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在中国居然也卖不动了?苹果公布最新财报:消费电子进入寒冬!
7月29日凌晨,苹果发布了2022财年第三财季的财报,对应今年3~6月。期间苹果营收8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增幅看似不大,但已经超出分析师预期,推动股价小幅上涨4%。
然而,财报里也透露出了一些不对头的地方,比如净利润194.42亿美元、同比下降10.6%,多线产品营收下跌。更匪夷所思的是,在美洲、欧洲均同比增长的情况下,大中华区却出现了下滑。难道说,iPhone在中国也卖不动了?

“十三香”不香了?
具体来说,苹果本季度来自大中华地区的营收为146亿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47.6亿美元。正好这个周末,苹果史无前例地在中国官网开展优惠,难道iPhone在中国也卖不动了?弄得库克都要出面回应一句:”这和清理库存没有关系。“
细细梳理一番,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是iPhone卖不动了,是大家都卖不动了,但iPhone还在坚挺。放眼整个中国市场,2022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4.7%,基本跌回十年前水平。IDC数据显示,主流大厂之中仅有荣耀、苹果实现增长。

荣耀的增幅是可以预见的,毕竟去年品牌刚刚独立,并在逐渐继承华为的资源。而苹果的增幅虽然仅有0.1%,但比起其它跌了两三成的厂商,实属不易。
苹果的增长,在于更多的主动出击,尤其是在今年618期间。库克表示,苹果6月份在中国市场供需都得到显著改善,并在618购物节期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据Strategy Analytics的估计,苹果通过618创造了415亿元(约63亿美元)的营收,iPhone销量接近700万部,总营收份额占到66%,总销量份额占到46%。也正因此,iPhone依然是苹果的定海神针,406.7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达到3%,总营收占比将近一半。
与苹果相比,安卓阵营的挑战似乎更大。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今年不止一次透露,安卓供应链出现大幅度砍单的情况。而苹果则在追加iPhone 14系列的订单,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消费电子寒冬
苹果向来被视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风向标,iPhone增速放缓背后潜藏着的,是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困局。除开iPhone之外,苹果其它主力产品的成绩都出现了下滑,实属罕见:
Mac的营收为73.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2.3亿美元,大幅低于预期的87亿美元。iPad的营收为72.2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3.7亿美元。穿戴设备、家居产品和周边配件的营收为80.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7.8亿美元。

苹果的解释是,Mac营收暴降、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到了供应限制和美元走强影响。穿戴设备表现不佳,是受累于经济疲软。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回看近几年的智能手机,无论苹果阵营还是安卓阵营,都让人觉得创新乏力。前者更新缓慢,后者卷得飞起,消费者又普遍感知不强。

2012年,首款支持4G的iPhone 5发布。2014年,4G在国内大规模商用,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发布,加入安卓手机引领的大屏潮流。2016年国内手机出货量5.6亿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7亿部,双双创下巅峰。
4G网络、大屏幕之后,智能手机仍未找到突破点。5G、影像、充电、高刷屏、屏幕形态,都没能刺激广大消费者换机。

下一站是元宇宙和Apple Car
经济学家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苹果有一半的鸡蛋,放在了iPhone这个篮子里。为此,苹果正在着急地开发元宇宙MR设备,加紧造车脚步。
前不久,苹果又挖来兰博基尼20年老将、负责底盘和车辆动力学工程研发的Luigi Taraborrelli,帮助开发电动汽车Apple Car。无论是MR还是Apple Car,都已是多年显山不露水、饱受争议的项目。下一次,苹果还能重现iPod、iPhone、iPad的消费电子神话,后发制人,重新定义一款产品吗?