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没学过心理和教育,我还能教好孩子吗!” | 什么是优质亲子关系的基础?

2020-07-31 16:22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心理负担日趋加重,焦虑抑郁、失眠暴食、酒精依赖等心理问题也日趋增多。


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使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出口去倾诉,心理障碍也得不到专业治疗。你可能更需要这样一个:


「匿名提问箱」


这是一个隐蔽又不至冷漠的情绪“垃圾桶”,即使发泄最绝望的人生感慨,也没人会觉得这是娇柔做作。


有人愿意倾听你的痛苦、孤独和无助,带给你一些安慰和鼓励;也有人愿意通过专业的力量,给当下困境中的你一点小小的帮助。


欢迎告诉我们你自己的故事,我们将尽可能的帮助你。


* 「匿名提问箱」使用规则:可以自我倾诉,也可以向专业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提问。备注匿名,昵称及个人信息则不会被展示,请放心使用。


“我是一位4岁男孩的家长,我想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Edith是一位低龄儿童的家长,他赞同:“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它看不见,摸不到,却能影响你的行为。”


想要更关注低龄儿童心理健康时,却感觉无从下手,没有方法和知识。


* 文中 Edith 为化名,故事未经改编。







Answer

“儿童的心智发展,是有迹可循的。”

作为父母,能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样的意识是非常宝贵的,值得鼓励。


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成熟的成年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且有规律性。


4岁的小家伙通常是有趣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可以将身体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他们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有着变幻莫测的想象力。


伴随着孩子身心的发展,一些问题也会浮现。你可能也有注意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排泄行为和说脏话感兴趣,还对日常行为夸张化,添油加醋。


这就导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什么都容易没有分寸,让人头疼。作为家长,我们可以:


1. 允许孩子宣泄情绪,用理解和平静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而非一味地责骂。


同时关注错误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是安全感的缺失,还是对存在感的渴求?洞悉孩子意图背后真实的需要和感受之后,家长可以做出积极应对。


这种接纳行为也是亲子关系中的重要基础——无条件积极关注。


2. 当孩子遵守规则,请给予正面肯定,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赞和表扬。比如当孩子玩完玩具后主动收拾整齐,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科学养马场

一个存放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收藏夹,欢迎你常回来看看。不是真的养马场,但是真的科学。


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指的是对他人完全的、不加评判的接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解释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无条件的允许别人拥有自身的情绪和情感,而且发现这些情绪情感对他自己的意义。”这也是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共情技巧。


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家庭中的应用,强调了对孩子的接纳。


当父母真正接纳了孩子,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自然可以看到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


满心欢喜的内心状态也会借着父母的语言、表情、神态传递给孩子。形成一个正反馈的系统,鼓励孩子的行为向更好的方面迈进。



References:

Dakin, E. E., & Avise, J. C. (2004). Microsatellite null alleles in parentage analysis. Heredity93(5), 504-509


Medical Review:

Mindfront Medical Manager Helen Wang





“没学过心理和教育,我还能教好孩子吗!” | 什么是优质亲子关系的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