起义是1740年缅甸孟族反对缅族统治的武装起义,1740年居住在上缅甸妈搭耶附近澳报地区的桂-掸族领袖宫里雁反对缅王横征暴敛,联合孟族举行起义,下缅甸的孟族起而响应。当时驻白古(今勃固)的缅督闻首都阿瓦已被印度曼尼普尔大军所围,遂僭号称王,凡孟族部下不向其宣誓效忠、抗死拒饮咒水者都被杀害。接着他又驱使孟族进军沙廉,行军时孟族部下对他的暴行纷纷表示不满,他就拘捕其家属。因而激起全军哗变,将其杀死,缅甸另立新督。新督残杀孟族起义者再次激怒孟族人民,将其杀死,并击溃前来镇压的军队。这时驻马都八和土瓦的缅督号召各县孟族居民起来进攻白古,但遭到孟族居民的反击。随后孟族起义者就在白古拥立一僧人为王,号称斯弥陶佛陀吉帝,从此孟族就控制下缅甸大部分地区,东吁王朝不久覆灭。东吁同中国明朝关系密切,1635年迁都阿瓦。明朝于1424年在底兀剌(即东吁)设宣慰使司,1425年和1430年东吁曾两次遣使来中国入贡。1582—1583年莽应里曾进犯云南,被击退。1659年南明永历帝逃亡到缅甸,缅甸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得引渡永历帝以换取清军的撤兵。在东吁王朝建立之初缅甸仍处于分裂时期,但缅甸内部已经出现几个较大的各自为政的政治实体,主要有以阿瓦为首都的上缅甸-阿瓦王国、以白古为首都的下缅甸-白古王国、以谬汉为都城的阿拉干王国、东吁王国,因此东吁王朝的缔造者莽瑞体及其继任者莽应龙在进行王朝统一战争过程中缅甸已形成局部统一的局面。东吁王朝是缅甸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东吁王朝统一缅甸的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莽瑞体在位时期(1531—1550):莽瑞体初登王位时的东吁王国已控制缅甸的膏腴之地,1539年莽瑞体率军吞并缅甸南部富庶的白古王国,并向更远的地区进兵,发动良兆之战、马都八之战、卑谬之役、七国之战、远征阿拉干等军事行动征服各个割据政权,在1550年之前东吁王朝基本实现缅甸中部和南部的统一。第二阶段是在莽应龙在位(在位于1551—1581)前期:在1550年莽瑞体被弑后缅甸的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各地封建主开始拥兵自重、各自为王。莽应龙在1551年继任后在政治上分化叛乱的封建主,在军事上利用西方人的势力。莽应龙于1552年收复卑谬,1554年攻占勃固,处死斯弥陶。1555年誓师北伐,东吁军队迅速攻占阿瓦。至此东吁王朝清除内部的分裂势力,并占领掸族控制的地区,实现缅甸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东吁王朝的兴起不仅结束缅甸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也使缅人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再次控制整个缅甸。莽应龙在位时利用掸人上层对当地民族进行统治,正式建立土司制度,完成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采取一系列措施,政绩卓著。统一后的东吁王朝开始对外用兵,侵入暹罗腹地,吞并各掸邦土司地并进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1583年初明廷开始重整西南边防,反击侵略。明军于1583年至1584年在边境地区进行反击。邓子龙和刘綎在姚关以南的攀枝花地取得大捷,明军陆续收复被缅军侵夺的全部领土,收降投缅的岳凤,并重新夺得孟养、木邦、陇川、孟密地边地土司地区的控制权。

(八)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进行封建割据。阿拉干王朝封建主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封建主联合,于1599年攻占白古,俘获缅王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东吁王朝危在旦夕,莽应龙幼子良渊王(1600—1605在位)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上缅甸。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光复下缅甸的所有失地,1613年收复被葡人占领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驱逐出缅甸,再次完成缅甸的统一。他隆执政时(1629—1648)国富民强,摈弃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1638年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平达力时(1648—1661)国力日衰,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1688年和1709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侵入缅甸。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动摇东吁王朝的统治。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统治。东吁同中国明朝关系密切,1635年迁都阿瓦。明朝于1424年在底兀剌(即东吁)设宣慰使司,1425年和1430年东吁曾两次遣使来中国入贡。1582-1583年莽应里曾进犯云南,被击退。1659年南明永历帝逃亡到缅甸,缅甸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得引渡永历帝以换取清军的撤兵。瑞波平原的缅族首领雍笈牙派兵多次南下讨伐孟族人,1752年再次实现全缅甸的统一,建立壅籍牙王朝(也称贡榜王朝)。贡榜王朝是缅甸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干涉的开始。贡榜王朝不但统一全缅甸,也对外四处用兵扩张疆土。贡榜王朝继承东吁王朝时期的土司制度和兵制,孟驳继位(1763~1776)后于1767年攻克暹罗王都。1768~1775年暹罗人民在郑信的领导下起义,把缅军全部逐出暹罗国土。孟云执政时(1782~1819)将国都迁到附近的阿布拉马拉,孟云时期是贡榜王朝的黄金时代。由于其势力不断向云南边界伸展,干涉云南边境土司的内部事务,不时侵扰中国傣族地区,引发乾隆年间的清缅战争(1765—1769)。清缅战争期间清政府一度恢复对孟拱、木邦、孟艮、整迈等土司的统治,但是随着征缅战事的结束,缅甸备表入贡,清王朝对这些土司旋又不加过问。1824年3月英国以缅甸加强阿拉干防务,企图进攻吉大港为借口,发动第一次侵缅战争。战事持续一年,缅甸战败,缅王孟既被迫于1826年2月签订《杨达波条约》。第一次英缅战争打断缅甸社会独立发展的进程,加深缅甸的民族危机。1852年4月1日英国人以缅甸地方当局“虐待英商”为借口派军舰封锁仰光,战争持续一年左右,未经签订任何条约,英国单方面宣布吞并勃固地区。在1862年英国将阿拉干、勃固和丹那沙林合并称“英属缅甸”,以仰光为首府归英印总督管辖。曼同于1858年废弃旧都阿摩罗补罗,迁都至金城-曼德勒。两次英缅战争之后下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贡榜王朝偏安于缅甸北半部。瑞波平原的缅族首领雍笈牙派兵多次南下讨伐孟族人,1752年再次实现全缅甸的统一,建立壅籍牙王朝(也称贡榜王朝)。贡榜王朝是缅甸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干涉的开始。贡榜王朝不但统一全缅甸,也对外四处用兵扩张疆土。贡榜王朝继承东吁王朝时期的土司制度和兵制。第三代王孟驳继位(1763~1776)后于1767年攻克暹罗王都,1768~1775年暹罗人民在郑信的领导下起义,把缅军全部逐出暹罗国土。

(九)贡榜王朝因多次远征曼尼普尔,不断对暹罗用兵,使农业受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宫廷内部又不断发生争夺王位的政变。第6代王孟云执政时(1782~1819)企图重新征服阿瑜陀耶,但多次交战都遭到失败。他还将国都迁到附近的阿布拉马拉,兴修翁民梨和难陀湖等水利工程,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他在发扬本国古代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吸收外来文化,派遣留学生到印度去学习研究有关医学和各种科学,使缅甸的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缅两国使节往来频繁,孟云时期是贡榜王朝的黄金时代。由于其势力不断向云南边界伸展,干涉云南边境土司的内部事务,不时侵扰中国傣族地区,引发乾隆年间的清缅战争(1765—1769)。清朝前期曾多次派兵出征缅甸,1769年清政府派大学士傅恒督师入缅,缅甸国王孟驳惧而求和。双方议和之后缅甸派使节朝贡清王朝,表示臣服中国。1790年清廷派遣使节前往缅甸封孟云为缅甸国王,清缅战争期间清政府一度恢复对孟拱、木邦、孟艮、整迈等土司的统治,但是随着征缅战事的结束,缅甸备表入贡,清王朝对这些土司旋又不加过问。1782年至1819年是波道帕耶国王(孟云)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以及并吞印度边界的曼尼坡与阿萨姆,使得占有印度的英国忧心缅甸的威胁,封建主阶级的横征暴敛和各民族之间的纷争,致使财源枯竭、社会不宁、饿殍盈野,朝廷的内讧更加深封建统治的危机。1824年3月英国以缅甸加强阿拉干防务,企图进攻吉大港为借口发动第一次侵缅战争。战事持续一年,缅甸战败,缅王孟既被迫于1826年2月签订《杨达波条约》,其中规定:缅甸割让阿萨姆、曼尼坡、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准许英国派遣外交代表常驻缅甸都城,英国军舰可在缅甸港口自由航行。第一次英缅战争打断缅甸社会独立发展的进程,加深缅甸的民族危机。1852年4月1日英国人以缅甸地方当局“虐待英商”为借口派军舰封锁仰光,战争持续一年左右,未经签订任何条约,英国单方面宣布吞并勃固地区。在1862年英国将阿拉干、勃固和丹那沙林合并称“英属缅甸”,以仰光为首府归英印总督管辖。在这期间曼同联合其弟加囊王共同起兵反对国王蒲甘曼于1853年2月18日占领首都,推翻蒲甘曼的王位。曼同于1858年废弃旧都阿摩罗补罗,迁都至金城-曼德勒。两次英缅战争之后下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贡榜王朝偏安于缅甸北半部。曼同王在西方政治思想影响下利用英国忙于对亚州其它国家的侵略和争夺的有利时机在缅甸进行一系列改革,1878年曼同王病逝,封建主把锡袍王扶上王位。新王的无能,无法继续曼同王的改革事业。1885年法缅签订合作抗英的密约使英国决心灭缅,英国发动并第三次英缅战争,于1885年12月派兵攻占缅甸首府曼德勒,俘虏缅甸国王锡袍及王后,并于1886年1月1日宣布将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完成对整个缅甸的吞并。英国吞并缅甸之后清政府提出抗议,中英双方进行谈判,此后中英两国开始出现滇缅边界的领土纠纷。1886年7月在北京签订《缅甸条款》,清政府承认英国在缅甸的特权,英国同意缅甸每届十年“循例”向中国“呈进方物”。清政府虽然达到使英国“勿阻朝贡”的谈判要求,但实际上清朝与缅甸的宗藩关系已不复存在。

(十)缅甸佛教青年会是缅甸最早成立的带有初期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团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缅甸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压制,殖民统治给广大缅甸人民带来苦难,促使缅甸民族进一步觉醒,缅甸人民开始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佛教青年会于1906 年在仰光成立,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佛教青年会的早期宗旨是:热爱祖国,民族团结;重视文化,支持教育;发扬宗教,复兴佛教;要求英国殖民政府尊重人权;佛教青年会的后期宗旨:要求缅甸地方自治,缅人治缅。最初会员只有20多人,领导人有吴貌基、吴梅翁、吴钦、吴巴英、吴巴佩等。1909年会员发展到236 人,1911年有15个地区分会组织。由于缅甸的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十分软弱,加上佛教在人民生活中有很大影响,这个组织初期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改革要求,未能参加群众性政治斗争。它主张复兴佛教,培养人民的爱国感情,同不良的民族习惯作斗争。它开办图书馆,要求缅甸人民在受教育方面享有同英国人一样的平等权利。1911年创办缅文日报《太阳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激进派的增强,这个组织发生变化。1916年将开会时所唱的英王赞歌《主佑我王》改为《佛佑我王》,1917 年以后开始提出政治要求和参加群众性的政治斗争。它宣布不承认立法会议3位缅籍议员的代表资格,因为他们未经人民的选举。它反对英国人把持缅甸学校,反对铁路上设置供欧洲人专用的车厢,要求禁止欧洲人穿鞋进入佛教寺庙。它提倡国货,要求发展本国手工业生产。要求禁止高利贷活动,防止土地落入外国人手中,它还要求把缅甸从印度分离出来。这些要求引起殖民当局的恐慌,同年殖民当局下令,所有在政府机关供职的人员要退出佛教青年会。1919 年佛教青年会抗议殖民当局在学校中取消缅语课程,抗议堵塞仰光大金塔西门,设置英军坟场。它反对殖民当局在缅甸进行的欺骗性改革,派代表团赴伦敦,要求在缅甸实施印度其他省分实行的改革。1920年9月在卑谬举行的年会上“缅甸佛教青年会”改名为“缅甸人民团体总会”,开始更大规模地参加群众性的政治斗争。但是在英国殖民当局的干预和分裂下其中一些人推出该组织,建立“缅甸人民党”,主张通过和英国殖民当局合作以实现自治的“温和路线”,不久缅甸人民团体总会就被迫在内讧中瓦解了。1930年原佛教青年会和缅甸人民团体总会中的部分中坚分子,在仰光大学成立“我缅人协会”,主张民族独立,主要成员为吴努与昂山,1938年之后德钦昂山担任该组织的领袖后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名义上独立的缅甸执行政府。在日本支持下昂山将军(又译翁山)组织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1947年2月在缅甸北部掸邦彬龙镇,缅族、掸族、克钦族和钦族领导人签署《彬龙协议》,同意建立统一的缅甸联邦,共同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十一)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获得独立。1949年12月11日吴努正式宣布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在1948—1950年缅甸奉行亲西方外交。独立后的缅甸由于缅甸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的反抗以及缅甸主体民族的缅族与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使得国内纷争不断,在1950年发生大规模的内战,执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1958年发生分裂。1950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之下国民党第8军和第26军部分部队分批败退到缅甸北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中央情报局提出的“白纸行动”计划,暗中支援李弥部队进攻云南,以分散美军在朝鲜战场承受的军事压力。1953年3月缅甸将国民党残部问题提交联合国,要求谴责台湾为“侵略者”,并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李弥部队对缅甸的敌对行动。台湾地区接回一部分军队与眷属,其他人则进入泰国,称为泰北孤军。1960年缅甸举行大选,由吴努重新取得执政权,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签订《中缅边界条约》。1886年英国占领整个缅甸本部,国对缅甸施行“分而治之”政策,在缅甸本部建立现代行政体系进行直接统治,在掸人、克耶人、克钦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保留贡榜王朝时期推行的土司制度等社会政治制度,给予少数民族上层以一定特权,利用他们对当地人民进行间接统治。英国人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于伊洛瓦底,兴建与改善铁路和道路,大量的印度劳工移民与资本家也进入缅甸,威胁当地经济。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英国发展英式教育,影响缅甸佛教,使僧侣开始反抗,缅甸佛教成缅甸民族主义与反殖民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独立浪潮也传入缅甸,1920年仰光大学爆发反对殖民教育的“国民教育运动”,导致“佛教青年会”结合其他团体成立“缅甸人民团体总会”,其改革要求被英国拒绝。1930年代学生与农民暴动持续,英国改采怀柔政策。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本国内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名义上独立的缅甸执行政府。在日本支持下昂山将军(又译翁山)组织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1947年2月在缅甸北部掸邦彬龙镇中缅族、掸族、克钦族和钦族领导人签署《彬龙协议》,同意建立统一的缅甸联邦,共同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但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继续领导独立运动,在英国议会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之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缅甸联邦。

(十二)缅甸独立以后中央政府收紧对各个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违反《彬龙协议》,少数民族纷纷组织军队对抗政府,导致缅甸长达30多年尚未结束的内战。1962年军事将领吴奈温发动政变并成立以军事统治的政府,宣布要使缅甸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闭经济管理,自此缅甸经济停滞不前。吴奈温执政后对内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一度对主要工商企业实行国有化。吴奈温一直强调缅甸奉行独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结盟对外政策,人民对于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满。同年7月7日学生在仰光大学发起示威活动抗议军事政权,军队则在吴奈温的间接指使下以血腥镇压这个活动。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支持缅甸北部的缅甸共产党武装,邓小平上台以后撤出全部在缅中国军队,从此缅共武装失势。1974年奈温颁布缅甸“1974年宪法”,缅甸境内的所有少数族群宣布起义,并于1975年建立“联邦民族民主阵线”(民族民主阵线)。因治理不当和腐败导致的经济严重萧条,缅甸政府于1977年开始寻求外援。1980年代后期缅甸已是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1987年联合国将缅甸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1989年6月18日在苏貌将掌政下缅甸的英文官方名称由Burma改为Myanmar,国内反政府活动仍旧持续四起,昂山的女儿昂山素季在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1988年成为缅甸迈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动力。昂山素季因公然批评吴奈温而被吴山友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虽然她曾在1995年获得释放,但之后再次遭到软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获释。2005年缅甸首都由仰光迁往内比都,2008年军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举办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并在2010年举行民主选举来成立新政府。缅甸民主改革是指缅甸自从2010年结束军政府统治、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执政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措施,重要措施有政府释放被软禁超过15年的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并与她进行对话,大赦多名政治犯,建立国家人权委员会,颁布赋予劳工有组建工会和罢工等权利的劳动法,放松出版审查等内容。这些改革被认为是缅甸自从2010年国会大选以来当局所承诺的使缅甸逐步迈向民主国家和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结果与象征,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同意由缅甸主办2014年的东盟峰会。11月中旬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也被当局允许注册为合法政党,并参加后来的议会补选。2011年登盛政府上台之后缅甸进一步推行多种对外开放和对内取消抑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出口部门发展。缅甸人均收入水平提升较快,2015年达到1200美元,与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一起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低收入国家。2013年底缅甸政府释放所有被关押的政治犯,不过联邦政府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例如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矛盾冲突难以结束、民族和解和经济建设等,1948—2015年缅甸政府军同相关族群武装组织共发生268起规模、强度、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武装冲突事件。

(十三)佛教是缅甸的国教,僧侣受历代缅王的庇护,并拥有土地、司法、教育等特权,代表一种社会和政治力量,受到宫廷和全国人民的尊重。英国统治缅甸后取消佛教僧侣的特权,改变僧侣的地位,因此佛教僧侣就成为早期反帝力量,这是缅甸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另一个特点。缅甸民主改革是指缅甸自从2010年结束军政府统治、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执政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措施,重要措施有政府释放被软禁超过15年的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姬并与她进行对话,大赦多名政治犯,建立国家人权委员会,颁布赋予劳工有组建工会和罢工等权利的劳动法,放松出版审查等内容。这些改革被认为是缅甸自从2010年国会大选以来当局所承诺的使缅甸逐步迈向民主国家和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结果与象征,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同意由缅甸主办2014年的东盟峰会。11月中旬昂山素姬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也被当局允许注册为合法政党,并参加后来的议会补选。2011年12月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缅甸进行访问,成为50多年来第一位访问缅甸的美国高级官员。不过缅甸还有不少政治犯被关押着,政府军与地方武装的冲突依然持续着。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西藏、云南接壤,西边与印度、孟加拉国为邻,东面接连泰国、老挝。据《锡兰岛史》记载显示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曾派遣须那、郁多罗二人到金地国传教,有人认为“金地国”就是现在下缅甸的“打端”一带,更有不少缅甸人一再强调说五世纪中叶的注释家佛音就是出身“打端”的。此外佛陀成道时最初布施食物的两位商人相传是缅甸人,又盛传佛陀曾亲临上缅甸的蒲甘布教。根据当地出土的文物显示约可推定上缅甸是北印度的文化系统,下缅甸文化则是来自南印度。有关缅甸的宗教首先传入的是印度的婆罗门教,稍后佛教由孟加拉、奥立沙等地传入。最初传入缅甸的是上座部佛教,10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及密教才开始传入。在11世纪以前缅甸有一种“大乘阿利僧派”存在,这一派的僧众身着蓝色法服,蓄发,认为:“如果造恶,只需念诵救护咒,就可不受因果报应。”可以说这一派较印度性力派更为极端,他们是阿奴律陀王之前进入缅甸的。1044年阿奴律陀统一全国,建都蒲甘,称为蒲甘王朝(1044至1287年)。1057年征服打端,请回比丘、三藏圣典、佛舍利、宝物等。又由高僧阿罗汉领导改革僧团,虔诚信仰上座部佛教,原先的大乘佛教、密教、婆罗门教逐渐消失。不久在蒲甘修建瑞德宫佛塔,历经两代才完工。锡兰国王毘舍耶婆诃一世曾遣使到缅甸,求赐三藏,请派僧团,一时缅甸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在蒲甘佛教的全盛时期上缅甸共有1.3万座塔与僧院,其中大寺派影响力最强,缅甸开始有留学锡兰的僧侣,缅甸高僧车波多即在大寺受戒,留学10年。12世纪时僧团分裂为锡兰宗派与原有的缅甸宗派,锡兰宗派不久更分为尸婆利、多摩陵陀、阿难陀等3个僧团。虽然分裂,但各派仍极力弘扬佛法,所以佛教仍非常兴盛。

(十四)1077年蒙古人南侵,蒲甘王朝没落,10年后政权转移到掸族手中。此后缅甸不再出现统一王国,直到16世纪中叶。在200余年间不论北方的阿瓦王朝,或南方的庇古王朝都重视并发扬佛教,例如《名义明灯》、《声韵精义》、《迦旃延文法注》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名著。15世纪中叶南方共分为6个宗派,受比丘戒的有1.5万多人,后来经达磨悉提王的改革,僧团才告统一。代掸族而起的仍是缅甸人,建立东固王朝(1531至1752年),对佛教贡献很大。这个期间编成《达磨他憍》、《拘僧殊》两部律典,完成《摩尼珠论》、《法王七事论》、《阿毘达磨颂》、《律庄严疏》、《誉增论》等论著或注疏,并建造摩诃摩尼佛塔、耶舍摩尼须罗佛塔、加多奇佛塔,当时的著名高僧有毘陀罗毘那婆斯、雅利安楞伽罗、最胜法、智愿等。18世纪缅甸佛教发生着衣论争,形成偏袒派与通肩派两派的对立,百年后开始由主张着衣时覆盖双肩的通肩派获胜。当时东固王朝已灭亡,贡榜王朝(1752至1885年)代之兴起。百余年间佛教仍受到王室保护,陆续有缅甸文经典的翻译。西方的势力也因此时仰光辟为通商口岸而不断入侵,1886年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至1947年宣告独立。期间60余年英国人并未以政治干涉宗教,所以在1906年有“缅甸佛教青年会”的成立,号召缅甸独立,此后便有很多僧侣参与独立运动。现今缅甸佛教僧团主要有哆达磨、瑞景、达婆罗三派,他们在教学上对于所遵奉的三藏圣典大抵是一致的,只有在戒律上特别是对于所持的用物、着衣法及生活仪礼等有着若干差别。前二者是传统的宗派,组织庞大,僧众较多。达婆罗派成立最晚,约在19世纪末叶由旧哆达磨派改革而成,戒律上主张严格实践,僧众最少。依照缅甸的一般习俗,男子在十四、五岁时,须入寺短期出家。在各国佛教中以缅甸僧侣的测试制度最为严格,通过律藏测试的人称为持律者,三藏全部通过的人称为三藏师,这是缅甸僧侣的最高荣誉。1950年缅甸政府设立僧伽法庭、宗教部和佛法院:僧伽法庭:僧伽法庭分设二处:一在仰光,一在曼德勒。负责僧伽戒律的指导和监督,并解决僧俗间的法律问题。宗教部:宗教部的设立目的在于制定法律辅助僧伽,由政府资助成立佛教大学、训练师资,因此政府和佛教之间有极其密切的接触。佛法院:佛法院是全国佛教徒的代表机构,成立宗旨是在国内外弘扬佛法、设立布教中心、开办课程和机构、举办佛典口试和笔试。曾于1954年5月至1956年5月召开第6次佛教经典结集大会,大会场所设于仰光郊区,系仿照佛陀入灭后于灵鹫山所举行第1次结集时的七叶窟。这次结集的成果根据第5次结集所镌刻的729块大理石刻文为依据,并参考锡兰文版、泰文版、高棉文版和伦敦“巴利圣典协会”的版本,作详细考订而出版整套的巴利文南传经典。这次的结集大会成绩斐然,约有3000名青年佛子剃度出家。在经过许多的困难之后,1961年8月26日终于通过宪法,宣布佛教为缅甸国教。缅甸由军政府掌权,宪法只在第二十条规定佛教是一个拥有特殊地位,并为多数人民所信仰的宗教。

缅甸联邦共和国特点总结

(一)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相连,西南濒临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接壤,海岸线长2832公里,国土面积为676578平方公里。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为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而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畅通无阻。缅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较少。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25℃;最热月(4、5月间)平均气温为25℃-30℃,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缅甸雨量丰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7、8三个月,其次为5、9、10月。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缅甸的干燥地带,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缅甸东部掸邦-德林达依高地集中分布着如铅、锌、银、锡、钨、锑、宝石和玉石等矿产,其中有包德温铅锌银矿(二战前为世界最大的有色多金属矿)、汉因基钨锡矿(一战前为世界最大的钨锡脉状矿床)、茂奇钨锡矿(二战前为世界最大的钨锡脉状矿床)、抹谷-孟密地区的宝、玉石。缅甸中部主要有铜、金、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的分布,如蒙育瓦铜矿、皎帕托金矿、曼德勒省土因东油气田、勃固省沙廉油田、伊洛瓦底省宫达尼村油气田、实皆省葛里瓦煤矿、达贡山镍矿等。缅甸西部那加-若开山区有铬、镍的分布,如姆韦当铬、缅甸镍矿等。由于缅甸缺乏通盘地质勘查能力,因此对矿藏储量及分布尚无精确统计数据。缅甸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石油开采有百余年历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开始出口到欧洲。根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评估报告显示缅甸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其中内陆开采区块有53个、近海开采区块有51个,根据初步测量结果显示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1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近年来随着中石油、Woodside等公司在缅甸天然气领域探井新发现,缅甸在亚太地区天然气储量占比由2.6%上升至4.14%,成为该地区天然气储量第七大的国家。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竹类品种约97种,竹林面积约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开、缅甸中部地区。藤木约32种,主要分布在克钦、掸邦,有水藤、红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二)2014年4月开始缅甸政府禁止原木出口,缅甸民盟政府注重林业资源保护,2017年11月底缅甸国家投资委员会暂停审批使用缅甸原始森林出产的木材原料加工厂项目。据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显示缅甸森林覆盖率为42.19%,居东南亚首位。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克钦邦、曼德勒和仰光等6个省份,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公里,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境内1660公里,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经过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水力发电依然是缅甸的主力电源,缅甸水力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7.7%。缅甸海岸线漫长,内陆湖泊众多,渔业资源丰富。因受资金、技术、捕捞、加工、养殖水平等条件限制,对外合作开发潜力大。缅甸海岸线长2832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48.6万平方公里,适宜捕捞海域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缅甸沿海鱼虾5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石斑鱼、鲳6缅 甸鱼、龙虾、黄鱼、带鱼、鲨鱼、比目鱼、鲥鱼、虎虾、琵琶虾等约105种,820万公顷的内陆江湖内也有大量淡水鱼虾。缅甸水产档次高、品质优,适宜海水、淡水养殖,1990年缅甸政府颁布《缅甸海洋渔业法》,1993年颁布《缅甸海洋渔业法修正案》。1994年撤销国家渔业公司,所有鱼塘、冷库、加工厂转让给个人,国家只保留示范鱼塘、苗塘。水产已成为仅次于农业和工业的第三大主要经济产业和重要创汇产业,缅甸海产品主要出口中国、新加坡、泰国、韩国、孟加拉、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缅甸全国分为7个省、7个邦和2个中央直辖市,7个省分别为仰光、曼德勒、勃固、马圭、实皆、伊洛瓦底、德林达依,7个邦分别为掸邦、克钦邦、克耶邦、孟邦、克伦邦、钦邦、若开邦,两个直辖市为内比都和仰光。2005年11月行政首都由仰光迁到内比都,南距仰光390公里,北距古都曼德勒320公里,属缅甸中部地区。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邦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联邦区是首都内比都。2022年4月30日缅甸发布公告,对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将之前全国的75个县重新划分为121个县,增设46个县区。内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唐河谷的狭长地带,北依山势,南望平川,战略地位重要。全市总面积为2725平方英里,下辖彬马那县、达贡镇和雷威镇,人口数为129万,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

(三)仰光是缅甸第一大经济中心,是仰光省的省会。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东部,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地势低平,是缅甸最大的城市,全国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仰光市下辖33个镇区,面积为312平方英里,人口数为600万,其中华人华侨约20万人。缅甸约有人口5417万,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华人华侨约250万。1974年缅甸制定《缅甸社会主义联邦宪法》,1988年军政府接管政权后宣布废除宪法,并于1993年起召开国民大会制定新宪法。2008年5月新宪法草案经全民公决通过,并于2011年1月31日正式生效。2019年2月19日缅甸议会批准设立修宪委员会,研究修改宪法条款,该委员会由45名代表组成,主要来自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军方、巩固与发展党以及少数民族政党。该委员会负责将修改意见和讨论结果编撰成修改草案,提交联邦议会表决。议会是缅甸的立法机构,2012年4月1日缅甸举行议会补选(克钦邦3个选区因安全原因取消投票),民盟获得联邦议会45个可选空缺议席中的43个,成为议会第一大反对党。5月2日昂山素季与其他新当选议员宣誓就职,2015年11月8日民盟在全国大选中获得人民院440个席位中的255个以及民族院224个席位中的135个。缅甸法院和检察机关共分4级,设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长办公室,下设省邦、县及镇区3级法院和检察机关。最高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总检察长办公室为国家最高检察机关。1988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国家政权,宣布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民主制。1990年5月27日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有93个政党参加竞选,后大批政党自行解散或被取缔。缅甸总统为国家领导及政府首脑,政府设有国家投资委员会,有关国内外的重要投资项目均必须由主管部门通过投资委员会审批并报经内阁会议批准。政府管理机构共设23个部,其中经济主管部门主要有计划、财政与工业部、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商务部、农业畜牧与灌溉部、电力与能源部、资源与环保部、交通与通讯部、建设部、国际合作部等。2018年11月新成立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2019年11月将工业部和计划与财政部合并为计划、财政与工业部。仰光市政府大楼国家计划、财政与工业部负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起草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下设中央监察局、中央统计局、投资与公司管理局、国家档案局、计划局和项目发展评估工作局等。商务部负责制订和颁布关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法令法规,批准颁发进出口营业执照以及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协调国内外展会,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缅甸1948年独立后到1962年实行市场经济,1962年到1988年实行计划经济,1988年后实行市场经济。2016年7月缅政府颁布“12点国家经济政策”,10月18日缅甸《投资法》经总统廷觉签署正式生效。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1948年独立后到1962年实行市场经济,1962—1988年实行计划经济,1988年后实行市场经济。

(四)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基础,也是民盟政府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缅甸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其中大多以农业和畜牧业维生。缅甸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常规作物,和橡胶、甘蔗、棉花、棕榈等工业用作物,近年来豆类已超过大米成为缅甸出口创汇的最主要农产品,豆类出口额占到农产品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大米出口额紧随其次。纺织制衣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缅甸蓬勃发展,缅甸纺织品出口额占缅甸同期出口总额的25.2%,出口额位居首位。外国企业在缅甸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投资留存项目88个,投资额外商在缅甸投资的29.2%。缅甸天然气出口额占缅甸出口总额的13.2%,中国石油、北方石油以及泰国的、韩国的大宇、法国的道达尔、越南石油公司都已与缅甸签署油气勘探开发区块协议。缅甸大型国有企业主要有缅甸第一矿业公司、第二矿业公司、缅甸油气公司、缅甸珠宝公司等,私营大型企业主要有FMI、亚洲世界、钻石星、瑞丹伦等。受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所限,缅甸钢铁、化工、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产业发展滞后,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近年来缅甸交通通讯业发展较快,缅甸交通通讯业吸引外资额仅次于制造业,排名第二。缅甸已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国营专业银行为主体,私营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分行等多种金融组织并存的银行体系,缅甸有4家国有银行和27家私营银行。缅甸政府允许外国人或外国资本在缅甸建立外资银行或外国银行办事处,在缅甸开设代表处的外资银行和信贷公司共有51家,获批在缅开设分行的外资银行有13家,批复7家外资银行初步营运筹备许可,外资银行的开设对缅甸的经济金融领域现代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3月20日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取消外汇券的议案,2016年3月25日缅甸首家证券交易所“仰光证券交易”所正式开盘交易,共有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供交易。缅甸作为东盟成员国,已加入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韩国-东盟自贸区、日本-东盟自贸区、印度-东盟自贸区等,同时享受美国、欧盟等给予的贸易普惠制待遇。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泰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缅甸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大米、玉米、豆类、水产品、橡胶、皮革、矿产品、木材、珍珠、宝石等。主要进口商品:燃油、工业原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零配件、五金产品和消费品。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在缅甸12个领域投资1999个项目,前五位累计直接投资来源地分别为新加坡、中国、泰国、中国香港和英国。缅甸吸引大量国际援助,主要形式包括无偿援助项目和技术援助项目,这些国际援助主要来自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日本的援助金额排在首位,其次是亚洲开发银行,第三是世界银行。缅甸法定货币为缅币,面额主要有10000、5000、1000、500、200、100、50等,可自由兑换。

(五)缅甸文化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缅甸各民族的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风俗习惯等都留下佛教文化的烙印,近现代以来缅甸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缅甸音乐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双重影响,缅甸北部民族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艺术方面也有相通之处。缅甸中南部则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较深,缅甸的古典戏剧、舞蹈大都与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有关。缅甸古典音乐中的调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庆,悲哀、婚礼、葬礼等均应采用不同的调式。缅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是弯琴(缅语为桑柯)这是缅甸所特有的弓型竖琴,中国唐朝时称为风首箜篌,缅甸主要文化机构和设施有国家舞剧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昂山博物馆等。缅甸是个信仰自由的国家,不同宗教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每年都有许多各种宗教的仪式、节日。信仰佛教人数最多,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遇有红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请僧侣到家供斋或到寺庙布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上千年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缅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另外还有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赤脚,否则将被视为对佛教不敬。缅甸共有135个民族、100多种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缅语、英语,主要的民族语言包括缅、克钦、克耶、克伦、钦、孟、若开、掸等民族的语言,英语是流行的主要外国语。缅甸语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缅甸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孟等族有文字。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菜肴特点为油多、酸辣、味重。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统称“笼基”,男裙称“布梭”,女裙称“特敏”。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场合时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喜爱用“檀那伽”的香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先生之意),对平辈冠以“哥”(兄辈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意为姑娘姐妹)。凡是军人,名字都冠以“波”或军衔,军官转业后则冠以“吴”相称。

(六)按缅甸佛教习惯时男子在成人前一般从五六岁起都要举行剃度仪式,进寺庙当一次和尚。时间可长可短,一般为一个星期,这样才算成人,在社会上才会受到尊敬。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小孩双手交叉胸前,表示对大人的尊敬。缅甸民族为人谦卑,与缅甸人民交往忌趾高气扬。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缅军成立于1941年,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国防军总司令部是缅军最高领导决策机构和军事指挥机关,国防军总司令部下设三个军种司令部——陆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分别负责各军种的作战指挥。军队最高领导人国防军总司令无任期限制,通常至退休年龄时退役,2016年民盟政府执政后军队即明确表态三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的退休年龄将延期五年。缅甸有数十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主要分布在若开邦、掸邦等7个邦。据缅甸建设部高速公路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缅甸公路总里程为4.19万公里,其中沥青路总长2.59万公里、碎石路总长3011公里、土路总长4491公里,缅甸与中国、老挝、泰国、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连接中国与缅甸的缅甸公路主要有滕密公路,腾密公路缅甸段起点为云南腾冲与缅甸接壤的中缅南四号界桩,终点是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公路全部由中国援建。缅甸铁路基础设施较差,路网陈旧,主要线路有仰光-曼德勒、仰光-勃固、仰光-毛淡棉,仰光-卑谬、曼德勒-密支那等。据缅甸交通与通讯部铁路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缅甸铁路全长6112.29公里,多为窄轨,有960个站点。拥有客车厢990节、货车厢1847节,目前尚无城市地铁。缅甸全国有29家航空公司,主要航空公司有缅甸航空公司、缅甸国际航空公司、曼德勒航空公司、仰光航空公司、甘波扎航空公司、蒲甘航空公司、亚洲之翼航空公司、金色缅甸航空公司等。缅甸全国有国际机场3个、国内机场31个,主要机场有仰光国际机场、曼德勒国际机场、内比都国际机场、黑河机场、蒲甘机场、丹兑机场等。仰光、内比都和曼德勒机场为国际机场。缅甸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达航线,主要国际航线可达曼谷、清迈、北京、昆明、广州、南宁、成都、西安、杭州、重庆、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达卡、金边、河内、胡志明、加尔各答、达卡、首尔、多哈等城市,缅甸国内大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均已通航。缅甸主要港口有仰光港、勃生港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缅甸的海港。缅甸交通与通讯部数据显示内河航道约14842.6公里,仰光港口包括仰光港和迪洛瓦港。缅甸科技基础薄弱,设施和人才匮乏,科研水平和能力不足,经济科技发展数据缺乏系统科学的统计,2016年4月民盟政府执政时将原科技部合并到教育部。

(七)2018年6月缅甸颁布《缅甸科技创新法》,《缅甸实现2018-2030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9年3月成立以副总统吴敏瑞为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缅甸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和扫盲工作,全民成人识字率约94.75%。实行小学义务教育,教育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儿园和学前学校,招收3-5岁儿童。基础教育学制为10年,1-4年级为小学,5-8年级为普通初级中学,9-10年级为高级中学,高等教育学制4-6年不等。缅甸共有基础教育学校40876所、大学与学院108所、师范学院20所,科技与技术大学63所、部属大学与学院22所,著名学府有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等。根据缅甸卫生与体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缅甸共有公立医院1115所、医生10479名、护士20881名,主要传染病有登革热、疟疾、肝炎、肺结核。全国近1/10的人患有肝炎,结核病的发病人数排在全球前30名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缅甸全国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4.9%,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时人均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267.2美元。女性人均寿命为69.11,男性人均寿命为64.38岁。新生儿死亡率为30.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7.7‰。男女比例为88比100,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成员外出务工(含赴国外)比例较高,各类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12%。缅甸交通与通讯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缅甸全国共有1388个邮局,电话交换台中442个为自动交换台,6个为人工接线台。缅甸网络用户共4027.17万,移动电话用户共3998.87万。在国际通讯方面缅甸不仅开通国际卫星电话,而且可以通过亚欧海底光缆2万条线路与33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连通,并能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通话。缅甸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5651兆瓦,其中水电为3259兆瓦,占57.7%;天然气电为1779兆瓦,占33.3%;火电为496兆瓦,占7.3%;柴油发电为117兆瓦,占1.6%。缅甸全年总发电量为111.29亿千瓦时,总消耗电量为94.73亿千瓦时,缅甸50%家庭实现供电。缅甸奉行“不结盟、积极、独立”的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不依附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在国际关系中保持中立。不允许外国在缅甸驻军,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对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同倡导者之一。1988年军政府上台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终止对缅甸经济技术援助,禁止对缅甸进行投资。1997年缅甸加入东盟后与东盟及周边国家关系有较大发展,缅甸已与12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八)19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缅、印(度)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0年两国签订边界条约,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近年来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继续稳步发展,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为缅第一大贸易伙伴1948年美国和缅甸两国建交,缅甸军队接管政权后美国把驻缅甸使馆降为代办级,停止对缅甸提供经援和禁毒援助,撤销给缅甸的贸易普惠制,对缅甸实行武器禁运,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向缅甸提供援助,不向缅甸高官及其家属发放入境签证。1997年5月克林顿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商人对缅甸进行新的投资。2000年12月克林顿授予昂山素季“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003年7月布什总统签署强化对缅甸制裁法案,主要措施有:禁止缅甸“和发委”成员、巩协官员、国企官员入境;禁止从缅甸进口商品;冻结军政及上述官员在美国资产及缅甸国有银行存款等。2005年1月美国将缅甸列为“暴政前哨”国家,2007年9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冻结包括缅甸“和发委”主席丹瑞在内的10名官员在美国的资产,同时禁止美国公司或个人与上述10名缅甸官员进行商业往来。10月美国对缅甸实施新的制裁措施:命令商务部严格控制对缅甸出口;在过去制裁的基础上对另外11名缅甸政府官员在美国的资产实施冻结,同时对其他12个相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2008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案,扩大对缅甸政府的制裁,包括冻结缅甸政府与军事领袖的个人资产、禁止缅甸红宝石与玉石出口美国市场、美国财政部宣布对10家与缅甸政府有关的公司进行经济制裁。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公布对缅甸的新政策,在维持现有制裁同时恢复与缅甸直接接触并有条件扩大对缅甸人道援助。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加坡与包括缅甸总理吴登盛在内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2011年9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助理国务卿波斯纳和缅甸问题特使米德伟分别在华盛顿会见缅甸外长吴温纳貌伦,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2012年初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相继宣布放松对缅甸制裁,2012年7月缅美正式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2016年11月美国宣布解除对缅甸经济制裁。在1997年加入东盟后缅甸重视与东盟各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印度是缅甸在南亚的重要邻国,缅甸也是印度推动“东进”运动的重点国家。孟加拉国是缅甸在南亚的另一重要邻国,2017年以来靠近缅孟边界的缅甸若开邦地区暴力恐袭事件持续升级,数十万穆斯林难民逃离缅甸至孟加拉国。2017年11月23日缅甸和孟加拉国就遣返难民事达成初步共识并签署谅解备忘录,2018年4月11日缅甸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部长温妙埃博士赴孟加拉国商讨遣返难民相关事宜,民盟政府上台后希望与西方保持较好关系。

孟族

(一)孟族是缅甸与泰国一古老民族,在缅甸少数民族中排名第四,人口数为13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2.8%。属于亚美人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孟族多居住在平原地区,从事水稻种植。历史上孟族曾建造过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是东南亚水稻种植的先驱。孟族地区出产的水稻品种多、质量好,孟族也擅长庭院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有水果、橡胶等,制盐业、家庭手工业也是较为重要的经济行业。他们是百濮的一支,他们文化与缅族文化相似。他们多数分布于掸邦、孟邦与伊洛瓦底河流域,他们有一直通王国(苏伐那蒲迷王朝)共传59代,至摩奴哈王时为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所灭,他们是最早信仰从斯里兰卡带来的上座部佛教的东南亚民族。直通王国是缅甸南方一个孟族王国,在9世纪时出现,生存至11世纪中叶。该国基本上是一个以直通为中心的城邦,并直接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交易。该国也是小乘佛教引入东南亚的起点,直通王国在1057年被阿努律陀的蒲甘王朝所灭。泰国与缅甸很多早期王国也是他们建立,相传在今泰国境内繁荣一时的陀罗钵地王朝即由孟族建立和主导。现在大部份都居住在泰南地区,现在在泰国地区的孟族大都吸收泰族的习俗。其他地方的孟族也多被当地人同化,目前他们与其他缅甸少数民族一样在泰国有难民社区。孟族有自己的语言,孟语属于南亚语系盂高棉语族孟语支。孟语一度在缅甸影响很大,缅文字母便是依据孟文字母刨制的。孟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谓语、宾语,各地孟族有方言分歧。孟族是缅甸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孟邦、克伦邦、丹那沙林省、勃固省、仰光省。属于亚美人种,孟族人信仰佛教。孟族文化既承袭外来文化,又发展本族群文化。孟文是一种拼音文字,由35个基本辅音与元音的上下加字或前后加字相拼而成。孟文字母产生的时间较早,据文字学家考证显示孟文由产生于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时期的南印度帕瓦那字母演变而成,4世纪后孟文被大量地应用于碑铭。孟族多居住在平原地区,从事水稻种植。历史上孟族曾建造过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是东南亚水稻种植的先驱。孟族地区出产的水稻品种多、质量好,孟族也擅长庭院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有水果、橡胶等,制盐业、家庭手工业也是较为重要的经济行业。孟族是最先从中国内地进入缅甸境内的孟高棉语族中的主要民族,在前2000年前后进入缅甸境内,最后定居在下缅甸的东南部一带,他们曾在下缅甸建立过强大的孟王朝。孟族人的祖先是从事农耕的民族,他们进入缅甸以后也将种植水稻和灌溉技术带到缅甸境内。孟族人不仅善于种植水稻,还擅长果园的园艺,制盐、捕鱼和手工业也很发达。在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区中水利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主要农作物有稻谷、花生、豆类、橡 胶、甘蔗、芝麻、黄麻、烟草等。

(二)孟人来源于先秦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百濮民族集团,据前苏联考古学家证实显示早在前20世纪就有大批原居住在华南、西南地区的孟高棉部落南迁,他们以湄南河流域为中心,在中南半岛上创造辉煌的古代文明,这支讲孟高棉语的民族在当时有着较其它民族更为先进的文化。公元前后古孟高棉人由中国分两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今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甸,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锡当江与萨尔温江流域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相接壤的“孔雀尾巴”狭长边区。他们先后建立克利斯国、林杨国、杜温那补米直通国(黄金国)等。573年直通国的两位王子Thamala、Wimala兴建勃固城,此后400多年间孟族在缅甸南部建立直通、堕和罗、弥臣、昆仑、土瓦、丹老等国,其中最著名的是“汉达瓦底”勃固王朝(825-1757)。孟族人民在6世纪就开始使用孟文字母(后为缅文所采用),600年出现孟文碑铭,609年出现古柬埔寨碑铭。1044年缅族蒲甘王朝(缅甸第一统一政权)国王阿奴律陀(1044-1077)统一缅甸全国,他以直通国拒借上座部“三藏佛经”并出言侮辱为由,1057年消灭直通国,活捉孟国王“马努哈为蒲甘佛塔奴。1287年缅族蒲甘王朝为蒙古忽必烈所灭,当时孟族就以勃固城为中心(离仰光约80公里),复兴“汉达瓦底”勃固王朝。至1557年“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再次被缅族的东吁王朝(1551-1581,缅甸第二统一政权)的莽应龙大帝(1515-1581)征服,随后只要有机会,“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又东山再起。正如丹瑞大将所说:“1757年‘汉达瓦底’勃固王朝终于一了百了,被雍籍牙大帝永远消灭,从此孟族就成了亡国奴。”孟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对缅族和掸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缅族文化就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孟族文化是缅族文化的两大基础之一,孟族的建筑、 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对缅族的影响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区内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仍然保留着孟族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但是由于孟族王朝多次被缅族所灭,因此居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缅族同化,其风俗习惯已与缅族基本上没有差异。孟族擅长音乐舞蹈,孟族乐器有五种,即铜、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鹤、羊、牛 、马、象、孔雀与杜鹃。音阶分7声,每声再分大、中、小3种,共21声。此外孟族还有许多独特的乐器,如月牙琴、鳄鱼琴、孟族唢呐等。直通王国是缅甸南方一个孟族王国,在9世纪时出现生存至11世纪中叶。该国基本上是一个以直通为中心的城邦,并直接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交易。该国也是上座部佛教引入东南亚的起点,直通王国在1057年被阿努律陀的蒲甘王朝所灭。

(三)孟族传统认为这王国称苏伐那蒲迷,在佛陀时代已有此名称。根据孟族的说法时直通王国在佛陀时代成立,有五十九代,传说还认为勃固由孟族建立。1057年阿努律陀在孟族国师善阿罗汉建议下改宗上座部佛教,之后以国王摩奴哈拒绝奉献三藏经为名发兵。根据编年史显示国王摩奴哈1057年5月17日投降,大批工匠和宗教文献传入北部,其文学和宗教传统有助于塑造早期缅族及蒲甘文化。勃固王朝亦译白古王朝,是蒲甘王朝瓦解后建立的一个缅甸地方割据政权。下缅甸孟族首领伐丽流于1281年在马都八建都为王,1369年迁都于勃固,建立该王朝。从1386年起阿瓦王朝出于经济利益和向下缅甸移民的需要与勃固王朝进行长达40年的战争,40年战争期间双方更迭三代国王,1425年后上、下缅甸都受到战争的灾害。勃固王国在女王信修浮(1453—1472)和其女婿达摩悉提(1472—1492)执政时期达到极盛时期,伐丽流趁蒲甘王国的衰败,称霸下缅甸,1298年向中国称臣。伐丽流时期缅甸出现最古的法典《伐丽流法典》,后来伐丽流被他的几个外孙刺杀,众大臣清除这些叛乱者,伐丽流的弟弟继位。这一时期孟族向外征讨景迈,获得蓝本村等地。国中政局不稳,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掸族移民刺杀的事情发生。1353年频耶宇继位,景迈入侵直通县等地,经过3年苦战后终于击退强敌。1362年修建瑞德宫宝塔,一次频耶宇狩猎,时其亲属竟发动叛乱,自立为王,频耶宇欲联景迈军进攻。1369年他倚重的一个大臣病故,只好迁居勃固。频耶宇晚年宫廷政变频仍,国内战事不断。1385年罗娑陀利得到勃固人的拥戴,成为新王。初时缅人的压力尚不大,罗娑陀利派七百人征服仙道卫。1390年罗娑陀利的统治达到顶点,不但打退北缅军队,亦成功镇压各方叛乱,但此后走向衰落。虽然1414年打败阿瓦军,但北方掸族、缅族大军压境,南方民族亦频频出击,1539年为东吁王朝所灭,孟族人的服饰基本与缅族相同。若开民族解放军1973年在泰国缅甸边境得到克伦民族联盟支持成立,是缅甸西部主要反政府民族武装,该组织的目的是保护若开族人民,实现和平、正义、自由和发展。若开民族解放军1973年在泰国缅甸边境得到克伦民族联盟支持成立,是缅甸西部主要反政府民族武装,目的是争取若开民族解放自治。2015年2月“若开解放军”、“崩龙解放军”、果敢同盟军等多数武装均已经与政府军发生大小不等的冲突,这与“民主变革”后的缅甸政治议程不相符。1月份时候若开民族军已经进入北部掸邦配合民族武装联军作战,有2000以上兵力,果敢军方面也是2000左右兵力。另外德昂民族解放军野战部队加上地方部队后已经超过4000余众,加上南北掸邦军作战部队后民族武装联军总兵力已经过万。由于民族武装占有地利优势,又善于打游击战,并经常从政府军后勤补给线等薄弱环节入手作战,令缅军的前线部队,多次交手均不得利。

缅甸历史沿革(第一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