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预测题:就地过年你怎么看?
“就地过年”算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了,
虽然国家也出台了新的返乡人员政策,
但还是有部分省份实行“禁止外地务工人员返乡”的规定,例如山东省。
昨天晚上理发的时候,正巧给我剪头发的师傅是个山东人,
他当时非常无奈的向我吐槽“别的地方都能回家,我们山东就是不让回去,管的老严了。”
我当时也只能安慰他“现在疫情虽然减轻但不还没有彻底度过嘛,而且国家也呼吁大家就地过年。”
这时他直接反问我“你回不回家?”
我愣了一下,老实回答回家,毕竟出外面混了一年了,就盼着过年回家和亲人团聚。
师傅叹口气“谁又不是嘞,妻儿老小都在老家,忙活一年,俺也想回家团聚啊。”
听完师傅的话,我不禁陷入沉思。
究竟就地过年是好是坏?

遇事分利弊,我们先从好的方面来看。
其一,就地过年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减少春运的大范围人员流动,能有效抑制疫情的传播。
其二,避免影响节后复工,跨省归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返工后的隔离,自己掏多少钱咱们就不算了,14+7+7的隔离时间就非常耽误企业复工,影响效益和生产。
其三,减轻运输压力,大家也都知道每年春运期都是对我们国家飞火汽运输的一次考验,前几年还有个段子,从广州深圳坐火车返乡的人员都不敢上厕所,主要也是过不去,只能等到了北京中转的时候去趟洗手间方便一下,有人统计,春运期间北京厕所的排水量不亚于一次南水北调。
有利必然会有弊:
第一大弊端就是将原本就淡薄的年味稀释殆尽,,许多人盼望着过年的原因就是因为能一家人团聚,虽然可以使用视频的方式面对面沟通,但年夜饭桌上就几个简单的小菜,一两双筷子更显凄凉;
第二个是菜篮子问题,虽然近期猪肉价格有所降低,但蔬菜的价格有所偏高,16块钱一斤的大葱估计沈阳城的居民已经很久年没有见到了吧?并且过年期间生鲜超市和菜市场基本处于歇业状态,过年期间吃饭也是个问题;
直白的说,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家,看着电视上别人团团圆圆,听着窗外的欢声与鞭炮声,吃着与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的饭菜,心态再好的人估计也要泪流满面吧?
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或者是从中调和一下呢?
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有关部门”给出的一些利好消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说明了什么?是不是说明了果蔬肉等食品上的供给完全没有问题啊。
既然供给没有问题,剩下的问题是不是就只要解决就地过年人员的心理就可以啦?
就地过年孤独是吧?我们就想办法让他热闹起来不就可以了?
而什么方式最有效?当然是大伙儿一起过年啊!
实际上各地方以及开展春节期间娱乐项目的筹备工作,力争在春节期间让就地过年的父老乡亲能感受到温暖。
再有,是不是可以允许部分企业对于就地过年人员实行串休制度?除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以及春节当天外,其余的假期时间允许员工正常上班,将春节假期暂时保留,以备疫情稍缓后让员工回家团聚。这也是另一种变通吧?
当然最本分的也是最基础的还是做好后勤工作。那“就地过年”问题的答案这不就出来了?
成公教育在给大家捋一捋。
首先就地过年是为疫情防控作出的无奈之举,从疫情防控的全局出发,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不仅为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更会直接影响到节后复工问题。
其次,就地过年需要注意的点:1.留人也要留年,注意就地过年人恩怨的衣食住行等问题,确保果蔬肉水电煤气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并且要适当组织小规模的活动,鼓励单身过年人员加入进来,让年味浓郁。组织社区街道适当的进行慰问,发放红包、过年补贴或年货,让就地过年人员感受到政府的温暖。鼓励企业错峰过节,弹性休假。
2.留人也要留心:做好就地过年人员的登记,并将其信息移交其老家的等地政府,以便当地的工作人员能够做好上门帮扶慰问的工作,让就地过年人员能够放心和安心。
3.不给就地过年“加码”:“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对返乡人员实施集中和居家隔离措施;不对低风险地区跨省流动到城市的非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不对省域内低风险地区返乡的非重点人群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不对省域内返乡人员进行居家健康监测;不得随意延长居家健康监测的期限。”
基本答案就是这么个框架了,内容你们自己添吧。
最后成公教育祝愿大家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