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攻击机三篇文章一台戏“伊尔-2落后论”前因后果 及某些人的表现

2022-05-12 14:58 作者:hawk26  | 我要投稿

在B站,分别于2021年3月1日发表《80年前 伊尔-2攻击机生产试飞 设计理念落后“黑死神”名不副实》,2022年5月8日发表《85年前 伊-207战斗轰炸机首飞 被苏联愚蠢官僚耽误的出色双翼机》,2022年5月12日发表《87年前 亨舍尔Hs.123攻击机首飞 德国空军装备的神奇双翼机》,从三篇文章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到许多人不仅仅是阅读理解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直接就是采用“对人不对事”的“饭圈玩法”,凡是hawk26说的就是错误的,一呼百应群起而攻之。

这三篇文章其实说的是一件事,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地攻击机的设计要素是什么。首先,对地攻击机应该具有较好的机动性,这里的机动性不仅是指速度,还有操作的灵活性。因为敌方战斗机已经知道攻击机要对哪些目标发动攻击,这相当于已经确定攻击机的航向,攻击机需要较强的灵活性,以躲避敌方战斗机的跟踪和射击。

其次,对地攻击机应当具有相当的载弹量,并能够进行俯冲轰炸。在当时,缺乏精确制导弹药的情况下,俯冲轰炸因为精度较高,成为许多空军的重要对地攻击方式。同时,攻击机在俯冲时,又要求有良好的低速稳定性,配备襟翼、空气刹车等装置,降低俯冲时速度,提高瞄准精度。当然,为了给敌方目标造成有效毁伤,其挂载的炸弹至少要有250千克,这也成为许多攻击机必备的性能。

第三,对地攻击机还要拥有适当的自卫火力,能够与敌方战斗机进行缠斗。这不仅仅是说要有后座自卫机枪,如果是单座攻击机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固定机枪和机炮火力,在投放炸弹之后,机身重量轻了之后能够放手一搏。尽管飞行速度不如战斗机,但如果充分利用灵活性较好的优势,依旧能够逃出生天。

第四,对地攻击机还要拥有适当的装甲防护。毕竟攻击机在重载情况下飞行速度较慢,会被敌方高速战斗机追着打,皮糙肉厚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装甲防护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防护会增加机身重量,造成机翼载荷过大,灵活性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对地攻击机需要像坦克一样,将火力、防护、机动性进行平衡,有时候必须进行妥协。

在对地攻击机方面,苏联空军的伊尔-2其实做得并不好。尽管很多人把它的“飞行坦克”和“黑死神”的名头搬出来说事儿,但是,看看二战期间伊尔-2攻击机生产总数36163架,损失就超过10000架,这样的损失率非常惊人。

在设计时,伊尔-2的思路就已经落后。当时苏联方面希望用大面积的装甲来防御步枪口径机枪(中口径全威力弹药)的射击,但是,二战爆发后,德军已经普遍装备20mm机炮,让依靠装甲防护来防御敌方火力的努力失效。从这张伊尔-2生产线的照片,可以看出装甲其实并不厚,在面对20mm以上口径机炮的射击时,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尽管伊尔-2的装甲并不厚,但由于面积很大,重量达到了780千克,几乎相当于一台发动机的重量。这样重量级的防护装甲,也是造成伊尔-2速度慢、灵活性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以为伊尔-2既然被称为“飞行坦克”,那么它的结构应该非常坚固,其实并非如此。这个伊尔-2攻击机模型,清楚地展示了哪些部分使用金属材料,而哪些部分是木材制造的。木制的外翼段和机身尾部,让装甲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德军战斗机只需要对准机翼或机尾发射一、两枚炮弹,就完全可以让这架飞机受到致命伤害。

其实,这样的设计完全可以进行取舍,即全金属机身,对最重点的部分覆盖可以防御20mm机炮的装甲。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防护装甲的重量,提高灵活性,减少被命中的几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由于机动性欠佳,伊尔-2完全可以用笨拙来形容。而且,伊尔-2不能进行俯冲轰炸,所以无法对重要的点目标,如桥梁、舰船等进行精确轰炸。当然,这里所说的俯冲轰炸是那种超过45°的大角度动作。加上伊尔-2双座攻击机的载弹量只有400千克,为了弥补这样的问题,伊尔-2通常采用低空掠过敌军阵地、行军纵队或集结地,通过大面积投放小型炸弹来解决命中率问题。至于效果怎么样,只能说“随缘”。

真正让伊尔-2攻击机得以大显身手的武器是RS-82航空火箭弹。这种武器不需要太大的俯冲角度,加之射程较远,让伊尔-2的攻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这样的火箭弹还是不能解决伊尔-2不具备精确轰炸的缺陷,这也造成二战后期,苏军无法对德军架设的浮桥进行精确空袭,多次让德军部队从包围圈中侥幸逃脱。

在二战前,苏联曾经有一款非常有前途的攻击机伊-207,尽管采用落后的双翼布局,但在更换大功率发动机和可收放起落架之后,伊-207可以挂载两枚250千克的炸弹,并进行俯冲轰炸。需要说明的是,伊-207的最大飞行速度486千米/小时,相对伊尔-2的410千米/小时要快不少。而且机身更小,更加灵活,在投放炸弹之后,可以凭借四挺机枪与敌机进行战斗。

而苏联高层当时将宝全押在伊尔-2上,让这架非常特别的、本可以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伊-207终止发展,显示出苏联军政领导层的惰性、狭隘和短视。

不要以为双翼飞机在二战中已经落后,德国空军就有一架具有传奇色彩的双翼攻击机亨舍尔Hs.123。Hs.123采用坚固的全金属结构,能够以80°角进行俯冲轰炸。作战时,通过机翼挂架挂载450千克的炸弹,机腹下挂载副油箱,让它在挂载两枚炸弹时,航程从480千米增加到860千米。

Hs.123共制造229架,按照战前的标准,这个数量已经非常多了。法国战役期间,Hs.123展现出极高的战斗力。较慢的速度反而成为优势,能够让飞行员更仔细地瞄准,并准确投弹。同样,由于机身较小,结合高机动性和坚固耐用的结构,使得敌方高射炮火和战斗机并不那么容易击落这架老式的双翼飞机。Hs.123也成为德国前线轰炸机中损失率最低的机型。

这种性能出色的攻击机得到了地面部队指挥官的高度赞扬,鉴于该机数量过少,1942年春,德国国内的飞行学校紧急将自己的Hs.123进行整修,然后送往前线。另外,在一些已经退役、尚未回炉的Hs.123在垃圾场被发现,经过大修之后同样被派上了前线。正因为如此,活跃在东线的Hs.123达到了4、50架,由于维修得力数量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Hs.123参加了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关键战役,在苏联空军掌握绝对数量优势的条件下,依旧担任对地攻击和俯冲轰炸的任务。苏军战斗机飞行员甚至表示,这种老式双翼攻击机似乎根本不害怕我们的战斗机。

1943年,第4航空军指挥官、元帅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亲自前往亨舍尔厂,正式要求恢复生产Hs.123,并称该机对于德国空军来说犹如空气面包一样重要。但得到的答复是,非常遗憾,生产设备早已销毁,目前其它军用产品的日程已经排满。Hs.123从天空消失并非因为其落后,而是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部消耗殆尽。德国空军在二战结束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型来取代Hs.123,从侧面可以说是该机的神奇之处吧。

从Hs.123的实战表现可以看出,该机完全可以作为苏联伊-207攻击机的参照样本,说明其实际参战后,会取得类似的成绩,甚至会比伊尔-2取得更出色的作战效率。就此,三篇文章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战期间,对地攻击机需要的不仅仅是装甲防护,还有俯冲轰炸能力,必要的灵活性。这是本人提出的观点,面对这样的观点可以就事论事进行讨论吧。

可是看看某些人,根本就是抱着“饭圈”的那一套,故意曲解本人的观点,甚至不看内容,直接人身攻击。对此,本人已经习以为常,倒是让吃瓜群众为之愕然,给本人私信表示,某人“转发了你的专栏的评论,并且对你的标题感到可笑……一些人保持着就事论事的托词,真的忽略了房间里的大象……居然会犯这种简单的逻辑错误”。当立场决定理性思维时,即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这样。

什么叫网络暴力,本人给你们示范一下。

请注意看时间,明显是一个群里打好招呼过来喷的,这样的阵势是不是让许多人大开眼界?

至于赤膊上阵的某人,真是让本人感慨良多。

问:89式重机枪精度差

答:重量只有25千克

问:89式重机枪携弹量少

答:重量只有25千克

问:89式重机枪寿命短

答:重量只有25千克

问:89式重机枪……

答:重量只有25千克

怎么你那边能够“一轻遮百丑”,攻击机速度慢就不能变成俯冲时提高轰炸精度的有利条件?做人啊,真是不能这样。

来自各方的讨论和观点都要听,所谓“兼听则明”,如果这样以立场决定一切,岂不是又回到了“这个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如果讨论所有问题都要先问一句“这是谁提出来的”,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如果有些人醉心于在研究和讨论层面搞“饭圈”那套,醉心于圈地自萌,在网络中搞党同伐异,搞族群分裂的那一套,无疑是可悲的、渺小的、幼稚的、浅薄的。

这三篇文章,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不禁让本人感慨,还是以前的那个时代好,大家可以就事论事畅所欲言,谁搞人身攻击就会被鄙视。

攻击机三篇文章一台戏“伊尔-2落后论”前因后果 及某些人的表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