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故事——引子、引导、道歉与反思
直击教育本质,破解家长难题。你好!欢迎来到《小李的成长》第三篇文章。
今天的文章只有一个主题,我想讲一个“故事”。就像标题的那样,这个故事有引子与种子、引导与选择、痛苦与道歉、反思与总结。
看到这个故事或许你可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期待你通过阅读他人的故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并有所感悟,同时也对号入座,反观自我。
之所以聊这个话题。因为我遇到的很多琴童家长,也包括我自己都有这个困惑。我们的孩子当初为什么学琴?是你想学琴?还是孩子要学?
要想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引子与种子
2014年某天,他在网上听到了日本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演奏我们中国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哇!原来小提琴的声音这么美这么好听,搭配梁祝的感人画面和演奏家的完美演绎,他一口气连续听了三遍,每听一次都会哽咽以至眼泪汪汪。
可能太过喜爱了,他随即到淘宝选了一把275元的成人小提琴,那个时候的他从来都没见过小提琴,更别提什么叫好不好!
引导与选择
对于他来讲,确实因为这首《梁祝》种下了音乐的种子。随着她慢慢长大,学习特长的事逐步提上日程。
由于最先购买的是钢琴,自然先学的钢琴,因为精力有限,学两样乐器时间上难以平衡。
一天,大家决定在家庭会议上(关于家庭会议制度我们以后会单独拿出来写)讨论了这个问题,让她在钢琴和小提琴中二选一。
结果她选了小提琴。
之所以选小提琴总结有两个原
第一,当时钢琴学得吊儿郎当,每天练琴已经厌烦透顶。
第二,对小提琴还是一个未知,有更多好奇,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在日常生活多多少少影响了她的判断。
痛苦与道歉
虽然音乐的种子种在他心里,但萌芽和开花却转移到了她身上。不知道在无根的情况下她能坚持多久?
就在去年中期,他向她道歉了。
道歉的原因就是他不应该自作主张替代她做决定,引导她学习小提琴。
练琴这个事真的挺难,他的满腔热情换来的确实她消极的态度,久而久之,愤怒的火花开始燃烧……
有一天,因练琴问题彻底爆发了。
他气愤的把第一次花了275元的成人琴扔进了垃圾桶,然后把她的琴也收了起来,继而把之前听的所有音乐全部删除。
并且他下定决心向老师发微信表明不再学琴了。
但默默看在眼里的她不知什么时候又把消息偷偷撤了回来,老师没看到,至今老师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或许这篇文章出去他就知道了。
那一天她没有练琴,但能感觉到她并不轻松自在。以往每天到点就练琴,这是好几年养成的习惯,突然闲下来,确实也有点不知所措。
或许利用好这个闲暇时间让她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她也需要冷静。
过了几天,她跟他说,我要继续学琴。他说可以,但他声明:“这是你自己选择,不是我诱导,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就这样,她重新踏上学琴之路,带着自己的承诺与责任努力前行。
经历这次事件,她慢慢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与其说第一次选择是被迫的,不如说第二次选择才是自愿的。
反思与总结
其实人不是不愿意改变,是不愿意被动改变。
只有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去做某件事,那么这件事才能做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所有的诱导、被迫都是暂时的、短期的、可人生很长…..
从那天起移根接叶,经过她深思熟虑下定决心要自己学下去。也是从那天起她从一个不情愿、被迫的配角华丽转身为主角。
就像树木一样,有了根才能稳固,稳固了才会健康成长,成长了才能有机会开花。至于能不能结果就看自己未来不断选择、努力和运气。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没有努力,确定没有结果。
家人之间有矛盾总要有一次和解,宜早不宜迟。
说实话自从他跟她坦白道歉后。
对他来说就好像一块巨大的石头落地了,他整个身心那是无比的轻松、轻盈。而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蜕变,经过痛苦的挣扎蜕变成蝶,自由飞翔。
好了,故事大概讲完了,你能猜出他和她是谁吗?
对的,你猜对了,她是小李,他,就是作者。
结语
今天,之所以写出来,说明他们都释然了,他们的情感又增进了。重要的是有了新的开始,更重要的从中总结一些经验可以审视自己,帮助他人。
看完了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找到你自己了吗?
可能每个琴童的背后都有一个喜爱音乐的爸爸或妈妈,促成孩子学音乐特长,或者一开始就是让孩子走音乐专业。
你认为孩子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值得每位家长深思。
你跟孩子多久没有平等地谈心沟通了?你做错了事有跟孩子真诚地道歉吗?
最后,欢迎分享你们的故事,由于新号无法留言,可以私信我聊聊天。更推荐向我投稿分享你们的故事给大家!谢谢你的阅读!希望你有所收获!
预告下一篇《兴趣培养的心法——泡脑子》
音乐和学习兴的趣如何有效培养?什么是泡脑子?如何实际应用呢?下一期,期待与你一起分享。
本号存在的意义:
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难题,与小李的成长一起共同进步。
对自我的更新要求:
真实、有料、透彻、不定时更新、宁缺毋滥。
转发如灯,照亮了你也温暖了他!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你转发给更多宝妈宝爸家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