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可不就是为了玩吗?


玩耍是人类的天性。作为孩子,我们自然而然地会玩,并且通过玩耍结交伙伴、了解到世界的规律。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为玩耍感到内疚。我们被告知这是徒劳的,浪费时间的,甚至是有罪的,成长的需求似乎剥夺了我们玩耍的能力。
玩真的这么可怕吗?
我们在上周的征集看到了很多玩耍带来的积极变化:有人从中找到生活的意义,有人不再社恐,有人治好了抑郁症,有人通过玩才真正爱上了自己……
一起来看看「玩」的魅力吧~👇
@joker
魔术和花切,虽然我很菜,但还是不能阻挡我喜欢魔术,斥巨资买了一副专业的牌。本人非常胆小内向社恐,但是魔术要变给别人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给同学变,给老师变,甚至陌生人。从一开始生疏还有很多次穿帮之外,给我更多的是成就感,让我不再那么社恐。
@bb
我喜欢去大自然里玩,用石头磨一磨小树叶什么的,感觉和大地很亲近,像是回到了童年。学会放下自己的焦虑了,就让玩的心态贯穿自己的生命吧。
@新鲜
我几年前开始学跳一种叫 swing 的复古社交舞,现在去舞会这件事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避难所,只要周六晚上去到那个空间跟朋友跳舞,跳到半夜大汗直流,腿也酸脚也疼,心里的烦恼都去九霄云外了。
我之前是一个运动小垃圾,因为想把舞练好,开始健身、练身体平衡,现在身上隐隐约约能看见线条了,从小不会骑的自行车也学会了。越来越相信自己能挑战很多曾经觉得不可能的事儿,带着这样的信念,人生也开阔和丰富了很多。

图片来源:Bon Appetit Magazine
@紫檀香山
玩把我从抑郁状态中拔了出来。
生病以后趁着休学在家实现了以前的很多梦想,玩架子鼓,逛小食街,养宠物。每天晚上都撺掇妈妈和我去外面逛一下,要不就自己去遛狗,感受公园中的一草一木鸟语花香。药物在我的治疗中,只是起了很少一部分,要不是我会玩应该还要很久才走出来。
@小玉
我是一个从小学习不好,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人。但也许是继承了爸爸的心灵手巧,我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最近迷上了缝纫机,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用来做一些被罩,枕头套和床单。近期的我,胆子愈发肥壮,拿起剪刀开始改衣服了!
我酷爱文化衫,但是 T 恤的版型实在不可,于是就将网上喜欢的衣服版型买下来,比着剪,再用缝纫机锁个边。然后就得到独一无二的显瘦款小玉牌文化衫!每次改完,平时不爱照镜子的我,都会在镜子面前徘徊好久,欣赏着我的大作,感叹自己真是个天才。
@莫妮卡
工作以后一直过得很紧绷,也不知道该怎么玩,我就开始回想小时候的的快乐记忆,发现都是以画画为中心的。小学有段时间特别迷画画,把家里所有的挂历背面都画满了,还心血来潮自己设计服装画了各种各样的小裙子,但是上初中学业压力大父母就不允许了。
28 岁这年去报了个美术班,和一群小朋友从零开始学画画,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沉浸在色彩的世界里。一想到周末可以去上课,工作日也不觉得难熬了,每天都会化好妆去上班(之前因为又丧又累都是大素颜 haha)。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尽情地玩,这也许是长大的另一种自由吧,但很多人(包括以前的自己)却放弃了这种自由好可惜。
@维玉女士
我会给每个可爱的玩偶设定人设,带他们去景点、美食店探店,有时候出差也带着它们。直接的效果就是我不孤独了,他们就像是很信赖我的小朋友一样,拍的玩偶环游中国视频放上网以后,网友们点赞说它们可爱、欢迎小兔子/小熊去他们的城市玩。很开心,好像营造了一个乌托邦一样。Emmmm,更爱自己了吧。

图片来源:pexels
@超
我算是一个比较「贪玩」的人吧。曾经不务正业去学咖啡,在展销会上冒充从业者跟酒庄老板和进口商偷师学艺,有段时间还自己开了个酒吧(自己喝得太多,卖得太少,赔了)。
我发现,当我以「玩」的心态踏入这些领域时,我会更关注事物本身,而不是这个东西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不懂酒的人眼里,酒只是一瓶值钱的水,或是具有社交属性的液体。而在我眼中酒就是酒本身,是一件可以被欣赏的作品,甚至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我很庆幸能在贪玩中培养出一种「物在人先」的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让我逃离了当代的焦虑陷阱,以一种更舒适的姿态过好自己生活。
@Jojo
以前我是个对外貌特别不自信的人,以及微胖的身材让我在青春期极度自卑。后来穿上汉服出去做好妆造,也因为汉服的包容性,掩盖了身材的缺点,经常被夸仙女姐姐。虽然这些夸奖从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欣赏,但是也间接增长了我对外表的自信。
@丫丫
已经学打一年的网球啦。打网球的快感很强烈,它让我变得专注。自从工作之后,对玩乐似乎产生了一种潜在敌意,认为是无用的,工作和赚钱似乎才是正经事。初学打网球,也是抱着一种目的论,希望能锻炼到身体,所以学习的过于认真,以至于经常摈住呼吸,把有氧做成了无氧(笑)。在一次次的鼓励和调整下,我慢慢 get 到球类运动的快乐,才明白过去的自己有多紧张。我学着对这个世界放松一些警惕,生活得比以前轻松好多~

图片来源:pexels
@海德公园切尔西
我从几年前开始对大脑运行的机制产生兴趣,非常好奇行为的成因,就开始以各种方法学习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YouTube 视频,公众号,甚至精神分裂的维基百科都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总是会不经意地看到让我大受震撼、热泪盈眶的知识。我现在正在申请大学,已经确定了申请神经科学专业。能把玩乐跟学习结合在一起真的是非常棒的体验,现在觉得学术论文都长得很可爱。
@肉丸芷🛹
我是个插画师,喜欢滑滑板,从 2017年开始画了很多滑板女孩的插画,希望可以一直带着滑板到处旅行,用眼睛和画笔记录每个美好瞬间。
之前还有人问我:「我年纪太大了是不是不适合玩滑板,想尝试但是怕别人笑。」分享个事情吧,几年前我在望京 soho 玩滑板的时候,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大爷过来问我:「这个好玩吗,我想试试。」当我几天后再去时,看见大爷买了滑板带着护具已经练习的很好了。你看,连大爷都能玩,如果你真的喜欢,才二三十岁怎么不能玩呐?


▷ 肉丸芷的插画
心理学家 Stuart Brown 博士多年致力于游戏心理的研究,他发现游戏经历对一个人的生活形态和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 成年人的游戏天性越多,他们的整体幸福感就越大,游戏天性没有被激发的成年人更容易在生活中体会到抑郁,并且缺少乐观、适应能力和韧性;
◍ 非常有成就的人往往拥有允许和拥抱游戏的生活,而那些有不健康、僵化生活的人往往被严重剥夺了游戏的权利;
◍ 游戏是很多物种生存的必要条件,实验室中玩耍被剥夺的老鼠无法彼此相处、正常交配或处理攻击性。人类也需要通过游戏来学习合作,提高对群体行为中其他复杂性的容忍度款;
所以,如果你也感觉目前的生活失衡,陷入某种困境之中,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不妨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试试去玩吧——
列出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东西(例如荡秋千,阅读一些愚蠢而轻松的东西)和一些你尚未体验但想尝试的乐趣(跳伞,有人吗?),或者小时候着迷却放弃掉的爱好(例如做手工、玩游戏)。给自己更多的休息时间,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培养更多的乐趣。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消失已久的天性,重新体验到生命的活力。无论如何,玩耍的人生总是值得期待一下的,不是吗?
🛹 🎈 💃
玩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参考文献————————
Stuart Brown,《Play: How it Shapes the Brain, Opens the Imagination, and Invigorates the Soul 》April 6, 2010
Stuart Brown, The Science behind Intergenerational Play-Vol 1,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
May 07, 2021
编辑:寒冰
责编:kuma
封面图来源:pexels

「公众号回复B站,即刻体验心理评估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