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还有企业这样发工资?!严查工资避税
金税四期对税务稽查力度加大,不少企业担心自己即将面临财税风险,陷入恐慌。以下三种发工资方式都属于违法行为,快来看看你的企业中招了没。
1、通过私人账户发工资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社保缴费和纳税以及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逃避相关责任,不选择通过企业公账发放工资,而是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发放工资,这样的行为完全不可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将其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使用老板个人账户发放工资将面临公私混同风险、税务社保风险以及刑事风险,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营问题,甚至牢狱之灾,企业主严禁通过私人账户发放工资。
2、不缴社保多发工资
不少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工资因缴纳社保而相应减少,一些用人单位以此哄骗劳动者不缴纳社保来获得更多工资,部分劳动者被说服让企业钻了漏洞。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或是不按规定缴纳社保都是违法行为,企业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3、用人单位任意扣员工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任意扣除员工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因此,用人单位可以扣除劳动者的工资,但是前提是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得到劳动者的同意才可以进行,并且扣的工资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额度,否则属于不合法的行为。
在金税四期上线后,企业数据信息更为透明化,检测企业自身是否具有用工风险等财税问题变得更为紧迫。不少公司已利用技术优势研发了一些软件系统进行企业财税风险检测,帮助企业规避稽查。
“税检康”这一系统是蓝吧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数智化财税风险自检,实现上下游关联企业预警,从企业主视角一键排查企业用工风险问题,实时预警关联风险,让企业主心里有数,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避免税务稽查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