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美学 | 汉服之美
发展历程: 《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西周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周代后期,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蝉衣内有中衣、深衣。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魏晋南北朝时期 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用巾帛包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首服。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唐代的软脚幞头这时已经演变为了内衬木骨、外罩漆纱的幞头帽子。皇帝和达官显宦戴展脚幞头,公差、仆役等戴无脚幞头,儒生戴头巾。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部分元素。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运动。
所谓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人们也习惯性地将其称之为“汉装”、“华服”及“汉衣冠”。公元17世纪中叶,汉族人借“华夏-汉”文化的独特背景,将其作为汉族主导思想,并围绕着华夏礼仪文化,久而久之,自然演化便形成了汉族独特的风貌,他们的衣着传统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装扮,形成了极具个性的服装和配饰体系。小小汉服,不单单体现了人类文明,更融汇了古人的思法礼仪的观念。这些服装独具匠心,并体现出精湛的绣工、染织技术,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可以这么说,这些服饰承载着汉族杰出的工艺和美学,是中国后来“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等美称的直观体现,一件件精美的服饰,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有的中国工美艺术。
主要汉服样式: 襦裙: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
大氅:是汉族的传统服装之一,又称氅衣,也称作军大衣,由道教鹤氅演变而来。只男性穿着,特点是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只做常服穿着。
圆领袍:隋唐,帝王定为田猎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间则为时服流风最盛。溯其由传人以至兴盛,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圆领亦称团领,实为无领型领式。衣领形似圆形,内覆硬衬,领口钉有纽扣。
文化内涵哲学意义: 以深衣为例 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天人合一”的形制内涵“上衣下裳” 其实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对皇天后土的崇拜在汉服款式上的体现。“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理念和人生理想追求体现在汉服的设计中,表征了汉服的深层意蕴和外在形式的审美。汉服在结构方式上以“上衣下裳”为原则,象法天地。古时劳动人民在观察自然中得知,清晨天未亮时,天空为玄色,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采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汉服中的深衣体现出公平正直和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正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赋予了汉服特有的意蕴。从容大度广袖长衣与传统文化中讲求从容、大度的思想有关,同时与其他艺术形式中追求飘逸、灵动的艺术追求有关。它的袖子“袂”出现在成语之中,比如“联袂”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汉服与传统文化的息息相关性。绳结体现中和之美老者的身上没有固定的腰带。汉服的绳带兼顾了固定和装饰的功能,使汉服更加美观。“中和”需要所有元素的和谐统。其内涵刚柔并济,力度适中,要素协调统一。具有含蓄、优雅、恬静的特点。中华民族的领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丽。汉服是以护体衣物为物质形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综合文化符号体系。汉服伴随古老的中华文明而生,历经五千多年风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载体,与中华传统饮食、建筑和汉字汉语等共同构筑成恢宏的中华文化大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靠,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峨冠博带、古韵悠长。我们传承汉服,有利于提升汉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传承,促进中国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体系的继承和发扬,推动东方审美的体系服饰表达符号和语言的世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