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顾城之死"疑团解读

2023-07-24 05:20 作者:-承天  | 我要投稿

  五年前,得益于语文老师的文学熏陶,我曾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于诗歌创作,文思虽不得长进,但文笔倒是有些起色。在此期间,是我能够醉心于阅读的最黄金时段。某日,傍晚,大概放学没多久,天色微暗,我随人潮奔出,挨着校门的便是我常去的凤凰书店,我照旧喜欢趁着手里有点闲钱,就去书店里面的文学类书架上淘点好货,书架的颜色印象是偏灰白的,挺高,约有两米吧?中间平视处便是余华的小说,亦或者是周国平的散文。还有王小波的,这我有印象,《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得再揣摩一下是不是这本了,也许不尽然。还有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感情丰沛,金句频出。其他的如梁静的《看见》似乎也在其中。由于来过太多次了,一眼便能让我感兴趣的书越来越少,加之我不喜欢购买网文实体书、漫画书,看完了国内的部分畅销文学小说,便寻思着看看是否有诗歌能允许我开开眼界。一抬头,便是顾城作品(精华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没有包装,我直接就能翻开,我忘记了第一次翻开的时候看见了什么,我能确定的是,那一页是一首诗。

  顾城的文笔很美,像天边的云彩,水里的荇藻,童话里的美丽结局。能让人感到精神愉悦和满足。我很佩服他的意象运用和奇特的通感运用。我更羡慕他丰富的的想象力。这里我不多讲他的作品。下面我来讲讲顾城之死的一些看法。

  顾城,生于1956年,1993年自缢于新西兰激流岛。他年幼时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由于政治运动,随父亲插队于火道村,由父亲来教他读书。小的时候便喜爱写写画画,也钟情于参与一些木工活。12岁辍学,于16岁写下了著名的《生命幻想曲》,残酷的政治运动似乎在他脆弱敏感的内心中种下了一个恐怖的种子。随着时代的变迁,伤痕文学的盛行,作为新一代的知青,顾城尝试发表过去写的诗歌,由《星星》、《诗刊》等杂志相继刊发。随着加入了作协,算是正式加入了文坛。顾城的性格多反映于其中的作品,如《梦痕》、《十二岁的广场》、《我是黄昏的儿子》等,童真中带着自卑感的一个年轻人。但也有自己的文人傲骨。据说在参加上海的青春诗会的时候,一群诗人在船上互相攀谈,就他一人在认真钓鱼,当人们在询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就回了一句话。具体是什么我已记不清,据说是暗讽,骂了一船的人。在他的好姐姐,舒婷眼里,他就是一个非常善良正直的人。绝不欠人钱,慷慨大方,给别人买单。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说话很直。也因此容易得罪别人。前者是我多年前在网络上找到的当事人对顾城的回忆中提及的,后续我还会试着再找一找,关于顾城的相关影视资料比我想象的要难找许多。许多我曾经见过的都不见了。后者在中国诗歌网中舒婷的缅怀顾城一文中载。

  顾城的为人并不是世人所想的全是病态的、扭曲的。他其实本来是个三观很正的人。那为什么他还会干出那样的事情呢,我在这里存疑。但似乎在这已被盖棺定论了——是与李英和谢烨的三角恋一步步导致的。首先,顾城和谢烨相识于火车上,两人一见钟情。由于顾城的死缠烂打,于是谢家人同意了这门婚事。据说是就在谢烨家门前睡着,一天不同意就一直不离开。二人交往之时,基本上都是谢烨在操办着家里的事务。谢烨放下自己的文学创作事业,专注于顾城的起居饮食。顾城因此得以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之中,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在一次诗会之中顾城与李英结下了不解之缘。谢烨与李英似乎成了好闺蜜,对顾城的事无话不谈。李英于是就羡慕起了两人的爱情。对顾城产生了狂热的爱慕之情。当顾城与谢烨即将出国之时,李英知道自己必须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在一个晚上,当着谢烨的面向顾城表白,但是谢烨却低头看着报纸,并无任何表态。之后二人便去往国外生活,顾城由于不喜城市的喧嚣,选择在激流岛定居。但是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岛上就注定他们的生活物资来源只能靠自给自足。印象中,顾城在随笔有说过要在岛上建一座石头砌成的城堡,但最后未能如愿。一切似并无明显的变化,在激流岛定居之后,顾城建造完房屋,各种园子之后,便是继续他的创作之路。谢烨就是忙着喂鸡,用鸡蛋换取一些生活物资后还要继续照顾顾城的生活起居。谢烨怀孕是一个转折点,顾城起初非常不喜欢这个孩子,要送给别人领养。谢烨不舍,但还得听从顾城的话,在这里,顾城的大男子主义貌似开始显露。为了照顾孩子还有和孩子一般的顾城,谢烨只得把李英从国内邀请过来,让她一起来照顾顾城,李英起初也是非常愿意的。三人就过上了非常奇怪的生活。李英与顾城一起生活,而谢烨则忙着照顾小木耳,还要每天早出晚归,去集市换物资,干农活。顾城的自我世界得到满足。控制欲也变得特别强。谢烨因爱而留下,李英则是因为看清顾城的为人,在两人去德国访学之时,偷偷嫁给别人,换取绿卡。顾城回来时内心几度崩溃,欲要寻死。谢烨劝他把与李英的认识和交往过程记录下来,以此缓和内心痛苦。由于顾城不会英文,就由顾城口述,谢烨记录——谢烨是英专生,谢烨终于在记录的过程中看清了顾城的为人。在写完之后提出了离婚,这时顾城慌了,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度沉浸于三人的世界中。想迷途知返,做一个好父亲。但已为时已晚,谢烨在激流岛上时认识了一个笔友,两人已经互生情愫。顾城于是在93年10月8日下午杀死了谢烨,并在留下遗书后自缢,绝笔诗为《回家》。当年,我看过一些纪录片,片中说到谢烨的尸检报告里说到,头部留有一个伤口,并不像是斧子劈出来的。而顾城的父亲说,顾城是绝不敢杀人的,他连杀鸡都不敢。但是在激流岛上他一个人斩了百余鸡头。也有纪录片说,当天其实就是那个笔友来接谢烨的时候,而那个笔友却一直未曾出现过。顾城在最后时刻依旧在挽留,却被心如铁石的谢烨严词拒绝。我想询问当时有没有一种可能,顾城打了谢烨其实并没死,而那个笔友却出来将其杀害后夺路而逃,不敢出现。而顾城这个苦命人就因为看到谢烨再也没醒而自缢呢。只是无端猜想罢了。

  李英有错,插足了别人的婚姻

  谢烨有错,让顾城一直深陷在她构筑的童话的世界里

  顾城也有错,将爱曲解,意气行事

其实本不想讨论别人的私事,但是他的诗歌成就又不得不让我为他的好事多磨和英年早逝惋惜


他的诗我一读再读,不是说他本身于我的影响,而是他的诗歌承载了我那段美好的青春,感概时光荏苒,白云苍狗。如果他还活着,也已经年近古稀了吧

“顾城之死"疑团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