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一根吸管上热搜,周一围为啥会招如此非议? | 心理扭蛋机


1
他不一定是渣男,但他肯定心里没数
周一围在上过综艺《演员的诞生》之后名声大噪,在工作中他是个好演员,但网友的目光似乎总盯着他和朱丹的感情。他的微博里基本都是工作,只有在11月18日发过一条和朱丹相关的微博,还是宣传朱丹的新栏目。
在此之前,网友曾经几次怀疑周一围不爱朱丹,为朱丹声讨,当时我只觉得是人家发不发微博是私事,完全没必要扯到爱不爱的层面上去。
然而,今天周一围却被爆出和女助理用一根吸管,喝同一杯奶茶。


事后,朱丹在微博上极力维护周一围(目前已删除),像以往的几次一样,每次在网友质疑周一围是否爱她,她都直接拒绝了网友的瞎操心。

确实,朱丹比我们更了解周一围,也比我们更知道他会不会背叛爱情。一个已婚已育的男人,和女助理虽然共用吸管也算不得大事,更不能直接划拉进出轨队,但就是隐隐觉得哪里让人不舒服。
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在和其他异性的交往中,周一围失去了边界感。
2
最怕亲戚突然的关心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有四种距离,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个人距离大概45cm~120cm,这是身体上的边界,一旦有关系不够密切的人,入侵个体到45cm范围内,就会引起个体的极度不适。
除了身体,人和人还有心理上的边界,也就是俗称的边界感,一旦遭到入侵,简直比身体遭到入侵还要令人坐立难安。提到边界感,最让咱们这代人有共鸣的,就是亲戚没深没浅的关心。他们不管你需不需要,也不管有没有侵犯你隐私,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关心,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拿我来说,我才回东北没两天,本想好好休息,结果昨天被我三叔一闹,在家的心情就跟上坟差不多。

三叔家离我家也就十五分钟的路,他一听我回来了赶紧领着孙子来看。还不到八点,我穿着睡衣在屋里睡觉。他穿鞋进屋,大咧咧地把带着寒气的外套扔在我床上,完全没有给我个时间换衣服的意思。他四五岁的小孙子满地乱跑,开冰箱乱翻,我妈觉得很烦,但只能陪着笑脸说,想吃什么自己拿。
小孙子把冰箱翻的乱糟糟,又穿鞋在床上一边跳一边把晾衣杆当金箍棒抡来抡去。我让他管管孩子,三叔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跟我说男孩淘正常,我小时候比这还淘。三叔问我,咋还没结婚,让我别回上海了,去他儿子开的汽车修理部里给他管管账,一个月给我开2000块钱。他说守家在地的,小女孩不用那么累。三叔不断强调,25了可不小了,姑娘家得抓紧,看他儿子,就比我大一岁,孩子都这么大了。

我全程保持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面瘫,准备起床洗漱。三叔觉得颜面受损,还不忘打击我,说不怪我从小亲戚就说我隔塞子(格格不入的意思),一点人味没有。见着长辈,连句热乎话都不会说,亏他现巴巴地来看我。
不是我亲情淡漠,是我跟他实在没有那么熟,熟到可以包容他的无理,包容他家熊孩子的上蹿下跳。在我看来,这种“关心”,就是对我的侵犯。
无论亲戚还是朋友,我挺反对交浅言深这事的。缺少边界感的亲戚,不是罪大恶极,他们就像手机里的预设软件,他们觉得获得你的授权是天经地义,但你却连卸载的权利都没有,只能看着他们膈应着你。
人的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边界感,尤其是亲密关系。比如,父母和子女,不少人都曾经有过被父母支配的日子,你是我生的, 你就该全听我的,你在我面前多大了也是孩子。其实,父母的完全控制并不是一段健康关系的开始。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提到,她曾经憎恨儿子在他面前抽烟,她甚至想把烟直接从他嘴里拔出来扔掉。后来她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孩子是一个成人,就像她的任何一个朋友一样,她不能把眼前人嘴里的烟拔掉。他早都不是孩子,他是一个“别人”。

这是一个父母和孩子保持边界的最好解释,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我从来就无权越俎代庖替你做决定,也不用“我是为你好”的道德绑架来束缚你。爱情应如是,亲密有间,各自保持追求。和亲情不同,想维护爱情,不仅要彼此注意边界感,也应该注意和他人的边界感,就像网友认为的,周一围如果在意和朱丹的婚姻,他就不应该和女助理不避嫌地用一根吸管。
3
网络是边界感丧失的助推剂
网络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离群索居这事变得几乎不可能,它把除了居住地以外的任何交集,都变成了交流的场所。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一旦有了网络遮蔽,边界感这事就变得日渐式微。
有我微信的碟子们都知道,我几乎不发自拍。结果,就这么微乎其微的频率下,我2个月前发了一张去博物馆的照片,有一个初中毕业之后一句话没说过的男同学,给了我一个这样的评论:

跟我不熟,还得上赶着打击我的积极性,这就是边界感缺失的典型表现。
还有那种开玩笑毫无分寸的人,也让人火大。纪伯伦曾经说过“幽默感就是分寸感。”恰到好处的幽默是幽默,尬聊还硬要幽默,说得直白点就是心里没*数。
我之前在北京上班的时候,有一个男生,人挺忠厚老实,就是发微信的时候总让人有一分钟原谅他八百次的感觉。他总是开一些既不幽默又有点侵犯别人的玩笑,他开的玩笑,基本都是这本书里教的这种:

隔着网络,他不知道我的表情,就算我已经准备摸着网线过来砍死他,他还依然沉浸在自己不断发育的幽默感,终于投入实战的沾沾自喜中。
还有种严重侵犯人边界感的情形,就是相亲的时候遇见没边界感的相亲对象。见面的时候像个正常人,回去一发微信就分不清对面是精神病患者还是自大狂。
“全天下只有我一个人有妈”

“虽然我们第一次谈话我不是处男但你一定要是处女”

“虽然你花的不是我的钱,但我还是要说你”

正是因为网络的隐蔽性,便捷性,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也能用各种方式搭上话,距离缩短了,关系没跟上。尽管搭上话了,却很难让人在第一时间很难收到一个正确的反馈,于是相亲对象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对边界感越来越淡漠。
4
边界感不止于私德,还影响公德
你如果觉得边界感只是A对B的事,那就错了,没有边界感的人,他不知道哪一点才算是对别人的侵犯,他极有可能蔑视规则,缺乏是非观。今年7月,湖南长沙公交车上一女子带着孩子站在座椅上去拉吊环,司机劝阻,女子直接骂司机“关你P事,就你有意见,有病啊”。

做错事不要紧,问题是做错了还这么有理,还能投诉司机,这就不是边界感缺失的问题了,基本可以等同于没有。能看出来,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不对了,在争吵的最后阶段,孩子甚至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母亲在他这么小的时候,就做出这样错误的示范,他今后的人生得树立个什么样的价值观,细思恐极。
还有种情况,估计每个人都遇见过在地铁上十八摸的小情侣,视旁人为无物。

他们不怕现场直播,却也不想想周围人愿不愿意看。
公交车连吊环,地铁搞实战,都是没有建立规则边界的意识。心理学上,规则边界是一个人有自我认识的基础,只有知道自己的权利义务的范围,才能知道不侵犯到其他人的界限。人们越是对每个生命、每种社会行为的边界有清醒的认识,就越会意识到独立、关爱、怜悯、互助的重要性,换言之,越缺乏规则边界的人,越容易是非不分,寡廉鲜耻。
5
保持边界感,不是曲高和寡,也不是仅仅是一件“利他”的事
边界感是在肯定双方独立身份的基础上,一种更高级的相互尊重。比如,娱乐圈里出了名的陈伟霆的绅士手,在和女明星亲密接触的时候,都会下意识握紧拳头。


说到底,边界感无非就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觉得寒冷。
所以,保持合适的距离,明确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飞碟说微信公众号:feidieshuo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