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西方哲学——叔本华(一)

2022-04-08 08:58 作者:论哲三号机一一0ffical  | 我要投稿

B站:“姜宇辉老师”

现代西方哲学——叔本华(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a41147Rj?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叔本华

 

 

注:本文仅为复述,有节选,存在本人的理解。

()所写为本人的注释

 

 

 

1

叔本华一般被归纳到唯意志论。在尼采/叔本华的理论中,意志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典哲学强调理性,上升到人的尊严

 

叔强调另一种颠覆性的力量,有别于理性的:意志

 

意志的被重视被当作是现代哲学的发端的重要特征

 

纵使,叔本华、尼采、祁克果的理论很有不同,但都对于意志极其关注

被称之为唯意志论是合适的。

 

 

 

2

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

意志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灵魂三分:理性-意志_欲望

理性是高级的意志的能力

 

意志可以引导欲望、可以支撑理性。处于居中地位

在这里,意志是过渡性的,会滑向两端。

 

神学的处理背景:回应恶的问题——上帝全能但仍有恶

因为人有意志。意志是不确定的

意志是上帝赋予的,人的强大力量。但人自身的脆弱,易于让人滑向深渊(没有善用意志)

 

 

两者的处理有所趋同:意志能通向两端,但它确实展现了人的薄弱,人不当地使用意志会导致堕落、脆弱。

 

 

 

笛卡尔

巨大的转向

意志是最接近神的力量。意志与理性贴贴。

意志是理性的盟友。

 

 

3

康德:“近代哲学的意志是理性化的意志”

 

第二批判提到两种意志:

经验的、纯粹的

 

经验的:吃喝拉撒、欲望。人臣服于自然的意志(自我保存)

(pure)纯粹的:为理性的最高理想提供动力

 

4

康德对于叔本华的影响

两个要点:

物自体、纯粹的意志

 

康德把纯粹的意志与理性结合

叔本华对物自体与纯粹的意志有极大分歧

 

5

康德认为知识仅仅局限在现象界。

 

叔本华认为:

我们不依靠知识去洞察物本身,重写了关于物自体的理论。

 

6

所以现代哲学以叔本华作为开端,他承接了康德。

 

7

叔本华是富二代,衣食无忧。

父亲自杀,父母关系不好。

叔本华并没有沉迷于物欲之中,对生活有所反思

他自称从小只有基本教育,但他小时候的教育是很好的

他的童年在物质水平上没什么太悲哀的,但从小就对痛苦极为敏感。

 

喜欢柏拉图与康德,讨厌费希特、谢林

 

他有较好的理科基础,所以对自然科学的论证是有理论基础的。

需要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背景,去考虑叔本华

 

不像尼采的对科学的解释是隐喻的。

 

不要将叔本华与尼采捆绑过深

 

叔本华继承了许多柏拉图的理论,纵使很批判,但他继承了许多柏拉图

 

8

叔本华讨厌黑格尔

进步与理性

 

宇宙在逐渐堕落,没有逐渐上升自我认识的面向,世界没什么进步可言

 

理性要为意志服务,理性只是意志的工具

 

 

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体量较大

叔本华长期并未被人们重视

 

1.书中企图通过对康德的批判,奠定新时代哲学的起点

 

2. 结合了东方哲学与神秘学

 

姜认为《作为》=0.5个《纯批》

 

叔本华直到晚年才被看重。

他做了≈简读版的《作为》,反而火了

叔本华不喜欢学术共同体。

 

10

《作为》是叔本华的重要代表作

他认为:给出了对近代哲学的答案

《作为》能作为现代哲学开始的点位

 

11

此书较为复杂

姜宇辉主要是去去解读理论本身的论证

哲学史需要学习哲学家对于问题的回应的方式

 

12

叔本华认为讲明白理论是很重要的

他认为一些哲学家会用故意的含混来遮盖理论的不深度

(黑屁黑格尔)

深度的人能清晰地一步步地推导。一种清晰的深度。瑞士的湖水

 

这里是尼采、黑格尔与叔本华的区别。

 

13

正式开始

 

14

康德对叔本华的影响在于

意志、物自体

 

意志的理性化

物体自身的不可认识性

 

15

叔本华的康德的物自体:

我们与世界之间卡着认识的框架

 

我们只能认识到世界给出的现象,人无法直接理解物自身。

认识的框架作为人认识事物的中介。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世界向我们所显现的样子

按我们认识的框架下向我们显现

 

认知限制在现象界

 

通过信仰?通过神秘?

单从知识的角度

一部分是可知的现象,一部分是不可知的物自体。

 

世界的可知性受限于认识的框架

 

现象与事物本身的区分是结论

对于康德来说这不是需要跨越的困境

 

为知识划界:什么是力所能及,什么是不能触摸

知道不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做什么。

 

16

叔本华并不不认为人完全能认识物自体

17

叔本华承接第二批判的内容:如何沟通自然与自由

 

自然的角度上

人受重力,物理。规律的束缚

 

从人之所是的本体论上

人自己给自己划界:

承担不是因为被迫,被规定。

而是自愿的。

 

论证人本身的自由

 

自由是人理性的最高向往。以此打通现象与事物本身的隔阂。

 

(这里的隔阂给出了自由的位置)

 

18

叔本华承接第二批判

关于人之所是的物体

 

我们怎么去认识物自体?

艺术、审美、神秘

 

康德通过伦理接近的是人类的终极形式

叔本华通过意识接近的也是人类的终极形式

 

19

叔本华最高概念不是世界意志吗?

论证时,叔本华是从人类意志开始推,推到世界意志的

 

20

叔本华没有逆转第一批判

科学无法认识物自体,这点叔本华没有反驳

 

21

世界之为表象

 

22

Recognize

三个意义

再现、表象、表征

 

 

23

再现是把世界在此重现。

是趋向于对象的,把对象在此重现

古希腊是没有“人”的,它是宇宙论的,理念的终极秩序。

人的追求与行动。是模仿、再现宇宙。

 

没有表象表征的事儿

 

古希腊提到recognize是再现,模仿。

再现的重心在外部(世界)

 

24

近代哲学

笛卡尔的我思

表象

表象不是精准再现世界

而是心灵如何呈现外部事物

 

表象的中心在内部(心灵)

 

25

20世纪后,尤其是符号学后

表征

表象是一套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理解

例;语言、电影影像、数字

 

26

叔本华要对表象的问题做处理

 

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再现

 

27

世界就是我的表象

这是叔本华的起点,也是最根本的命题

 

28

不是说世界就是意志

这意味着继承了康德批判独断论的观点

没有一上来就解释世界是怎样的

 

29

从表象出发,才能去考虑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

考虑第二批判的人的自由

 

30

叔本华认为人无法表象自己身上的意志

人直接把握自己的意志

不需要表象作中介

 

痛苦、快乐时,我们直接体验到这份力量

无需一套认识框架才能体会到痛苦、快乐

 

31

整个理论以此为起点铺设

 

32

世界作为我的表象是公理的

不言自明的

当年的人看来这自然是正确的,无需质疑的起点

 

33

当年的自然科学完全基于对此前提的默认

 

34

表象是主客之间无法分割的本质性的联系

我们能认识的都是人能把握的

 

35

梅亚苏(思辨实在论者)

“关系主义”可以拿来挪用概括叔本华的意思

不存在独立于人的绝对真理

真理永远是关于人的

 

36

古代哲学强调绝对真理

人甚至需要否定自身的有限性,达到无限的真理

模仿、回忆、拯救、祈祷、供奉上帝....

无限的真理高于人之上,是绝对的

 

37

近代哲学强调关乎于人的真理

关于真理,我们需要了解它与意识、生命..不可分割的关系

真理成了人与事物的一种关系

 

38

表象的概念意味着

对主客关系的解释

向人呈现的,人能把握的

39

接着

叔本华驳斥了其他理论,来支持表象论

 

拒斥“朴素实在论”

朴素实在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存在客观真理,且可以与人无关。

人能否理解,外部世界都是必然性的

 

即:真理可以脱离人,绝对地存在。

 

40

表象论有自己的问题

但比朴素实在论强

 

该理论未经反省,默认地人会觉得外部有绝对真理

 

之所以称作为素朴实在论

因为加之以反思边极易坍塌

(所以此处与科学实在论并不是一个意思)

 

表象论能批判更无脑的实在论

 

41

实在论企图在人与世界的关联中,谈论一个与人无关的真理。

我在思考的在感觉的是与我在思考在感觉的无关的真理???

 

我在认识的世界是我无关我认识的世界?

 

 

42

没有表象外独立自主的

 

43

表象是我们讨论与世界的关系的起点

此时说世界是意志,作为核心

其实是朴素实在论的。

 

44

现代哲学的起点在于对表象论的处理

现代西方哲学——叔本华(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