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功文集 加句读版本 - 卷五杂文
《无心子传并序》 唐 王绩
东皋子始仕,以醉懦罢,乡人或诮之,东皋子不屑也。退著无心子以见趣,云:
无心子寓居于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无喜色,泛若而从。越国之载曰:“有秽行者不耻”。俄而无心子者,以秽行闻与王,王黜之。无愠色,退而将游于茫荡之野。适动之色,而遇机士,机士抚髀而叹者三,曰:“嘻,子贤者,而以罪废。“无心子不应。机士曰:“愿受教。”无心子曰:“尔闻蜚廉氏之马说乎?昔者蜚廉氏有二马。一者朱鬣白毳,龙骼凤臆,骤驰如舞,终日不释鞍,竟以艺死。一者重胫昂尾,驼颈貉膝,踶啮善蹶,弃而散诸野,终年肥遁。是以凤凰不憎山栖,蛟龙不羞泥蟠;君子不苟洁以罹患,圣人不避秽而养生。”
东皋子闻之,曰:“善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负苓者传》 唐 王绩
昔者文中子讲道于白牛之溪,弟子捧书北面,环堂成列。讲罢,程生、薛生退省于松下,语及《周易》。薛收叹曰:“不及伏羲氏乎,何词之多也?”俄而有负苓者皤皤然委担而息曰:“吾子何叹也?”薛生曰:“叟何为者,而征吾叹?”负笭者曰:“夫丽朱者丹,附墨者黑,盖累渐而得之也。今吾子所服者道,而犹有叹,是六腑五脏不能无受也,吾是以问。”薛生曰:“收闻之师,易者道之蕴也。伏羲书卦,而文王系之,不逮省久矣,以为文王病也,吾是以疑。”负笭者曰:“文王焉知病,伏羲氏病甚者也。昔者伏羲氏之未书卦也,三才其不立乎?四序其不行乎?百物其不生乎?万象其不森乎?何营营乎而费书也!自伏羲氏泄道之密,漏神之机,分张太和,磔裂元气,使天下智诡之道迸出,曰我善言象,而识物情,阴阳相摩,远近相取,作为刚柔同异之说,以骇人志。于是智者不知,而大朴散矣,则伏羲氏始兆乱者也,安得羸叹而嗟文王?”负笭而行,追而问之居与姓名,不答。
文中子闻之曰:“隐者也。”
《仲长先生传》 唐 王绩
先生讳子光,字不曜,自云洛阳人也。往来河东,佣力自给,无室庐,绝妻子。开皇之末,始结庵河渚间,以息身焉。十馀年卖药为业,人莫知之也。汾阴侯生以筮著,因游河渚,一睹而服,曰:“东方朔、管辂不如也。”由是显重。守令至者皆亲谒,先生辞以喑病,未曾交语。著《独游颂》及《河渚先生传》以自喻,识者有以知其悬解也。人有请道,则书“老易”二字示之。弹琴饵药,以终其世。
文中子比之虞仲夷逸。
《五斗先生传》 唐 王绩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然而去,倏焉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可见矣。生何为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醉乡记》 唐 王绩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固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受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
绩将游焉,故为之记。
《自作墓志文并序》 唐 王绩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听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仕,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於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看书,行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
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迳,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登箕山祭巢许庙文》唐 王绩
怀二子之高烈,背嵩岳之来游。揖千载之遐轨,登箕峰而少留。昔时慷慨,神轻九州。今来寂绝,魂辞一丘。英踪落落而犹在,精诚冥冥而遂休。山荒庙僻,地古松楸。吾鄙怀之有素,仰前哲之清猷。同声必感,异代相求。如至诚之见接,庶𬞟蘩之可羞。伏惟尚飨。
《祭关龙逢文》 唐 王绩
岁月日。谨以清酌之奠,敬祭夏忠臣关生之灵,曰:
圣贵达节,贤贵识时。兴亡有运,用舍有期。凭河暴虎,前哲所嗤。身灭主丧,如何勿思?我因行役,历子荒祠。壮山河之旧壤,叹坟隧之馀基。松枯柏悴,草密苔滋。托深悲於薄醑,魂有灵而飨之。
《登龙门祭禹文》 唐 王绩
岁月日。东皋子贱子王绩,谨以清酌之奠,敬谒大禹夏王之灵,曰:
百川既导,三才即叙,盛德安在,灵威若存。仆因行役,偶观遗庙。怅望堂庭,徘徊区壑。潦水降而黄河秋,山光沉而白云晚。我之怀矣,登临慨然,敢陈薄奠,王其尚飨。
《祭处士仲长子光文》 唐 王绩
岁月日。邻人王绩谨以鱼醴之奠,敬祭仲长先生之灵,曰: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鸟飞知还,龙亢若悔。嗟夫子,理融其内。不忮不求,无憎无爱。古人有言,微妙玄通。藏用以密,养正以蒙。嗟嗟夫子,允执其中。不见其始,孰知其终。荡荡止足,悠悠默语。周览人事,退居河渚。何去何从?谁弃谁与?聊同聚散,亦均寒暑。大矣夫子,其生若浮。至矣夫子,其死若休。乡党不惧,朋友不忧。素琴犹在,黄经若留。老莱不婚,梁鸿难偶。筵无馈奠,室无箕帚。嗟嗟夫子,岂图其后。金玉满堂,道为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